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梅;杨燕初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外科治疗效果并评价不同部位GIST的预后.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1年12月到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56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随访.结果 56例GIST术前无一例确诊.肿瘤发生部位:胃27例,小肠 11例,其他部位18例.6例首诊已出现转移,其中5例为胃外GIST.10例呈明显浸润生长,其中9例为胃外GIS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阳性率97.1%,CD34阳性率87.5%.术后随访时间5~75个月,总获访率71.4%(40/56),28例无瘤健在,5例带瘤生存,7例于术后2~20个月死亡.死亡病例主要为胃外GIST,且为首诊转移或明确浸润生长者.结论 GIST术前确诊困难,CD117和CD34是病理确诊的重要标志物.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式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相关.肿瘤的预后与其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及首诊转移有关.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高度恶性的GIST单纯外科治疗预后差.
作者:邹媛;李智慧;谢贤镛;黄琴莉;文彬;但汉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C3型Pilon骨折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14例予以骨植骨修补骨缺损.其中大块髂骨植入7例,自体松质骨填塞7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参照Mazur制订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大块髂骨植骨能有效解决严重骨缺损,有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李晓斐;孙天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具有癌变倾向特点的疾病,临床研究中存在诸多限制,应用动物模型是较理想的研究途径.在肠炎基础上化学方法诱癌,操作简便、周期短、模拟度高,可阐明癌变的某些重要分子机制,也是研究肠癌形成过程中炎症作用的重要方法,为进一步药物试验创造条件.该方法国外已较成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海明;赵航;郑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自体大隐静脉是移植血管的主要来源,但移植术后再狭窄不仅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移植损伤、血管扩张、管壁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斑块形成,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人为干预再狭窄的方法有药物、血管外支架、扩张液、电磁辐射和基因工程等,但单一因素的干预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多因素联合干预将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黄涛;常青;徐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正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益气扶正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修复机体气血津液损伤,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已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得到较好验证.
作者:张林;丁治国;滕占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当阴道生态环境改变和阴道免疫功能失衡,使正常阴道内的菌群失衡或感染致病病原体时,即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与许多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有直接关系,并可加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随着电子及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其病原学研究、检验效能的提高以及治疗措施的改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者:迟博;徐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管生成拟态是指具有可塑性、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所形成的非内皮细胞衬覆的微血管通道,其在体内显示为过碘酸席夫染色阳性和CD31染色阴性的图案,在体外三维培养体系中显示为管状或图案样的网络,其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以及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刘文斌;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神经病变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神经病变复杂,牵涉到大脑、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器等内脏及肌肉组织.其检测主要有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神经传导电生理,而后者是客观的.尿毒症患者即使行血液透析治疗仍有较高的病死率,现认为主要与中分子范围的神经毒素潴留有关.目前尿毒症神经病变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清除中分子毒素效果差.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及血浆吸附治疗均对神经病变有效.
作者:张敏;韦真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分子靶向治疗为头颈部鳞癌(SCCH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SCCHN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多靶点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周霞东;包景峰;关泉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胃癌合并卵巢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也是导致女性胃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卵巢转移多见于40~50岁绝经前妇女,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胃癌的逆行性淋巴道转移.胃癌卵巢转移的诊断要点包括既往或同时的胃癌病史和发现双侧卵巢实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原发瘤和转移灶为主,并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胃癌卵巢转移多预后不良,根治性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红涛;许庆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宫缩抑制剂是治疗早产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抑制早产临产,延长妊娠,以使单疗程促胎肺成熟药物发挥作用,改善胎儿成熟度和新生儿结局,降低与早产成熟度有关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同地区和国家常用宫缩抑制剂种类略有不同,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且母胎安全的宫缩抑制剂.本文就我国临床常用宫缩抑制剂的使用现状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李锦珍;刘颖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精原干细胞是精子生成的源泉,因此它在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治疗、生物工程学、遗传及转基因研究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众多学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筛选,得到一些用于鉴定它的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如α6和β1整合素、c-kit、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Piwi基因等,但仍没有获得一个单一的特异性高的筛选指标.现对精原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表面分子、细胞内特异分子三方面标志物的研究成果予以总结.
作者:王洪;李泽惠;邱学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X线平片通常不能显示肋软骨损伤,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急需做出诊断和处理的急诊患者价值有限,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层薄、扫描速度快等技术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又因其图像分辨率高,且有丰富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可清楚地显示肋软骨的形态与结构,并且能准确定位肋软骨损伤,是目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和诊断肋软骨损伤的佳方法.
作者:张秀虹;么恩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X线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MSCT)、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脏超声检查等.其中MSCT用于心脏检查的发展速度快,临床应用逐年增多,随着MSCT软硬件方面的迅速发展,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像诊断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齐晨晖;侯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对儿童锌缺乏监测的意义,以及PA水平与儿童体内锌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92例门诊体检无感染及肝炎儿童进行血清PA及锌检测.根据锌含量将儿童分为锌正常组(254例)、轻度缺锌组(26例)、中度缺锌组(7例)和重度缺锌组(5例),比较各组血清PA和锌检测的结果.结果以锌<11.6 μmol/L、PA<125 mg/L为阳性判定标准,锌正常组儿童血清PA阳性率为5.9%,锌缺乏组儿童PA阳性率为78.9%,两组PA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缺锌组儿童血清PA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缺锌组儿童PA阳性数为19例,中度缺锌组儿童为6例,重度缺锌组儿童为5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是儿童锌缺乏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监测指标,与儿童血清锌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洪亮;苏咏梅;宋其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致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我国出生缺陷前5位的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25.1/万);多指(趾)(16.3/万);总唇裂(13.1/万);神经管缺陷(7.2/万);先天性脑积水(6.8/万).为预防再生育的出生缺陷再发生,应以卫生、计生、科研等为技术依托单位,建立省市、区县、乡镇和村级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平台和五级联动再生育鉴定体系网,需政策性支撑和财政保障.
作者:马明福;张丹妍;侯志伟;李练兵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对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在血液肿瘤的发生和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抑制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地西他滨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作者:柯晴;岑洪;胡晓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临床非常少见,多见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症状无特异性,出血为常见症状,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早期诊断困难,终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CD117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可以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的十二指肠间质瘤可选择格列卫新辅助靶向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祥;王毅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SLC30A8基因位于8q24.11,编码的蛋白为ZnT-8,其特异性地在胰腺内分泌细胞表达,与胰岛素的储存和分泌有关,其风险等位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关联比较强的变异.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SLC30A8基因变异型增加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机制.
作者:李晶;王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来源于海洋多管水母属的荧光标志物.其能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具有对细胞无毒性,检测无需底物及辅助因子,且可以实时跟踪记录细胞生长情况,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的优点.绿色荧光蛋白的性质特点使其在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献;颜汝平;王剑松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