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芬;修忠标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状态.成绩分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可以据此评价本学科的教学效果、试卷是否合理,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通过成绩分析的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拓了反思的新视野.本文从成绩分析的常用方法出发,探讨了成绩分析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凯军;冯修猛;闫实;王晓东;王俊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北海市97例输血反应的病例资料.结果共28 922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反应97例,输血反应率为0.34%,其中全血为2.00%,红细胞悬液为0.41%,洗涤红细胞为0.51%,血浆为0.19%,血小板为1.14%,冷沉淀为0;输血反应类型:变态反应24例,发热反应65例,呼吸困难3例,其他5例.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血浆的输血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辉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在西方社会其发病率排在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的消化道肿瘤中排第4位.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技术不断提高,但5年生存率低于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已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亿;李滢旭;罗开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心肌细胞丢失后继发的心力衰竭预后不佳,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骨髓闻充质干细胞(BMSC)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脏后可明显提高心功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BMSCs主要是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来改善心功能的,然而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BMSCs的旁分泌行为具有修复心脏的作用,同时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避免排斥反应的免疫调节,为人们对BMSCs修复心脏的机制带来新的线索.
作者:胡雨;林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病变,以神经斑和神经纤维结为主要病理特点.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环境因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而自然环境中金属元素如铝、铜、锌等更被学者所重视,其中铝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许多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用水中铝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且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诸如B淀粉样蛋白学说、脂质过氧化学说、胆碱能神经学说等,在AD患者中使用金属螯合剂也进入研究之中.本文对铝与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梁逸超;崔玲玲;王维;王维;王维;王维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乳腺病变活检是乳腺癌术前确诊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像学(X线或超声成像)检查所发现的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或小结节,需活检定性,但往往由于病变小,临床医师触诊阴性,造成活检困难或假阴性结果.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茂谊 刊期: 2009年第16期
Menkes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包括卷发、特殊面容、精神/生长发育迟缓以及代谢异常.致病基因ATPTA定位于X染色体,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一种与铜转运相关的细胞内蛋白缺乏.铜是几种不同的酶的关键辅助因子,它的缺乏导致这些酶的活性下降.组氨酸铜在某些早期治疗的病例可能有效.
作者:张培元;张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骨肿瘤,尽管骨肉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近B0%患者能保留病肢,且5年生存率由20%左右提高到近80%,但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骨肉瘤的转移和复发.治疗上采用术前、后辅助化疗,假体植入,自身骨移植及骨肉瘤灭活肢体再植等方法使保肢术成为可能,生物调节、免疫、基因治疗的应用将为骨内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途径.
作者:孟琳;李新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随着肥胖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不断地升高.儿童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MS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肥胖儿童的MS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超标及正常的儿童,并且MS及其各组分(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病率)随着体质量指数的上升而增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遏制儿童肥胖和MS的流行和发展.治疗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运动,必要时辅以药物.
作者:陈少科;范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星形胶质细胞(Ast)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Ast的骨架蛋白.在生理情况下脑内少有表达,而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反应性表达增强.GFAP的表达增强是Ast活化增殖的特征性标志,在神经系统发育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的再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Ast中GFAP的一般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其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作者:梁彦涛;张敬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其血压水平,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并整理,总结得出结论,认为这3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EH患者左室肥厚密切相关,适宜的治疗可防止甚至逆转EH左室肥厚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赵兴胜;贺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和健康教育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的积极意义.对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对患者用药治疗上的误区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参;吴惠金;王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肾问质纤维化(RIF)是所有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形态学特点.RNA干扰(RNA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治疗,在RIF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潇芸;石宏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医学,还要大量翻阅外国的医学书籍,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翻译无论是作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日语翻译教学可以说是大学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大学日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郑慧文;陈红;林春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Ⅱ~Ⅳ级的幔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待症状好转(能平卧可室内活动)、水肿达轻度或消失后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总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脏功能分级、心功能恶化及治疗期间病死人数,以及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型脑利钠利尿肽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恶化及治疗期间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合理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并且安全可行.
作者:陈祥坤;沈学谦;郭宏;程洪箴;马运伟;司福中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缺氧可致机体损害,过多的氧也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称为氧中毒.危重患者的治疗需要积极、主动、大限度地提升氧分压,挽救受累的组织器官,改善预后.由于高压氧治疗在危重病领域受到限制,很多学者由基础到临床,从氧中毒的机制、监测和药物预防对常压高氧治疗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探索,力求通过早期、安全、有效地供氧来满足机体的需要.I艋床上对高浓度氧疗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有必要评估常压高氧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功与过.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鲍丽静;向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与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疗效对比.方法采用YA-11型电针抽搐治疗仪,对4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其中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组(观察组)25例;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组(对照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第4天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 =2.03,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障碍、阻滞及绝望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较一般电针抽搐治疗对抑郁症症状改善更快,可在较短时期内消除自杀观念及企图.
作者:董琳;赵倩;杜卫涛;林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淀粉样蛋白的治疗和精神药理学药物等.本文主要阐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尤其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泽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佳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剖官产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产妇伴有体型肥胖、中重度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症剖宫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比较容易发生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结论针对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能够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