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王建宇

关键词:术后, 恶心, 呕吐, 危险因素
摘要:术后恶心呕吐(PONV)有许多危险因素,如女性、不吸烟、手术持续时问延长、挥发性麻醉药与阿片类镇痛药等,而且它们对PONV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危险因素的组合即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PONV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但是,目前对于PONV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PONV的可能危险因素、患者的遗传特性以及门诊患者和儿童群体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中老年人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的49例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常规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的患者资料予以综合分析.结果 30.6%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后角损伤占全部患者的42%,关节软骨正常占33%,而Ⅲ°~Ⅳ°软骨损伤占30%,所有患者行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 老年人半月扳损伤多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损伤部位以后角居多,半月板损伤未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或全部切除术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刘凤岐;鲁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离子通道改变与癫痫

    癫痫发病机制是大脑神经元放电的异常同步化.正常脑细胞的离子电活动具有一定规律性,神经细胞电位的改变是神经细胞活动和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基础,当神经细胞、神经突触、神经递质、离子通道等改变时,可造成细胞群内外正负电荷的异常流动同步化,癫痫性放电的发作、传播和终止、与遗传、生化、电解质、免疫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其电生理改变是一致的.

    作者:陈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鞍区占位病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鞍区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涉及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因而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视力视野下降、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手术并发症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熟悉鞍区解剖,密切观察术后病情蛮化,才能减少、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与妊娠的关系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妊娠早、中、晚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各种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现综述近几年孕期血红蛋白浓度和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参考孕期血常规结果来诊治相关疾病和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婧;陈卓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和中西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摄食调控机制紊乱、血清瘦素减少、锌缺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虚弱是产生厌食的重要因素.在指导合理喂养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方法有辨证施治、外治法、中成药治疗;西医可从补充锌刺、服用促进胃动力药、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来治疗.自制方剂或辨证施治加用锌剂治疗、微生态制刺与四磨汤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健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及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其化学结构、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性.现就伊曲康唑在临床、药理以及实验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予以总结,认为伊曲康唑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代动力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宾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IR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一氧化氮(NO)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的重要标志物,内皮功能失调是NO减少的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IR使NO的生成过程和生物学效应受到抑制,导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生.病理状态下产生的NO是IR发生的重要介质之一.现就目前2型糖尿病IR与NO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论述.

    作者:王宏;莫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进展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疗效却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争议,如目标血糖范围、获益人群、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方案、营养支持方式及药物影响予以综述.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对重症患者的预后有改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未成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概要及其应用进展

    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是以新生动物和胚胎的心肌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在体外培养建立的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搏动率和纯化率,在电生理、中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已显示其重要意义.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进行着重阐述,并结合心肌细胞的形态生理学、鉴定方法、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邓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肩胛骨骨折手术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多数患者术后4~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肩胛骨骨折治疗的功能效果依赖于肩胛骨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术中的充分复位及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遵守术后康复的原则.

    作者:卢国强;孟琳;李新志;郑之和;曾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309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药房软件系统提取2009年4月15日至2009年5月15日全部在院133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数据,统计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6.52%;抗生素联用者占抗生素总人数的27.5%.其中二联占22.3%,三联占3.9%.结论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使用率偏高、用药起点高和联合用药不合理.

    作者:李艳丽;崔挺;刘冬;李倩;于莹莹;冯端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癫痫脑损伤早期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癫痫发作可引起脑损伤,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寻找既敏感又特异的脑损伤生化指标.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现从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磷脂即酸性磷脂酸可能分别反映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髓鞘膜结构损伤、细胞膜磷脂裂解这几方面来阐述目前对癫痫引起脑损伤的早期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杭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细胞周期素A与肿瘤的发生及预后

    细胞周期素A基因定位在染色体4q27上,为S期的特征性细胞周期蛋白,并且是一种具有癌基因性质的细胞周期蛋白,是G1期向S期转移的限速因素.细胞周期素A含有一个周期素盒,还含有一个降解盒.参与调节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都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与肝脏、颅脑、血液系统、子宫、软组织等肿瘤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李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病理分期为Ⅰ~Ⅳ级喉癌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克隆的CD44剪接变异体有12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阅读框,可变剪接区只有变异型剪接外显子6.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喉癌组织,其CD44 v6基因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肿瘤T分级无关(P>0.05).结论 CD44 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预后的因子之一.CD44 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 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作者:别国梁;林功标;李志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病因仍然是未知的,还没有确认单独的基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鉴定、候补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基因座的连锁研究等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海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荧光膀胱镜研究及应用进展

    荧光膀胱镜应用于膀胱肿瘤的诊断,以其善于发现微小的、早期扁平型病变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且,随着新型光敏剂的问世,假阳性组织研究的深入,以及荧光量化技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在其引导下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不仅切除彻底,而且明显减少复发率,节省医疗费用,优化了膀胱肿瘤的诊疗过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赖传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结肠胶囊内镜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酎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綦盛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微小RNA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主要作用干基因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诸多生命现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micro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异常,提示它可能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现系统介绍microRNA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析microRNA与卵巢癌发生、转移和耐药性的关系,为开展卵巢癌中microRNA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125I粒子与90Y玻璃微球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进展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较为棘手.即使能够行手术治疗,由于转移灶未能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如果失去手术机会,常规行体外放射治疗、全身化疗效果亦不佳.如何寻找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已经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医师对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规做法.其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90Y玻璃微球灌注栓塞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二者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方面有其独特性及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滢旭;陈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多园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腹膜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在腹膜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能促进腹膜局部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园子.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韦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