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陈泽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多靶向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淀粉样蛋白的治疗和精神药理学药物等.本文主要阐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尤其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是青年男性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临床征象多样,主要表现为排尿刺激症状,生殖器及盆腔疼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段.由于前列腺固有的解剖及生理特点,致使慢性前列腺炎难以治愈.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兆宏;刘春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Menkes病研究进展

    Menkes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包括卷发、特殊面容、精神/生长发育迟缓以及代谢异常.致病基因ATPTA定位于X染色体,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一种与铜转运相关的细胞内蛋白缺乏.铜是几种不同的酶的关键辅助因子,它的缺乏导致这些酶的活性下降.组氨酸铜在某些早期治疗的病例可能有效.

    作者:张培元;张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多西他赛微乳制剂的研究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域,通过对微乳的含量、粒径考察筛选优处方,根据含量、粒径、电导率及折光率等理化性质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佳微乳处方组成为Docetaxel/Miglyol 812/SbPC/HS-15/PEG400/Ethanol/Water(6.4/9.6/6/6/8.4/3.6/60g),大载药量为64 mg/mL,该微乳体系稳定性良好.结论多西他赛微乳制剂工艺合理,稳定性好.

    作者:赵秀峰;武洪林;任岩海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在西方社会其发病率排在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的消化道肿瘤中排第4位.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技术不断提高,但5年生存率低于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已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亿;李滢旭;罗开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新近应用于l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发生在颅内脑灰白质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如脑灰质异位症、颅内肿瘤、脑白质疏松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疾病.脑灰白质成像是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对常规序列的必要补充.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近年来才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序列、临床应用以及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超;韩福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肥胖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不断地升高.儿童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MS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肥胖儿童的MS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超标及正常的儿童,并且MS及其各组分(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病率)随着体质量指数的上升而增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遏制儿童肥胖和MS的流行和发展.治疗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运动,必要时辅以药物.

    作者:陈少科;范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脏的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丢失后继发的心力衰竭预后不佳,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骨髓闻充质干细胞(BMSC)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脏后可明显提高心功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BMSCs主要是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来改善心功能的,然而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BMSCs的旁分泌行为具有修复心脏的作用,同时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避免排斥反应的免疫调节,为人们对BMSCs修复心脏的机制带来新的线索.

    作者:胡雨;林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所致.补充胰岛素是Ⅰ型糖尿病基本的治疗,胰岛移植是治愈的根本.然而胰岛移植受供体缺乏的限制.来源于问质母细胞(MSCs)的胰岛生成细胞(IPCs)则成为一种新的有吸引力的选择.一方面,在体外,来源于胰腺、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血及组织的MSCs通过基因修饰能够分化成为IPCs.另一方面,MSCs可以作为人类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载体.此外,MSCa的血管生成作用也能被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总之,应用MSCs治疗Ⅰ型糖尿病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刘佳悦;黄乐;孙桂香;吕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人格.本文分析了医学入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医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促进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作者:吕世军;谷朝霞;王廷华;姚庆梅;王新;马娟;马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MCP-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R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ey刺激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MECs表达MCP-1、ICAM-1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Hcy刺激后,ICAM-1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尤其在0.1 mmol/L Hey刺激24~48 h时达高蜂.罗格列酮干预后ICAM·1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0.1 m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24h后,ICAM-1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1荧光强度在罗格列酮干预后也减弱.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Hcy诱导的RMECs表达MCP-1和ICAM-1.

    作者:郭素芬;翟凤国;张瑞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前列腺癌标志物的新进展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进步,新的肿瘤标志物层出不穷,新发现的前列腺癌标志物有人激肽相关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前列腺癌抗原3、早期前列腺抗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结合蛋白、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α甲基乙酰辅酶A限速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前列腺分泌蛋白94、E-钙黏素、白细胞介素配体和受体和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本文对这些新标志物予以综述.

    作者:孙学健;王金良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鲍丽静;向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临床药师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及体会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和健康教育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的积极意义.对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对患者用药治疗上的误区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参;吴惠金;王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型35例、中型36例、重型25例,均采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检测;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方法同上.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在脑梗死的形成和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钟桂香;张英芬;杨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

    儿童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推行融合教育.本文在提出融合教育背景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行融合教育的几点建议.

    作者:李春梅;林利;刘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大学日语翻译教学改革初探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医学,还要大量翻阅外国的医学书籍,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翻译无论是作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日语翻译教学可以说是大学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大学日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郑慧文;陈红;林春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RNA干扰在肾间质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肾问质纤维化(RIF)是所有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形态学特点.RNA干扰(RNA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治疗,在RIF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潇芸;石宏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其进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其病理类型多教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由于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酎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不理想,同时免疫抑制剂又使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且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属于目前临床治疗为棘手和预后差的病种之一.

    作者:李艳伟;夏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铝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病变,以神经斑和神经纤维结为主要病理特点.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环境因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而自然环境中金属元素如铝、铜、锌等更被学者所重视,其中铝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许多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用水中铝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且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诸如B淀粉样蛋白学说、脂质过氧化学说、胆碱能神经学说等,在AD患者中使用金属螯合剂也进入研究之中.本文对铝与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梁逸超;崔玲玲;王维;王维;王维;王维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97例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北海市97例输血反应的病例资料.结果共28 922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反应97例,输血反应率为0.34%,其中全血为2.00%,红细胞悬液为0.41%,洗涤红细胞为0.51%,血浆为0.19%,血小板为1.14%,冷沉淀为0;输血反应类型:变态反应24例,发热反应65例,呼吸困难3例,其他5例.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血浆的输血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辉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