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芳香烃受体与乳腺癌

胡蕾蕾

关键词:芳香烃受体, 芳香烃受体核异位体蛋白,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摘要: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包括致毒性),还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AhR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结合,促使对异生型物质如环境污染物二口 恶英作出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hR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其中AhR与雌激素受体的抑制性交互应答可能解释为什么乳腺癌仍为激素敏感性乳腺癌,尤其是化学致癌物为主导的乳腺癌.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与MRI诊断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随意溢出的一种疾病.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松弛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特别是尿道中段韧带松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手术效果.

    作者:白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糖尿病心肌病(DCM)危害性极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升高.DCM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心肌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心肌间质细胞改变、细胞膜功能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蛋白激酶C等多项机制.现就DCM的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高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项日益成熟、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认可,特别是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原位复发率,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获得较大突破.

    作者:李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托君抗早产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利托君是目前临床抗早产治疗的首选药物.利托君通过选择性地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子宫平滑肌,达到抗早产的目的.全身许多器官组织,如心血管系统、肝脏、胰腺、脂肪组织中广泛存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利托君治疗早产时同时激动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继而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现就利托君产生的不良反应归纳总结,探讨其发生机制,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耿宇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为输血小板3次以上组(A组)和首次输血小板患者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输注血小板1 h和24 h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校正增值计数,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结果 A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0例.B组患者中,检出抗体阳性者4例,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后血小板输注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金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继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CKD和由此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约为13%,为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病因.探讨CKD基础上AKI的病因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标志物检测的研究,对防止AKI的发生、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急性胰腺炎实验性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目前已运用多种方法成功建立了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来探讨AP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成功复制AP模型是各项研究的关键,不同原因引起的AP,其使用造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可根据自身的实验目的,结合操作难易、可行性等来选择适当的造模方法.现对几种常用的AP模型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AP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思路.

    作者:李昌阳;禇朝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应用研究进展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使膝关节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性受损,从而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磁共振成像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被认为是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对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诊断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交叉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尤壮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三七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受到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但疗效一直很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皂苷Rg1在AD治疗方面有一定疗效.三七皂苷Rg1 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单体成分之一,三七皂苷中Rg1常作为指标成分参与一些新药的研制开发.三七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均有广泛影响.

    作者:齐馨馨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血小板的浓缩体,含有丰富的血小板,其所含的多种生长因子,其比例与体内正常比例相似,有助于促进骨、软骨的缺损修复,引导软组织再生及预防感染等.现就相关文献回顾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的分离和制备、成分和作用,以及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作用机制和展望等,为PRP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许生领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致意识障碍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对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所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分流术后颅内高压征象均得以改善.早期意识恢复清醒29例,好转11例,无变化2例.29例偏瘫及行走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刁凤宝;文明;范家权;杨先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A组,47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12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地尔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颈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对其病因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宫颈糜烂、早婚多产、性生活混乱、性卫生不良及有高危性伴侣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因此,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与细胞周期蛋白调节、端粒和端粒酶以及叶酸等新近研究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秦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miRNA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在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阐述miRNA的生化特征,并分析和总结miRNA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以及耐药性的关系,为妇科肿瘤中mi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杨凌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 ~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 ~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 ~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 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石丽丽;王夏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谷氨酰胺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50例在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腹泻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37.5%(27/72);研究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6.0%(8/5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发生腹泻的患儿经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炎的患儿预防性食用复方谷氨酰胺可以有效地降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继发腹泻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谷氨酰胺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业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芳香烃受体与乳腺癌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包括致毒性),还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AhR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结合,促使对异生型物质如环境污染物二口 恶英作出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hR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其中AhR与雌激素受体的抑制性交互应答可能解释为什么乳腺癌仍为激素敏感性乳腺癌,尤其是化学致癌物为主导的乳腺癌.

    作者:胡蕾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脊液鼻漏鼻内镜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检查鼻腔、鼻道渗漏部位,取筋膜及黏骨膜将其修补,术后止血填塞,10 d取出,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 6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45例治愈,余15例鼻内镜下修补术,其中二次手术鼻内镜下修补治愈1例,术后3年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显著特点,且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理想选择.

    作者:李轶;郝红燕;李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癌基因Twist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Twist属于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在动物和人胚胎发育、诱导细胞移动及组织塑形中起主要作用.Twist是一种癌基因,与许多肿瘤有密切关系,其中与骨肉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也有重要关系.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愈后差,以截肢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是过去标准的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基因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的发展,保肢手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癌基因Twist的深入研究将为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蒋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我院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研究我院细菌性肺炎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共120例感染有细菌性肺炎患者,进行不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抑菌圈大小和治愈人数的研究.结果 细菌对一线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例为28.3%.二线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羧噻吩青霉素钠-棒酸钾的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5%、4.2%.对三线抗生素的耐药比例为0%.一线抗生素中,氧哌嗪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抑菌圈小,头孢呋肟、左氧氟沙星其次;二线抗生素其次;三线抗生素的抑菌圈大.通过使用一二线抗生素,100%的患者可达到抗菌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结论 我院细菌性肺炎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效果满意,且用一线和二线抗生素就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詹达天;王秀川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