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术式对肌肉损伤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祥胜;刘瑜;王达义;温国宏;常巍;李兵奎;李新宇

关键词:肌酸磷酸激酶, 肌肉损伤, 萎缩, 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多裂肌横断面面积(CSA)以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变化,探讨MED与传统术式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MED组与传统组各100例,采用VAS测量腰背痛的严重程度,CPK量化肌肉损伤,CSA量化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MED组术后CPK为(167.1±45.8)U/L、传统组为(268.1±82.4)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6,P<0.01).MED组术后1年CSA为(805±185)mm2、传统组为(743±141)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4,P<0.01).MED组术后1年腰背痛VAS均值为(17.32±4.14)mm,传统组为(22.23±5.7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7,P<0.05).结论 MED相对于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速度快的优点,其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小于传统术式.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分析脑性瘫痪患儿的平衡功能.方法 采用Berg 平衡量表对134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评估,依据患儿发病情况分为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三组,进行平衡功能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静态评分、动态评分、量表总分.结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痉挛型双瘫患儿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三组患儿在静态评分、动态评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瘫型组静态评分、动态评分、总评分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功能好,痉挛型双瘫患儿次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差.

    作者:郭春光;张惠佳;王益梅;颜华;王跑球;胡继红;周平秋;何金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体会和优势比较.方法 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内镜组5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传统组行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组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 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优于传统组.结论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操作准确、摘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及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4例作为观察组(普通型94例,重型20例),另外同期选择4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与刚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临床上应及时有效地给予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积极防止并发症.

    作者:潘颖;韩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物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进展

    现有研究表明金属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但仍存在金属材料组织相容性差、血栓源性强、再狭窄率高及支架永久存留等缺点,远期效果不理想.而新一代生物全降解支架不仅能提供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力度,且能克服上述缺点,还可作为药物缓释的载体,达到有效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局部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的目的.生物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制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现主要介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几种主要生物全降解支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研发方向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冯高科;任珊;郑晓新;易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窦内镜手术中减少术中出血的策略分析

    鼻窦内镜手术中出血的处理是个重要问题.严重的出血会使解剖标志难以辨认,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术者在解剖不清、模糊的术野中操作,产生严重的手术损伤和气房残留的风险增高.减少鼻窦内镜术中出血对保持术腔术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十分重要.现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就鼻窦内镜围术期治疗、麻醉选择、手术器械选择、手术技巧等进行综述,探讨减少鼻窦内镜术中出血的策略,以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分布调查

    目的 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 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作者:谢熙熙;苏虹;陈通;陈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多微小轴空病诊疗新进展

    多微小轴空病(MmD)是以非进行性或缓慢进行性肌无力、肌张力低下为临床特点,以骨骼肌纤维内多轴空样改变为病理特征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病.MmD的发病与兰尼碱受体(RYR1)基因或硒蛋白N(SEPN1)基因突变有关,不同基因突变引起MmD的骨骼肌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MmD的诊断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目前,康复疗法是治疗MmD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盼盼;廖建湘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和中老年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除了免疫机制不完善、性行为改变、吸烟、激素水平高、多有宫颈糜烂等特点外,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率高、HPV16 E6的亚洲型变异体多见、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Survivin、环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CD44等表达升高等有关;找出年轻宫颈癌特殊的发生机制,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作者:姜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手段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近年来虽然客观的检测手段有了飞速发展,但POCD的评价和诊断仍然很困难,造成了发生率报道的巨大差异.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可以反映患者的学习、语言运用能力及注意力、定向力等执行能力,仍为POCD诊断的主要手段.神经电生理和弥散-加强磁共振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影像学的检查可为POCD的诊断提供帮助.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β淀粉样蛋白、一氧化氮及其代谢产物等生化指标也是POCD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肺部细菌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效应T细胞亚群,该细胞由天然T淋巴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在防御胞外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T(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细胞间接触依赖机制和抑制性因子依赖机制对效应T淋巴细胞起抑制作用.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失衡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而言,针对其免疫异常的研究,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为肺部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颖;周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老年股骨转子间的骨折越来越多见,由于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采用内固定方法和人工关节置换术,而内固定系统又分为髓内及髓外系统.尽管如此,不同的内固定系统有不同的优缺点及适用证.对此,许多研究工作者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内固定器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作者:田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咪唑斯汀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状及新进展

    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对H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其抗组胺作用不仅起效快,而且持续时间长,药效能维持24 h,且无抗胆碱、抗肾上腺素及抗5-羟色胺活性.如今,咪唑斯汀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急性及慢性荨麻疹、湿疹、各种皮炎等.现就近年来此药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敏;乔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培养真菌感染11250例分析

    目的 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 ~2011年血培养标本结果为真菌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25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感染标本564例,其中真菌感染标本39例(检出率为0.35%),多来自外科ICU(32株).真菌感染标本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多(41.0%),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35.9%).39株真菌总体药物敏感率是氟胞嘧啶100%,两性霉素B 97.4%,伏立康唑76.9%,氟康唑74.4%,伊曲康唑61.5%.结论 血培养真菌检出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株对氟胞嘧啶100%敏感,对两性霉素B基本敏感.

    作者:尚静;王培昌;王育英;白书媛;张蕴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而阴道分娩可引起阴部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妊娠期PFMT可以促进孕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现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PFMT的佳时机与佳疗程予以综述.

    作者:卢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D15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151作为一个跨膜4超家族的细胞表面蛋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黏附及促进肿瘤内血管的生成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其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现就近年来关于CD151的结构、作用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麦桥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GFR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标本1034例,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结果 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9%,癌旁非肿瘤性黏膜未见EGFR蛋白过表达;EGFR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肉眼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胃癌(P<0.05).结论 EGFR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但EGFR过表达为食管鳞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EGFR基因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金训;余英豪;刘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在皮肤科治疗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皮肤性病学的一项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尖锐湿疣、重度痤疮、脂溢性角化、银屑病、扁平苔癣、硬化萎缩性苔藓、寻常疣、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徐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43)和美托洛尔组(n=43),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观察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Dd、LVEDs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SV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卡维地洛组LVEDd减少及LVEF增加更显著(P<0.05).卡维地洛组NYHA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Galectin-3和Bcl-2与胚胎停育研究进展

    Galectin-3 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的一员,能通过其糖识别域与细胞内糖蛋白、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胚胎发生和胎盘形成等过程,与妊娠成功建立和维持密切相关.凋亡抑制蛋白Bcl-2与Galectin-3有明显的序列相似性,可能存在共同细胞凋亡通路,在人早孕过程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耀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量子点荧光技术在活体动物移植瘤方面的应用研究

    量子点是一类直径<100 nm的半导体纳米晶粒,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荧光标志物.量子点标记探针广泛应用于动物移植瘤的体内外研究,尤其是在肿瘤靶向成像、前哨淋巴结成像、血管成像、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转移和治疗等方面.基于量子点技术在移植瘤动物模型中建立一种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检测体系,实时动态地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为量子点探针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艳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