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李晓燕

关键词:脓毒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糖皮质激素
摘要:脓毒症是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脓毒症继发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己广为认同,并且认为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的治疗、生存时间.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的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糖皮质激素作为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评价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原因之一,对ICVD或ICVD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ICV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早期检测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无创技术成为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主要技术有: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研究肱动脉内皮损伤情况;检测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和脉压指数,评估大动脉僵硬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量踝臂指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上述技术的应用有助干早期诊断ICVD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瑶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作者:王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进展

    烧伤残余创面常常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其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顽固性感染、局部血运不佳等.目前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单一理想的方法,需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治疗方法有全身支持疗法、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局部或全身选用抗生素、冲洗或浸浴后喷洒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手术治疗.

    作者:容勇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关系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NF-κB)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子痫前期各组及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②免疫组化:子痛前期组胎盘NF-κBp65及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子痫前期各组HIF-1α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与HIF-1α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活性增强,导致HIF-1α表达增多,引起机体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淦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打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安全.临床研究证实它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二者之间存在较多共同危险因素,又直接影响到对二者的研究,正确、全面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并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将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任玉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除了与高血稽状态、低血糖有关外,还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血管因素及糖尿病病程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早期识别糖尿病认知障碍对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睛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软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是复杂的和多因素的.大量研究表明,软腭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很多改变都与OSAHS密切相关,软腭后移造成腭帆间隙消失,呼吸道扩张肌的肌纤维分布异常导致的肌肉活动减弱,软腭中脂肪分布增加,肌肉呈现的炎症改变及腭咽部神经纤维的损伤等一系列解剖形态及显微结构上的诸多改变,构成了OSAH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软腭与OSHAS发病更为确切的因果联系,有待于作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在分子水平更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脑外科出院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和服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通过定期家庭访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两组患者于干预半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筒式Fa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魏芳;张静;王文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脓毒症是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脓毒症继发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己广为认同,并且认为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的治疗、生存时间.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的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糖皮质激素作为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新缓释片组30例,多塞平组30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多塞平组.结论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徐海春;王雪宏;高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与治疗对策

    近年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死亡并非完全由过度炎症所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不但有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抗炎因子也显著增加,导致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状态在脓毒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淋巴细胞受抑制的双向异常或紊乱状态.机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有害因子大量释放,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受损,难以对入侵微生物发生免疫反应,终形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所以需要对脓毒血症免疫功能紊乱进行研究,以制订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杨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态、动态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指盆底支持系统因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和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对于盆底解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解剖学,功能性解剖受到更多关注.盆底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系统,易并发多个盆腔脏器功能异常,而临床物理检查常常不够全面、准确,术后复发率较高.盆底功能磁共振全面评价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明显减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内皮功能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包括一些代谢性病理状态,如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常伴发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联.现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阐述.

    作者:卢细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患者行CT平扫,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延时期扫描,将原始数据后处理后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 肾孟输尿管重复畸形8例,异位肾5例,马蹄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全、腔静脉后输尿管、膀耽憩室各2例,其他5种先天畸形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 CT尿路造影可以三维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同时合并的其他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璟;邢刚;郭德安;吉涛;孙庆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TC-1基因的研究进展

    TC-1基因是癌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新的研究表明,TC-1基因编码一种含有106个氨基酸的固有无序蛋白,该蛋白COOH端三个区域(D44-R53、K58-A64、D73-T88)易形成紧密的螺旋结构,增强其与目的 蛋白的结合能力,促进细胞癌变和抗脱落凋亡,调节炎性反应和热休克反应.

    作者:雷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信号调节蛋白与炎症及肿瘤的关系

    信号调节蛋白(SIRPs)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一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跨膜糖蛋白.SIRPs 在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接触中发挥信号转导的作用,它对白细胞、神经细胞和各种癌症细胞的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肿瘤中可能作为一种抑癌蛋白发挥作用.SIRPs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从而发挥抑制癌症发展的作用.因此,SIRPs将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王晨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评分系统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为标记性特点,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风湿性疾病.在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治疗中,磁共振成像是评估炎症活动的有效工具,对慢性结构性病变也有一定的检测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组开发评分系统来量化治疗效果.

    作者:郑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抵抗素与炎症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代谢相关酶的转录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近年来研究表明抵抗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多个炎性标志物相关,提示抵抗素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以一种代谢信号的方式表达潜在的炎性作用,引起多系统炎性相关性疾病.但抵抗素与多种炎性因子的共同通路及其拮抗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乔智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由初的单纯运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逐渐发展为交感神经阻滞用于增加移植术后上肢血流,直至目前以感觉神经阻滞为目的 用于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常用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非刺激导管技术、刺激导管技术和超声引导下导管技术.输注方法包括固定速率持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和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该方法用于围术期镇痛,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马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