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MP-7/Smads /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张佩青;刘娜;王丽彦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 Smads,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信号转导, 肾间质纤维化
摘要:肾间质纤维化导致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肾脏纤维化重要的转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不仅影响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还与TGF-β1存在互逆作用,可多方面抵消TGF-β1的促肾纤维化作用.现就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BMP-7/Smads /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导致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肾脏纤维化重要的转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不仅影响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还与TGF-β1存在互逆作用,可多方面抵消TGF-β1的促肾纤维化作用.现就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佩青;刘娜;王丽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抗转移策略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有效和特异的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VEGF表达对于机体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与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抗转移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杨朝晖;李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VHL基因研究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状细胞瘤

    希佩尔-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VH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多系统肿瘤为特征.VHL基因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VHL基因突变导致VHL蛋白及pVHL-ElonginC-ElonginB-Cul2复合物形成障碍,引起形成富血管肿瘤重要步骤的缺氧诱导因子功能障碍,导致肿瘤发生.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状细胞瘤是VHL病中的常见事件.

    作者:毛晓春;郑伟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fos原癌基因在脑缺血应激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目前,原癌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c-fos是研究多的原癌基因之一,作为即刻早期基因的c-fos原癌基因编码核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可对外界刺激特别是脑缺血损伤做出快速反应.目前脑缺血应激后c-fos的表达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生物学意义、脑缺血应激性表达的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陈杰;冯超;宋建宁;戴海涛;倪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 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作者: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otch 信号通路与肝癌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种进化上相对保守的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维持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扩大并固化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Notch蛋白的基本结构、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方式、其主要相关分子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回生膏外敷治疗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难度增加.淋巴结核就是一种难治的结核,新疆阿克地区为结核病高区,近几年来本院应用回生膏外敷加结核化疗药物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核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王学新;孙业东;周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球麻疹消除的意义与发展现状

    麻疹疫苗虽然已经使用了40余年,但麻疹仍是引起儿童死亡和其他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麻疹引起的并发症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其中,肺炎、喉炎及脑炎是造成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年麻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病死率虽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很高.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辅以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免疫,使麻疹发病例数大幅减少,从而阻断了麻疹病毒的传播.欧洲区也确定了消除麻疹的目标.而在全球,即使已有麻疹疫苗的今天,全球每年仍有新发病例4 300万,死亡人数100万.在发展中国家,麻疹是儿童的主要死因.

    作者:罗小铭;张晋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整合素与卵巢癌关系的相关研究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因子,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整合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卵巢癌仍旧是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仅就整合素与卵巢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汤艳;张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分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学作用包括进食后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胰腺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胃的排空,促进饱食感产生等.GLP-1的受体分布十分广泛,除了胰腺组织外,还分布于脑、肺、心脏、肾脏等,其分布的广泛性也决定其作用的广泛性.近年来,人们对GLP-1的研究发现其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能会为临床上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沙伟伟;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

    胆固醇肉芽肿是机体对破裂的红细胞以及某些组织成分产生的胆固醇结晶的异物反应,是一种内含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组织.常见于颞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为中耳炎症引起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因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几方面综述.

    作者:刘静;李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Graves'病临床应用及进展

    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亚范;韦智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孤立性肺结节CT成像技术的研究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SPN是一种常见的放射学征象,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临床上没有特殊的症状,常常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目前,CT以其较高的密度和时间分辨力成为SPN检查的主要手段,并从20世纪偏重于形态学研究发展到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时代.现主要介绍SPN CT检查的功能成像技术以及这些成像技术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高红;徐凯;胡春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红素加氧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红素加氧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因氧化应激而表达.血红素加氧酶适度表达能发挥抗氧化、扩管、抗炎、抗凋亡等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相反血红素加氧酶过度表达则可能导致靶器官的损伤.仅就血红素加氧酶的组成、分布、基因结构与调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以探讨血红素加氧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谢杉杉;赵伟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实验室研究

    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流行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它不仅是沙眼,也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婴儿肺炎等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取决病原学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涂片镜检法、接种培养法、抗原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法等.综述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研究现状,为临床检验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付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该病发生的病因与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肠道运动、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等因素有关.指出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条件,并对近年应用中医药辨证分型以及针灸等中西结合治疗该病的方法,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组进行疗效对照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红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可以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并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影响癌细胞的转移,还能调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肺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作者:陈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肥胖病因在瘦素方面的研究

    肥胖症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瘦素作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与瘦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体质量的作用.大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多种因素有关.揭示瘦素抵抗的机制将对肥胖病因的研究有所突破.

    作者:彭惠;温天莲;赵红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髓基质细胞参与造血调控研究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它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机体在生理状态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骨髓基质细胞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李仙峰;任明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身热疗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全身热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当全身温度都升高到约41.8~42.0℃时,通过热作用可以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并控制肿瘤细胞的广泛转移.全身热疗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可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就全身热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相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东;郑世营;陈锁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