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治分析

丁志平;任朝林;练涛峰

关键词:胸骨后甲状腺肿, 诊断, 治疗
摘要:免术后呼吸道梗阻.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颞叶癫痫的弥散张量成像

    颞叶癫痫是癫痫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包含多种发作状况的一型,具有癫痫的发作性、刻板性、短暂性的共同特性,是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颞叶结构和颞叶外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隐匿性病变,对临床的定位和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作者:李丽萍;郑金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蛋白激酶C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在各种生命现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细胞整个生长周期,表达异常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毒性,甚至导致细胞凋亡.本文介绍蛋白激酶C在调控神经细胞增殖与凋亡、发挥神经细胞损伤保护及抑制神经毒性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了解蛋白激酶C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红;董海松;林逸玲;周天鸿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肾脏移植术后影响移植物早期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内源性和外源性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石旦;何小舟;徐海燕;夏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静脉制剂的广泛应用,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问题,溶栓治疗的时间选择,低分子肝素的适应证,各种神经保护剂的出现及疗效研究,雌激素和辛伐他汀的应用,多种中成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降低致残率及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肯定性价值.

    作者:蒋红燕;郑绍成;白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

    目的 探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MA方案)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A方案治疗30例ANLL患者,其中米托蒽醌10 ~15 mg/d静脉滴注,连续3 d;阿糖胞苷100 mg,2次/d静脉滴注,连续7 d,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A方案治疗初治/复发ANLL患者总有效率为90%,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继发感染,脱发和肝功能损害.结论 MA方案治疗初治/复发ANLL患者总有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君;李哲;金洁萍;李斌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白细胞介素6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是白细胞介素家族中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也是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成分.IL-6在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影响神经细胞膜稳定性及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广泛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仅就IL-6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赵若莲;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临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疗法是本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本文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包括胃癌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有效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抗胃癌效应机制等,并就中医药治疗和研究领域的问题和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罗晓琴;杨国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核分枝杆菌胶体金法对分枝杆菌菌型快速鉴别价值探讨

    法快速诊断试剂盒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简便、快速,是分枝杆菌菌型鉴别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俊林;顾欣荣;顾德林;施军卫;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早产儿的并发症及防治

    根据WHO1993年的规定,早产定义为孕期小于37周的分娩.中国早产儿发生率为5%~15%,早产儿占围生儿死亡的75%~80%.早产儿并发症常见有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暂停、肺大量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这些并发症增加了早产儿的病死率.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尤为重要.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显微外科治疗23例前足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为5 cm×3 cm~12 cm×7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作者:苏瑞鉴;杨庆达;曾麟杰;陈善豪;梁波;张智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接地反映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早期发现窒息缺氧后脑功能异常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聚硅酮在瘢痕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瘢痕形成是组织创伤修复的正常过程,但过度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给患者带来心理、身体、容貌上的缺陷.硅胶制品应用于瘢痕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较系统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和使用范围,并对其疗效予以客观评价.

    作者:李俊男;刘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概况

    李东垣创立的升阳益胃汤,专为治疗脾胃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脾肺同病而设.临床中各个系统的疾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可出现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的表现,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都可使用健脾除湿的升阳益胃汤辨证治疗.因此,升阳益胃汤广泛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湿邪困脾引起的许多病证多获良效,本文对目前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邹世昌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出血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

    后转归.

    作者:李淑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受到重视,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报道较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现状和进展,从取穴、针法、针灸结合其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针灸能够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并提出优化选穴、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统一疗效标准、进行机制研究等建议.

    作者:尔兆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磁共振诊断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占药物难治性癫痫的70%~80%,大多数可通过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对致痫灶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而海马硬化的诊断标准,尤其是早期硬化诊断标准是什么?本文就目前海马硬化诊断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艾丛慧;孙学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严重创伤患者36例麻醉和急救处理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的麻醉与急救处理.方法 对3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与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痊愈,死亡2例.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方式应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及时处理原发病,快速液体复苏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脂联素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脂联素是所有脂肪细胞因子中惟一的负性调节激素,具有降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炎等作用.脂联素的这些效应必须通过其受体AdipoRl和AdipoR2介导来完成.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作用及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等机制维持肝星形细胞(HSC)静息状态、抑制HSC的活化及其增殖与迁移,并促进活化HSC凋亡,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脂联素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复制水平与基因型相关,对脂联素及慢性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可为慢性丙型肝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高敏;王怡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laudins整合膜蛋白研究进展

    Claudins整合膜蛋白为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在调节生物体内各区间溶质流以及维持内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功能.Claudins对上皮或内皮细胞间黏附、极性发育、上皮增生的微环境和屏障功能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其变化直接影响细胞旁屏障渗透性,与肿瘤、炎症、遗传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毒素等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吕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阿片及其受体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阿片既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又能产生明显的欣快感觉及成瘾作用.长期使用阿片样物质或阿片依赖成瘾患者免疫功能普遍低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率、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率均有所增加.在免疫细胞中也存在相应的阿片受体,同时免疫细胞也能分泌某些阿片肽.现就阿片及其受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路海;白波;宋文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