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研究进展

隋孟松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 避孕, 月经过多
摘要: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激素宫内避孕系统,长期有效释放左炔诺孕酮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其除了具有长期避孕作用外,对一些妇科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尤其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明显、作用时间长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现就近年来左炔诺孕酮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癌基因Twist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Twist属于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在动物和人胚胎发育、诱导细胞移动及组织塑形中起主要作用.Twist是一种癌基因,与许多肿瘤有密切关系,其中与骨肉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也有重要关系.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愈后差,以截肢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是过去标准的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基因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的发展,保肢手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癌基因Twist的深入研究将为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自然转归

    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分为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两种.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ACL损伤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医师们对于手术治疗的方法探索得较多,但往往忽视了简单有效的保守治疗.现就ACL部分损伤的患者、老年人和儿童ACL完全断裂等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并能获得较好预后的几种损伤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储淼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颈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对其病因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宫颈糜烂、早婚多产、性生活混乱、性卫生不良及有高危性伴侣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因此,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与细胞周期蛋白调节、端粒和端粒酶以及叶酸等新近研究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秦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痊愈所需的疗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明显提高痊愈率,减少治疗时间,是治疗本病的佳方案.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同种异体膝交叉韧带重建材料及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叉韧带断裂后手术重建次数显著增加,使用自体组织量十分有限,因此重建物的选择成为骨科的一个热点问题.同种异体韧带组织成为可选择的移植材料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膝交叉韧带重建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在组织的采取和保存、移植后的实验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现就目前同种异体膝交叉韧带重建材料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徐立军;毕树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谷氨酰胺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50例在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腹泻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37.5%(27/72);研究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6.0%(8/5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发生腹泻的患儿经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炎的患儿预防性食用复方谷氨酰胺可以有效地降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继发腹泻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谷氨酰胺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业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肌源干细胞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研究进展

    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其中注射疗法以其简便、安全、微创而广受欢迎,但由于注射材料的局限,该疗法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肌源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低免疫原性、无变应原性,能诱导分化成肌而具收缩性,是理想的注射材料,对它们的研究和发现为注射治疗SUI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 ~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 ~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 ~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 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石丽丽;王夏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miRNA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在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阐述miRNA的生化特征,并分析和总结miRNA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以及耐药性的关系,为妇科肿瘤中mi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杨凌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三七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受到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但疗效一直很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皂苷Rg1在AD治疗方面有一定疗效.三七皂苷Rg1 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单体成分之一,三七皂苷中Rg1常作为指标成分参与一些新药的研制开发.三七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均有广泛影响.

    作者:齐馨馨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0.1%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可行走镇痛分娩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0.1%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给药用于可行走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个人意愿,将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后疼痛变化、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产程缩短,尤其是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镇痛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能缩短产程,减轻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影响.

    作者:程娟;王庆云;王莲;张亚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使用辛伐他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初发T2DM患者在应用正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治疗4个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减少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其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作者:韩利畴;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为输血小板3次以上组(A组)和首次输血小板患者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输注血小板1 h和24 h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校正增值计数,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结果 A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0例.B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4例,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后血小板输注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金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A组,47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12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地尔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糖尿病心肌病(DCM)危害性极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升高.DCM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心肌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心肌间质细胞改变、细胞膜功能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蛋白激酶C等多项机制.现就DCM的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高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致意识障碍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对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所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分流术后颅内高压征象均得以改善.早期意识恢复清醒29例,好转11例,无变化2例.29例偏瘫及行走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刁凤宝;文明;范家权;杨先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有独特的意义,在致病力方面:D基因型较A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C基因型较B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在治疗方面:C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B基因型,A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D基因型;A、B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优于D、E、C基因型等.可见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密切相关.

    作者:古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CD47-SIRPa信号通路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CD47与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a(SIRPa)可以形成CD47-SIRPa信号复合体,并具有介导双向调节信号以及调控多种免疫反应进程的作用.该信号复合物在免疫系统应答,巨噬细胞吞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定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对CD47-SIRPa信号通路在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机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陈宣辰;张华梁;朱正亚;白易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天然植物中阿克苷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阿克苷为苯丙素苷类单体化合物,属天然多酚类成分,可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阿克苷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等作用和(或)协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对抗氧化应激,从而保护因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损伤,对阿克苷的生理活性研究可为开发新一类抗机体氧化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金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低场强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DWI(DWI)等不同成像序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DWI序列明显优于FLAIR序列和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序列,是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首选序列,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就低场强磁共振机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凤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