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脑代谢的研究进展

栗俊

关键词:1型糖尿病, 低血糖脑损伤, 脑代谢, 乳酸
摘要: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时,低血糖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非糖尿病人群,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不能感知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引发低血糖脑损伤.而近期的相关研究揭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槠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脑组织的代谢方式改变有密切联系.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新缓释片组30例,多塞平组30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多塞平组.结论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徐海春;王雪宏;高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进展

    烧伤残余创面常常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其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顽固性感染、局部血运不佳等.目前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单一理想的方法,需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治疗方法有全身支持疗法、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局部或全身选用抗生素、冲洗或浸浴后喷洒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手术治疗.

    作者:容勇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单核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有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的参与.单核巨噬细胞能够分泌、调节多种炎性介质和蛋白,并和其他炎性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炎性网络,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单核巨噬细胞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作者:文明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IL-3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并通过磺基转氨酶2受体介导它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IL-33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且其致损伤作用有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干扰素γ的存在,IL-33在许多炎性疾病中大量表达,这里主要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由于可溶性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从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看到了曙光.

    作者:黄鹤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和传播主要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有关.它在细菌中捕获外来耐药基因水平传递,从而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和排列,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之一.一个整合子可捕获一个或多个基因盒,组成多重耐药整合子,介导细菌的酎药性.携带重组基因盒的整合子能插入到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中,在细菌中传播耐药性并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它对细菌间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多重酎药性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陶陶;姜海洋;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脑外科出院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和服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通过定期家庭访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两组患者于干预半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筒式Fa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魏芳;张静;王文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 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 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俊红;刘建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PTEN在神经元损伤和脑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是定位于10q23的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缺失或失活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PTEN在神经系统表达广泛,它能分别以其脂质和蛋白质磷酸酶活性通过Akt信号通路及与膜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五羟色胺2c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神经元的损伤和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对PTEN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使其在肿瘤和神经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宏日;王云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除了与高血稽状态、低血糖有关外,还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血管因素及糖尿病病程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早期识别糖尿病认知障碍对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睛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胰岛β细胞转录因子MafA的研究进展

    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是特异表达于β细胞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胰岛素合成、分泌和糖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MafA特异结合于胰岛素基因C1元件,与结合于A1、E1元件的转录因子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β细胞E盒反式作用因子共同调节胰岛素基因的转录.MafA在葡萄糖调节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中具重要作用,血糖变化可通过改变MafA的表达、稳定性及其与C1元件的结合活性调节胰岛素基因的转录.MafA的变异或缺失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林雅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关系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NF-κB)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子痫前期各组及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②免疫组化:子痛前期组胎盘NF-κBp65及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子痫前期各组HIF-1α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与HIF-1α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活性增强,导致HIF-1α表达增多,引起机体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淦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胰腺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转移特性.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基因、分子、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针对这些靶点研发的药物、疫苗或者采取靶向性基因干扰/导入技术等均能显著地抑制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因此,多靶点治疗将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现对近年来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靶标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家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评价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原因之一,对ICVD或ICVD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ICV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早期检测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无创技术成为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主要技术有: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研究肱动脉内皮损伤情况;检测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和脉压指数,评估大动脉僵硬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量踝臂指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上述技术的应用有助干早期诊断ICVD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瑶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从神经体液因子、细胞、分子、基因水平阐述.大量试验研究证实,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浆尾加压素Ⅱ、利钠肽等因子可随病程进展而发生变化,同时心功能下降还与心肌细胞病理损害、心肌细胞凋亡、肌球蛋白重链成分的变化、心肌细胞钙代谢障碍及血浆纤维蛋白原Bβ-455G/A基因多态性有关.

    作者:彭陈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浸润肌层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浸润肌层膀胱癌中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新辅助化疗被考虑作为那些浸润肌层或局限晚期,但仍是可手术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那些不合适或拒绝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可使保留膀胱的患者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主要综述局限晚期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富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治疗前臂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再次手术.方法 对23例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的手术固定方法、术后处理及二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前臂骨折愈合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结果 前臂骨折术后引起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方法不当8例,感染6例,粉碎性骨折未能早期植骨5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2例.所有病例第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物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前臂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众多原因中,医源性因素仍占大部分.选取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时植骨、术后正确处理等是预防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茂;孙天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相关方法研究

    血脑屏障(BBB)是脑内维持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当然也正是由于它本身结构功能的特点,将许多治疗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药物拒之门外,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于是,关于改变BBB通透性使药物可以顺利抵达脑组织发挥功效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对BBB本身蛋白基因进行调控,输注不同药物利用其不同机制增加BBB通透性,利用人工载药颗粒传递药物入脑,物理射线、超声等开放BBB以及与中医药相结合促进药物传输等方法.

    作者:姜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脑代谢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时,低血糖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非糖尿病人群,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不能感知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引发低血糖脑损伤.而近期的相关研究揭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槠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脑组织的代谢方式改变有密切联系.

    作者:栗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2例,在神经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8、12、24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各项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率为59.7%.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艳彬;方勇;杜贤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