张进
现有研究表明金属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但仍存在金属材料组织相容性差、血栓源性强、再狭窄率高及支架永久存留等缺点,远期效果不理想.而新一代生物全降解支架不仅能提供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力度,且能克服上述缺点,还可作为药物缓释的载体,达到有效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局部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的目的.生物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制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现主要介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几种主要生物全降解支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研发方向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冯高科;任珊;郑晓新;易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对急诊重症哮喘患者12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0例在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氨茶碱,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效果较好,建议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莹;刘军;王冰;郭靖娴;孙桂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 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壮;段美丽;李昂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徐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43)和美托洛尔组(n=43),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观察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Dd、LVEDs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SV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卡维地洛组LVEDd减少及LVEF增加更显著(P<0.05).卡维地洛组NYHA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近年来虽然客观的检测手段有了飞速发展,但POCD的评价和诊断仍然很困难,造成了发生率报道的巨大差异.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可以反映患者的学习、语言运用能力及注意力、定向力等执行能力,仍为POCD诊断的主要手段.神经电生理和弥散-加强磁共振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影像学的检查可为POCD的诊断提供帮助.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β淀粉样蛋白、一氧化氮及其代谢产物等生化指标也是POCD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近年来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有明显优势,随着对中药成分研究的深入,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已成热点,其实验研究作用显著或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呈现了广阔的前景.现将近年来常用来研究或治疗肝纤维化的九味中药的提取物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进一步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一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长期以来,人们注意到性别差异以及两性之间在激素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两性之间心血管疾病不同发生率、不同疾病进展乃至不同预后转归的原因.鉴于此,对绝经后女性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对实际病例也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雌激素本身广泛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高乳腺癌和高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严重限制了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现代药物研发注重保留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去除其不良的刺激组织增生作用,开发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并将其应用于雌激素替代疗法,以发挥其对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孟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对H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其抗组胺作用不仅起效快,而且持续时间长,药效能维持24 h,且无抗胆碱、抗肾上腺素及抗5-羟色胺活性.如今,咪唑斯汀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急性及慢性荨麻疹、湿疹、各种皮炎等.现就近年来此药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敏;乔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和中老年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除了免疫机制不完善、性行为改变、吸烟、激素水平高、多有宫颈糜烂等特点外,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率高、HPV16 E6的亚洲型变异体多见、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Survivin、环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CD44等表达升高等有关;找出年轻宫颈癌特殊的发生机制,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作者:姜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而阴道分娩可引起阴部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妊娠期PFMT可以促进孕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现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PFMT的佳时机与佳疗程予以综述.
作者:卢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S100蛋白家族是一个钙结合蛋白家族,钙离子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改变钙离子的浓度可激发多种生理反应,而钙结合蛋白是钙离子执行生理功能过程中的关键成分,S100蛋白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S100A12在炎症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或炎性反应等,在炎症性肠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许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慕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吸切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3例4 ~12岁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行鼻内镜下吸切器吸切治疗,所有病例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前后径≥0.71,纤维鼻咽镜检查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程度Ⅲ°52例;Ⅳ°11例.其中以鼻塞、流涕首诊15例,睡眠打鼾、憋气、张口呼吸39例,听力下降9例.11例并发扁桃体Ⅲ°,肥大者予以切除,3例鼓室积液同期行鼓膜置管术.结果 9例伴分泌性中耳炎复查声导抗鼓室功能曲线均呈A型,语频听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12例鼻腔通气正常,3例明显改善,37例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症状消失,2例好转.全部患儿术后无大出血、无鼻咽粘连和损伤等症状.结论 手术是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的腺样体肥大的较好手段,鼻内镜下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不易残留、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推广.
作者:邵鑫;张维天;吴涛;陈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骨损伤时,局部组织或细胞常处于低氧状态,骨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的修复过程.低氧导致一系列转录诱导因子的表达,其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调节细胞低氧反应的关键因子,它所调控的一些因子在骨修复过程中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涉及血管化和骨再生.现就HIF-1α的成血管作用,及其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陈小丹;何家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皮肤性病学的一项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尖锐湿疣、重度痤疮、脂溢性角化、银屑病、扁平苔癣、硬化萎缩性苔藓、寻常疣、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残及致死的疾病.关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的研究较多,但对作为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内容的性功能障碍的研究很少.事实上,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如性欲减退、勃起障碍和射精无力等.其病因大致包括器质性和心理社会性两方面.深入研究脑卒中后性功能障碍、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性功能障碍的诊治力度应纳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范畴.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调控RNA,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同 miRNA在炎性反应以及组织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炎性反应是介导I/R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初步揭示了miRNA在I/R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将miRNA早期诊断和治疗I/R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邓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效应T细胞亚群,该细胞由天然T淋巴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在防御胞外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T(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细胞间接触依赖机制和抑制性因子依赖机制对效应T淋巴细胞起抑制作用.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失衡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而言,针对其免疫异常的研究,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为肺部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颖;周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CD151作为一个跨膜4超家族的细胞表面蛋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黏附及促进肿瘤内血管的生成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其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现就近年来关于CD151的结构、作用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麦桥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标本1034例,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结果 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9%,癌旁非肿瘤性黏膜未见EGFR蛋白过表达;EGFR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肉眼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胃癌(P<0.05).结论 EGFR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但EGFR过表达为食管鳞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EGFR基因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金训;余英豪;刘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腹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更好地发展,现介绍国内外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开展现状,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诞生背景、发展过程、应用前景、优缺点以及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全面阐述.
作者:肖功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