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高科;任珊;郑晓新;易欣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效应T细胞亚群,该细胞由天然T淋巴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在防御胞外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T(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细胞间接触依赖机制和抑制性因子依赖机制对效应T淋巴细胞起抑制作用.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失衡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而言,针对其免疫异常的研究,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为肺部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颖;周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现有研究表明金属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但仍存在金属材料组织相容性差、血栓源性强、再狭窄率高及支架永久存留等缺点,远期效果不理想.而新一代生物全降解支架不仅能提供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力度,且能克服上述缺点,还可作为药物缓释的载体,达到有效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局部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的目的.生物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制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现主要介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几种主要生物全降解支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研发方向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冯高科;任珊;郑晓新;易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进食瑞素肠内营养液,能量计算105 kJ/(kg·d),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术后72、96、120 h取病例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72、96 h血清炎性介质(TNF、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
作者:刘俊林;阳春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和中老年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除了免疫机制不完善、性行为改变、吸烟、激素水平高、多有宫颈糜烂等特点外,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率高、HPV16 E6的亚洲型变异体多见、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Survivin、环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CD44等表达升高等有关;找出年轻宫颈癌特殊的发生机制,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作者:姜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众多,临床表现差异大,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儿童与成人患者特点不同.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垂体肿瘤、颅脑外伤、头颈部放疗、各种感染、异常出生史、遗传因素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觉意识及相关辅助检查.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彭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长期以来,人们注意到性别差异以及两性之间在激素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两性之间心血管疾病不同发生率、不同疾病进展乃至不同预后转归的原因.鉴于此,对绝经后女性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对实际病例也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雌激素本身广泛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高乳腺癌和高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严重限制了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现代药物研发注重保留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去除其不良的刺激组织增生作用,开发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并将其应用于雌激素替代疗法,以发挥其对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孟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Galectin-3 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的一员,能通过其糖识别域与细胞内糖蛋白、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胚胎发生和胎盘形成等过程,与妊娠成功建立和维持密切相关.凋亡抑制蛋白Bcl-2与Galectin-3有明显的序列相似性,可能存在共同细胞凋亡通路,在人早孕过程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耀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腹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更好地发展,现介绍国内外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开展现状,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诞生背景、发展过程、应用前景、优缺点以及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全面阐述.
作者:肖功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对H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其抗组胺作用不仅起效快,而且持续时间长,药效能维持24 h,且无抗胆碱、抗肾上腺素及抗5-羟色胺活性.如今,咪唑斯汀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急性及慢性荨麻疹、湿疹、各种皮炎等.现就近年来此药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敏;乔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皮肤性病学的一项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尖锐湿疣、重度痤疮、脂溢性角化、银屑病、扁平苔癣、硬化萎缩性苔藓、寻常疣、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体会和优势比较.方法 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内镜组5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传统组行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组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 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优于传统组.结论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操作准确、摘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 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作者:谢熙熙;苏虹;陈通;陈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而阴道分娩可引起阴部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妊娠期PFMT可以促进孕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现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PFMT的佳时机与佳疗程予以综述.
作者:卢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 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壮;段美丽;李昂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对急诊重症哮喘患者12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0例在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氨茶碱,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效果较好,建议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莹;刘军;王冰;郭靖娴;孙桂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地方性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为严重的国家之一.Notch信号通路是参与调节骨重建的重要分子系统,与氟中毒引起的骨损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进一步探讨该信号通路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在地方性氟中毒骨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将为深入研究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并可能为预防和早期治疗地方性氟中毒提供有效方法.
作者:万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近年来虽然客观的检测手段有了飞速发展,但POCD的评价和诊断仍然很困难,造成了发生率报道的巨大差异.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可以反映患者的学习、语言运用能力及注意力、定向力等执行能力,仍为POCD诊断的主要手段.神经电生理和弥散-加强磁共振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影像学的检查可为POCD的诊断提供帮助.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β淀粉样蛋白、一氧化氮及其代谢产物等生化指标也是POCD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残及致死的疾病.关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的研究较多,但对作为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内容的性功能障碍的研究很少.事实上,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如性欲减退、勃起障碍和射精无力等.其病因大致包括器质性和心理社会性两方面.深入研究脑卒中后性功能障碍、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性功能障碍的诊治力度应纳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范畴.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4例作为观察组(普通型94例,重型20例),另外同期选择4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与刚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临床上应及时有效地给予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积极防止并发症.
作者:潘颖;韩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癌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外科手术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肝移植是唯一能治愈肝癌的疗法,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当前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患者的首选,疗效肯定,综合序贯治疗可提高介入疗法的疗效.索拉菲尼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肝癌的标准药物.现就目前常用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作者:黄赞松;仇仪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