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李淑莲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球蛋白, 诊断
摘要:人乳腺球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乳腺组织特异性蛋白,在乳腺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及其外周血和骨髓中特异性表达,是一种新的乳腺癌标志物.此外,人乳腺球蛋白还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因此,人乳腺球蛋白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微转移及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IR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一氧化氮(NO)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的重要标志物,内皮功能失调是NO减少的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IR使NO的生成过程和生物学效应受到抑制,导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生.病理状态下产生的NO是IR发生的重要介质之一.现就目前2型糖尿病IR与NO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论述.

    作者:王宏;莫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面对21世纪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特点,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和医学生的能力.

    作者:游晶;韦嘉;杨微波;李武;张禄;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微小RNA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主要作用干基因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诸多生命现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micro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异常,提示它可能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现系统介绍microRNA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析microRNA与卵巢癌发生、转移和耐药性的关系,为开展卵巢癌中microRNA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集落刺激因子1促磨牙萌出作用的研究进展

    牙囊细胞分泌的集落刺激因子1参与单核巨噬细胞向牙囊的化学趋化及局部募集,并促使其向破骨细胞的横向分化,从而促进磨牙的萌出.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牙齿萌出调控的认识,在牙齿萌出障碍的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有关集落刺激因子1促磨牙萌出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莫佳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鞍区占位病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鞍区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涉及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因而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视力视野下降、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手术并发症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熟悉鞍区解剖,密切观察术后病情蛮化,才能减少、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病因仍然是未知的,还没有确认单独的基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鉴定、候补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基因座的连锁研究等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海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未成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概要及其应用进展

    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是以新生动物和胚胎的心肌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在体外培养建立的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搏动率和纯化率,在电生理、中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已显示其重要意义.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进行着重阐述,并结合心肌细胞的形态生理学、鉴定方法、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邓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2例TIA患者随机分成3组:脑脉泰胶囊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1.0 g,口服.3次/d;磷酸川芎嗪片组患者给予磷酸川芎嗪片100 mg,口服,3次/d;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用法及用量同上.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脑脉泰胶囊组、磷酸川芎嗪片组和联合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64.54%(91/141)、34.15%(56/164)、90.45%(142/157).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佳.结论 脑脉泰胶曩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TIA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张昌欨;陈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309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药房软件系统提取2009年4月15日至2009年5月15日全部在院133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数据,统计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6.52%;抗生素联用者占抗生素总人数的27.5%.其中二联占22.3%,三联占3.9%.结论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使用率偏高、用药起点高和联合用药不合理.

    作者:李艳丽;崔挺;刘冬;李倩;于莹莹;冯端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厚发性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性及眼部因素,眼部因素包括眼压及非眼压因素.眼压虽然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惟一园素,但仍然是青光眼主要和稳定的危险因素.另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终共同通路,阻断视神经损伤通路和增强视神经存活机制的方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青光眼辅助治疗措施,目前这一领域主要包括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

    作者:刘冠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与妊娠的关系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妊娠早、中、晚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各种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现综述近几年孕期血红蛋白浓度和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参考孕期血常规结果来诊治相关疾病和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婧;陈卓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家庭康复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恢复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从我科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例.出院后两纽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另给予家庭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出院时有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能明显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

    作者:许秀萍;郝秋华;杨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电脑三维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脑三维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我院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三维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264例行推拿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 电脑牵引组与推拿针刺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三维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疼痛缓解明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

    作者:艾显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多园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腹膜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在腹膜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能促进腹膜局部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园子.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韦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聚集素与肿瘤

    聚集素是近年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它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及体液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包括免疫调节、细胞黏附、脂质转运、组织重构、膜循环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近年研究发现.聚集素选择性地表达于某些肿瘤组织而在正常成熟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聚集素的深入研究可为阐明人类肿瘤的发生机制及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刘铁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荧光膀胱镜研究及应用进展

    荧光膀胱镜应用于膀胱肿瘤的诊断,以其善于发现微小的、早期扁平型病变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且,随着新型光敏剂的问世,假阳性组织研究的深入,以及荧光量化技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在其引导下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不仅切除彻底,而且明显减少复发率,节省医疗费用,优化了膀胱肿瘤的诊疗过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赖传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结肠胶囊内镜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酎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綦盛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进展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疗效却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争议,如目标血糖范围、获益人群、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方案、营养支持方式及药物影响予以综述.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对重症患者的预后有改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策略,其目的是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应用主要集中于:直接细胞移植进行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通过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控,诱导自身神经干细胞分化进行自我修复,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脑瘤、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贾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方法 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阻塞10 d)-胆管外引流组(ED组)及对照组(SO组)引流的0、1、4、7、10、14 d的肝功能,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肝组织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蛋白2(MRP2)、Na+信赖性的牛磺酸/钠共转运蛋白(NTCP)基因的表达.结果 阻塞10 d后ED组MRP2、NTCP基因表达减弱,与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SEP基因表达略增强,开放引流后ED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引流后MBP2、NTCP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引流14 d与S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可能是增加单位体积膜转运蛋白表达.

    作者:张清华;胡章林;胡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