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妮;陈振雨;史长涛;蔡强
白血病是一种早期造血细胞分化受阻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微量残留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激活白血病细胞内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其生存,并增强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但两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目前揭示的整合素、CD44、CXCR4/CXCL12、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陆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其中注射疗法以其简便、安全、微创而广受欢迎,但由于注射材料的局限,该疗法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肌源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低免疫原性、无变应原性,能诱导分化成肌而具收缩性,是理想的注射材料,对它们的研究和发现为注射治疗SUI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前已运用多种方法成功建立了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来探讨AP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成功复制AP模型是各项研究的关键,不同原因引起的AP,其使用造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可根据自身的实验目的,结合操作难易、可行性等来选择适当的造模方法.现对几种常用的AP模型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AP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思路.
作者:李昌阳;禇朝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T与彩超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同期行CT和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彩超准确检出4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CT准确检出38例,诊断符合率为79.2%;CT和彩超联合检测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5.8%.上述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和CT对壶腹周围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但彩超优于CT,彩超是目前诊断壶腹癌的首选方法,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冬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至关重要.积极、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能通过迅速提高断指及手术区域的氧分压、氧含量,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伤指肿胀等机制,促进断指术后的微循环重建和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程,进一步降低断指失活风险.高压氧治疗应作为断指再植手术后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是多指离断再植及一指多段离断再植高压氧治疗应更加积极地予以应用.
作者:韩扬;谢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阿克苷为苯丙素苷类单体化合物,属天然多酚类成分,可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阿克苷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等作用和(或)协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对抗氧化应激,从而保护因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损伤,对阿克苷的生理活性研究可为开发新一类抗机体氧化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金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Twist属于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在动物和人胚胎发育、诱导细胞移动及组织塑形中起主要作用.Twist是一种癌基因,与许多肿瘤有密切关系,其中与骨肉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也有重要关系.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愈后差,以截肢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是过去标准的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基因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的发展,保肢手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癌基因Twist的深入研究将为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哈密市中心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嵌顿IU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用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A组)20例,单用宫腔镜监测下取出嵌顿IUD(B组)20例,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C组)20例.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种不同方法取出IUD的时间和一次性成功取出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A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为80%(16/20),B组成功取出率为70%(15/20),C组成功取出率为100%(20/20),三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0±2.5)min、(5.0±2.0)min和(3.5±1.0)min.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取出IUD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B超监视下宫腔镜取环可提高各种嵌顿IUD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贞霞;江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CD47与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a(SIRPa)可以形成CD47-SIRPa信号复合体,并具有介导双向调节信号以及调控多种免疫反应进程的作用.该信号复合物在免疫系统应答,巨噬细胞吞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定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对CD47-SIRPa信号通路在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机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陈宣辰;张华梁;朱正亚;白易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以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过程.结果 感染(35.29%)和胆管病变(25.49%)为AP的主要病因,其次病因不明占21.57%.经内科保守治疗,4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均治愈;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好转出院;2例SAP(1例合并胆结石和1例合并胆总管囊肿)经手术加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小儿AP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给予充分重视.SAP延误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临床医师应掌握对SAP早期诊断的指标,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晶;徐樨巍;丁召路;于飞鸿;王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有独特的意义,在致病力方面:D基因型较A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C基因型较B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在治疗方面:C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B基因型,A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D基因型;A、B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优于D、E、C基因型等.可见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密切相关.
作者:古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项日益成熟、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认可,特别是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原位复发率,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获得较大突破.
作者:李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痊愈所需的疗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明显提高痊愈率,减少治疗时间,是治疗本病的佳方案.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包括致毒性),还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AhR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结合,促使对异生型物质如环境污染物二口 恶英作出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hR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其中AhR与雌激素受体的抑制性交互应答可能解释为什么乳腺癌仍为激素敏感性乳腺癌,尤其是化学致癌物为主导的乳腺癌.
作者:胡蕾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检查并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探讨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符合率达91.67%,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符合率达79.17%经阴道检查优于经腹检查,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25,P<0.05).结论 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高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使膝关节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性受损,从而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磁共振成像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被认为是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对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诊断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交叉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尤壮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CKD和由此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约为13%,为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病因.探讨CKD基础上AKI的病因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标志物检测的研究,对防止AKI的发生、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使用辛伐他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初发T2DM患者在应用正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治疗4个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减少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其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作者:韩利畴;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50例在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腹泻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37.5%(27/72);研究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6.0%(8/5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发生腹泻的患儿经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炎的患儿预防性食用复方谷氨酰胺可以有效地降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继发腹泻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谷氨酰胺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业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 67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S组),P组予磷酸肌酸钠2 g术前30 min输注,术后继续应用磷酸肌酸钠2 g.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24 h抽静脉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和心肌酶.结果 术毕时,两组心肌酶的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两组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心肌酶继续升高,且P组和S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脊柱手术的围术期给予磷酸肌酸钠可以减轻老年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岩峰;郑武扬;王庆祥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