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利畴;王栋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近年来发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2等可提高微骨折术后软骨的修复疗效.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它应用于肩、髋关节软骨损伤并取得一定疗效.这预示着微骨折术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作者:魏增永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前已运用多种方法成功建立了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来探讨AP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成功复制AP模型是各项研究的关键,不同原因引起的AP,其使用造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可根据自身的实验目的,结合操作难易、可行性等来选择适当的造模方法.现对几种常用的AP模型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AP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思路.
作者:李昌阳;禇朝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叉韧带断裂后手术重建次数显著增加,使用自体组织量十分有限,因此重建物的选择成为骨科的一个热点问题.同种异体韧带组织成为可选择的移植材料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膝交叉韧带重建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在组织的采取和保存、移植后的实验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现就目前同种异体膝交叉韧带重建材料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徐立军;毕树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随意溢出的一种疾病.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松弛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特别是尿道中段韧带松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手术效果.
作者:白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对其病因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宫颈糜烂、早婚多产、性生活混乱、性卫生不良及有高危性伴侣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因此,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与细胞周期蛋白调节、端粒和端粒酶以及叶酸等新近研究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秦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使用辛伐他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初发T2DM患者在应用正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治疗4个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减少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其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作者:韩利畴;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CD47与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a(SIRPa)可以形成CD47-SIRPa信号复合体,并具有介导双向调节信号以及调控多种免疫反应进程的作用.该信号复合物在免疫系统应答,巨噬细胞吞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定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对CD47-SIRPa信号通路在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机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陈宣辰;张华梁;朱正亚;白易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对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所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分流术后颅内高压征象均得以改善.早期意识恢复清醒29例,好转11例,无变化2例.29例偏瘫及行走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刁凤宝;文明;范家权;杨先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有独特的意义,在致病力方面:D基因型较A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C基因型较B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在治疗方面:C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B基因型,A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D基因型;A、B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优于D、E、C基因型等.可见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密切相关.
作者:古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使膝关节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性受损,从而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磁共振成像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被认为是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对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诊断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交叉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尤壮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其中注射疗法以其简便、安全、微创而广受欢迎,但由于注射材料的局限,该疗法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肌源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低免疫原性、无变应原性,能诱导分化成肌而具收缩性,是理想的注射材料,对它们的研究和发现为注射治疗SUI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至关重要.积极、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能通过迅速提高断指及手术区域的氧分压、氧含量,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伤指肿胀等机制,促进断指术后的微循环重建和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程,进一步降低断指失活风险.高压氧治疗应作为断指再植手术后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是多指离断再植及一指多段离断再植高压氧治疗应更加积极地予以应用.
作者:韩扬;谢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阿克苷为苯丙素苷类单体化合物,属天然多酚类成分,可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阿克苷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等作用和(或)协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对抗氧化应激,从而保护因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损伤,对阿克苷的生理活性研究可为开发新一类抗机体氧化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金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联合负压吸引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作用.方法 即墨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积液患者4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行泛影葡胺+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愈率、治愈天数、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 P<0.01);两组患者均未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P>0.05);实验组无患者感染,对照组感染2例.结论 联合应用泛影葡胺与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液较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有利于减轻术后积液,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陈红妮;陈振雨;史长涛;蔡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 67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S组),P组予磷酸肌酸钠2 g术前30 min输注,术后继续应用磷酸肌酸钠2 g.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24 h抽静脉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和心肌酶.结果 术毕时,两组心肌酶的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两组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心肌酶继续升高,且P组和S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脊柱手术的围术期给予磷酸肌酸钠可以减轻老年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岩峰;郑武扬;王庆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A组,47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12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地尔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痊愈所需的疗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明显提高痊愈率,减少治疗时间,是治疗本病的佳方案.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在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阐述miRNA的生化特征,并分析和总结miRNA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以及耐药性的关系,为妇科肿瘤中mi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杨凌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项日益成熟、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认可,特别是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原位复发率,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获得较大突破.
作者:李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血小板的浓缩体,含有丰富的血小板,其所含的多种生长因子,其比例与体内正常比例相似,有助于促进骨、软骨的缺损修复,引导软组织再生及预防感染等.现就相关文献回顾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的分离和制备、成分和作用,以及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作用机制和展望等,为PRP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许生领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