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徐海春;王雪宏;高林

关键词:文拉法新, 缓释片, 多塞平, 广泛性焦虑
摘要:目的 评价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新缓释片组30例,多塞平组30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多塞平组.结论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作者:王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麻醉药物直接影响术中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吸入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较静脉麻醉药更为显著, 并且均表现出荆量依赖性;持续输注阿片类镇痛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较小;肌松药会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大幅降低,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胰腺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转移特性.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基因、分子、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针对这些靶点研发的药物、疫苗或者采取靶向性基因干扰/导入技术等均能显著地抑制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因此,多靶点治疗将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现对近年来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靶标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家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脑代谢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时,低血糖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非糖尿病人群,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不能感知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引发低血糖脑损伤.而近期的相关研究揭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槠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脑组织的代谢方式改变有密切联系.

    作者:栗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从神经体液因子、细胞、分子、基因水平阐述.大量试验研究证实,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浆尾加压素Ⅱ、利钠肽等因子可随病程进展而发生变化,同时心功能下降还与心肌细胞病理损害、心肌细胞凋亡、肌球蛋白重链成分的变化、心肌细胞钙代谢障碍及血浆纤维蛋白原Bβ-455G/A基因多态性有关.

    作者:彭陈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IL-3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并通过磺基转氨酶2受体介导它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IL-33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且其致损伤作用有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干扰素γ的存在,IL-33在许多炎性疾病中大量表达,这里主要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由于可溶性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从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看到了曙光.

    作者:黄鹤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单核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有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的参与.单核巨噬细胞能够分泌、调节多种炎性介质和蛋白,并和其他炎性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炎性网络,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单核巨噬细胞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作者:文明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治疗前臂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再次手术.方法 对23例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的手术固定方法、术后处理及二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前臂骨折愈合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结果 前臂骨折术后引起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方法不当8例,感染6例,粉碎性骨折未能早期植骨5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2例.所有病例第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物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前臂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众多原因中,医源性因素仍占大部分.选取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时植骨、术后正确处理等是预防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茂;孙天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态、动态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指盆底支持系统因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和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对于盆底解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解剖学,功能性解剖受到更多关注.盆底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系统,易并发多个盆腔脏器功能异常,而临床物理检查常常不够全面、准确,术后复发率较高.盆底功能磁共振全面评价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明显减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控镇痛模式术后镇痛治疗的利弊

    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较传统术后镇痛方法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目前术后镇痛的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自控镇痛模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是两种常用的模式,具有快速起效、适用范围广、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但需专业人员操作;患者自控局部镇痛、患者自控鼻内镇痛和芬太尼HCI电离子渗入疗法经皮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刘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关系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NF-κB)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子痫前期各组及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②免疫组化:子痛前期组胎盘NF-κBp65及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子痫前期各组HIF-1α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与HIF-1α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活性增强,导致HIF-1α表达增多,引起机体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淦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和传播主要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有关.它在细菌中捕获外来耐药基因水平传递,从而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和排列,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之一.一个整合子可捕获一个或多个基因盒,组成多重耐药整合子,介导细菌的酎药性.携带重组基因盒的整合子能插入到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中,在细菌中传播耐药性并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它对细菌间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多重酎药性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陶陶;姜海洋;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PTEN在神经元损伤和脑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是定位于10q23的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缺失或失活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PTEN在神经系统表达广泛,它能分别以其脂质和蛋白质磷酸酶活性通过Akt信号通路及与膜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五羟色胺2c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神经元的损伤和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对PTEN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使其在肿瘤和神经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宏日;王云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研究热点,根据CT扫描中SPN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并结合SPN薄扫+动态增强形式的分析,仔细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切迹的深浅、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情况等等,对SPN的良、恶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林惠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与治疗对策

    近年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死亡并非完全由过度炎症所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不但有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抗炎因子也显著增加,导致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状态在脓毒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淋巴细胞受抑制的双向异常或紊乱状态.机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有害因子大量释放,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受损,难以对入侵微生物发生免疫反应,终形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所以需要对脓毒血症免疫功能紊乱进行研究,以制订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杨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胫骨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膝、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仲子;赵烽;柳百炼;熊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软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是复杂的和多因素的.大量研究表明,软腭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很多改变都与OSAHS密切相关,软腭后移造成腭帆间隙消失,呼吸道扩张肌的肌纤维分布异常导致的肌肉活动减弱,软腭中脂肪分布增加,肌肉呈现的炎症改变及腭咽部神经纤维的损伤等一系列解剖形态及显微结构上的诸多改变,构成了OSAH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软腭与OSHAS发病更为确切的因果联系,有待于作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在分子水平更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由初的单纯运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逐渐发展为交感神经阻滞用于增加移植术后上肢血流,直至目前以感觉神经阻滞为目的 用于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常用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非刺激导管技术、刺激导管技术和超声引导下导管技术.输注方法包括固定速率持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和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该方法用于围术期镇痛,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马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脓毒症是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脓毒症继发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己广为认同,并且认为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的治疗、生存时间.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的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糖皮质激素作为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