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Graves'病临床应用及进展

李亚范;韦智晓

关键词:Graves'病, 高锝酸盐, 进展
摘要: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基质细胞参与造血调控研究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它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机体在生理状态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骨髓基质细胞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李仙峰;任明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鼠背根节细胞分支投射至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和肩关节囊的解剖学研究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颈椎关节突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或异常,而引起以颈痛并发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由于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既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明显的X线和CT表现,临床对其诊断甚为困难,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作者:王晖;李云峰;何建新;陆坚;王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身热疗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全身热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当全身温度都升高到约41.8~42.0℃时,通过热作用可以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并控制肿瘤细胞的广泛转移.全身热疗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可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就全身热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相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东;郑世营;陈锁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紧急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众多研究显示出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有一定差异.目前对于NSTEMI是否常规行紧急介入治疗尚无定论,本文旨在观察急介入治疗对NSTEMI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翟文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MP-7/Smads /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导致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肾脏纤维化重要的转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不仅影响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还与TGF-β1存在互逆作用,可多方面抵消TGF-β1的促肾纤维化作用.现就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佩青;刘娜;王丽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 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作者: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肺损伤和如何进行肺功能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虽然麻醉、机械通气、手术类型、吸烟等多种因素可诱发肺损伤,但肺损伤的转归各不相同,与手术期间的肺功能保护密切相关.炎症和凋亡是围手术期肺损伤的主要机制,核因子κB的激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提倡联合用药、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镇痛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文章就近年来在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促发因素、早期评估指标及肺功能保护措施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翠容;曹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有效的是静脉溶栓治疗,但错过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纤、抗凝及脑保护治疗同样重要,支架置入为当前研究热点.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须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重点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急性脑梗死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明秀;陈红;邱小鹰;陈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尾加压素Ⅱ与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虽然近年来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体液因子与肺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已逐渐深入,近发现尾加压素Ⅱ与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密切相关.尾加压素Ⅱ拮抗剂的研究也许可揭示肺心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肺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现就尾加压素Ⅱ与肺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朱张国;阎红娥;鲍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整合素与肿瘤的靶向治疗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将整合素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亚基的克隆抗体,整合素抑制剂,靶向节调整合素基因表达,整合素介导的溶细胞作用以及肿瘤细胞的整合素疫苗等方法通过调节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彩艳;文飞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原细胞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失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同样应遵循这个规律.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分期分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仅就与精原细胞瘤相关的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巍;李晶晶;李国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肪因子Apelin研究进展

    Apelin是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样蛋白J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人体内有广泛的分布.新的研究表明,Apel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胰岛素、体质量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明显相关.此外,Apelin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进食活动、神经内分泌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梅聪;宋滇平;严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波电交替临床研究进展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则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逐搏交替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心肌活动不稳定的指标.在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检测仪器条件下,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是一种价廉、方便且无创的检查形式的代表,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其对于发生各种致死性心脏病危险分级的作用仍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现就T波电交替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

    作者:范影;黄织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Graves'病临床应用及进展

    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亚范;韦智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fos原癌基因在脑缺血应激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目前,原癌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c-fos是研究多的原癌基因之一,作为即刻早期基因的c-fos原癌基因编码核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可对外界刺激特别是脑缺血损伤做出快速反应.目前脑缺血应激后c-fos的表达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生物学意义、脑缺血应激性表达的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陈杰;冯超;宋建宁;戴海涛;倪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otch 信号通路与肝癌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种进化上相对保守的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维持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扩大并固化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Notch蛋白的基本结构、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方式、其主要相关分子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d:YAG激光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脉冲Nd:YAG激光照射根管,具有快速、高效消毒作用及去除玷污层、清洁根管、熔融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等效应.根管预备后,利用Nd:YAG激光对根管照射,对感染根管实施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作者就近年来脉冲Nd:YAG激光在治疗感染根管,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黎石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醇性肝病

    乙醇性肝病是一有特异性病理生理改变的肝脏损伤.乙醇性肝病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和乙醇性肝硬化.乙醇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免疫机制和自由基损伤被认为起重要作用.乙醇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不适,黄疸等.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戒酒、感染和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处理、营养支持.

    作者:黄庆科;林菊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分析及早期防治策略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形成而导致的双眼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目前大多认为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是ROP发生的根本原因,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不合理吸氧、感染、贫血、输血、遗传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采取合理吸氧、应用抗氧化制剂、别嘌呤醇、肺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等综合措施.基因治疗为ROP提供新的途径.预防ROP的发生是防治ROP的佳方法.

    作者:黄献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肥胖病因在瘦素方面的研究

    肥胖症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瘦素作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与瘦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体质量的作用.大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多种因素有关.揭示瘦素抵抗的机制将对肥胖病因的研究有所突破.

    作者:彭惠;温天莲;赵红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