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康复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数的影响

许秀萍;郝秋华;杨雪

关键词:家庭康复干预, 糖尿病, 血糖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恢复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从我科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例.出院后两纽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另给予家庭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出院时有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能明显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小气道疾病,临床多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和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确诊需掌握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典型病例可以根据呼气相高分辨率CT扫描、CT表现的Akira分型结合日本1998年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红霉素小剂量,长期给药疗法疗效确切,但是对于肝功能差,不能持续服用红霉素的患者,小柴胡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临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

    作者:秦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病因仍然是未知的,还没有确认单独的基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鉴定、候补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基因座的连锁研究等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海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多园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腹膜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在腹膜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能促进腹膜局部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园子.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韦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和中西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摄食调控机制紊乱、血清瘦素减少、锌缺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虚弱是产生厌食的重要因素.在指导合理喂养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方法有辨证施治、外治法、中成药治疗;西医可从补充锌刺、服用促进胃动力药、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来治疗.自制方剂或辨证施治加用锌剂治疗、微生态制刺与四磨汤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健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人乳腺球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乳腺组织特异性蛋白,在乳腺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及其外周血和骨髓中特异性表达,是一种新的乳腺癌标志物.此外,人乳腺球蛋白还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因此,人乳腺球蛋白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微转移及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淑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由于未成熟心脏与成熟心脏在功能、能量代谢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对未成熟心肌进行保护的方法.而未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现对未成熟心肌的特点、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外源性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耒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鞍区占位病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鞍区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涉及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因而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视力视野下降、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手术并发症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熟悉鞍区解剖,密切观察术后病情蛮化,才能减少、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策略,其目的是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应用主要集中于:直接细胞移植进行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通过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控,诱导自身神经干细胞分化进行自我修复,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脑瘤、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贾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IR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一氧化氮(NO)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的重要标志物,内皮功能失调是NO减少的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IR使NO的生成过程和生物学效应受到抑制,导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生.病理状态下产生的NO是IR发生的重要介质之一.现就目前2型糖尿病IR与NO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论述.

    作者:王宏;莫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2例TIA患者随机分成3组:脑脉泰胶囊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1.0 g,口服.3次/d;磷酸川芎嗪片组患者给予磷酸川芎嗪片100 mg,口服,3次/d;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用法及用量同上.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脑脉泰胶囊组、磷酸川芎嗪片组和联合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64.54%(91/141)、34.15%(56/164)、90.45%(142/157).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佳.结论 脑脉泰胶曩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TIA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张昌欨;陈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宫颈妊娠的诊疗进展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多见于经产妇.有停经及早孕反应,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流血量一般是由少到多,也可为间歇性阴道大流血.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成为可能.现就宫颈妊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总结宫颈妊娠的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及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陈晓;邓昌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病理分期为Ⅰ~Ⅳ级喉癌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克隆的CD44剪接变异体有12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阅读框,可变剪接区只有变异型剪接外显子6.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喉癌组织,其CD44 v6基因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肿瘤T分级无关(P>0.05).结论 CD44 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预后的因子之一.CD44 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 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作者:别国梁;林功标;李志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肩胛骨骨折手术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多数患者术后4~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肩胛骨骨折治疗的功能效果依赖于肩胛骨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术中的充分复位及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遵守术后康复的原则.

    作者:卢国强;孟琳;李新志;郑之和;曾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与妊娠的关系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妊娠早、中、晚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各种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现综述近几年孕期血红蛋白浓度和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参考孕期血常规结果来诊治相关疾病和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婧;陈卓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微小RNA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主要作用干基因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诸多生命现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micro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异常,提示它可能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现系统介绍microRNA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析microRNA与卵巢癌发生、转移和耐药性的关系,为开展卵巢癌中microRNA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结肠胶囊内镜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酎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綦盛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进展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疗效却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争议,如目标血糖范围、获益人群、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方案、营养支持方式及药物影响予以综述.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对重症患者的预后有改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细胞周期素A与肿瘤的发生及预后

    细胞周期素A基因定位在染色体4q27上,为S期的特征性细胞周期蛋白,并且是一种具有癌基因性质的细胞周期蛋白,是G1期向S期转移的限速因素.细胞周期素A含有一个周期素盒,还含有一个降解盒.参与调节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都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与肝脏、颅脑、血液系统、子宫、软组织等肿瘤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李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面对21世纪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特点,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和医学生的能力.

    作者:游晶;韦嘉;杨微波;李武;张禄;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细胞外基质分子Tenascin-W的研究进展

    Tenascin-W是Tenascin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黏附抑制因子.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enascin-W,因此Tenascin-W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更具有广泛的前景.Tenascin-W能促进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的迁移,以此干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肿瘤新生血管也检测到了Tenascin-W,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加速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了肿瘤的侵袭转移,加速了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

    作者:杨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