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胃吻合垂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龙

关键词:食管-胃黏膜吻合术, 反流性食管炎,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瘘
摘要:贲门癌切除后行食管胃黏膜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而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困扰患者.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国内处学者不断地探索,推出了多种手术术式.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性别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紧急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众多研究显示出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有一定差异.目前对于NSTEMI是否常规行紧急介入治疗尚无定论,本文旨在观察急介入治疗对NSTEMI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翟文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抗转移策略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有效和特异的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VEGF表达对于机体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与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抗转移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杨朝晖;李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客观真实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判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在临床应用上显示出很多的优点,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高血压治疗疗效与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皓;袁勇;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肺癌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由于肿瘤转移.肿瘤微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也是分子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肺癌微转移的研究范围包括淋巴结微转移、骨髓微转移、外周血微转移及胸膜腔微转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准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案的确定、化疗效果的及时评估和预后预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小丽;陈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原细胞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失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同样应遵循这个规律.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分期分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仅就与精原细胞瘤相关的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巍;李晶晶;李国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红素加氧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红素加氧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因氧化应激而表达.血红素加氧酶适度表达能发挥抗氧化、扩管、抗炎、抗凋亡等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相反血红素加氧酶过度表达则可能导致靶器官的损伤.仅就血红素加氧酶的组成、分布、基因结构与调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以探讨血红素加氧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谢杉杉;赵伟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波电交替临床研究进展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则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逐搏交替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心肌活动不稳定的指标.在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检测仪器条件下,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是一种价廉、方便且无创的检查形式的代表,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其对于发生各种致死性心脏病危险分级的作用仍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现就T波电交替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

    作者:范影;黄织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回生膏外敷治疗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难度增加.淋巴结核就是一种难治的结核,新疆阿克地区为结核病高区,近几年来本院应用回生膏外敷加结核化疗药物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核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王学新;孙业东;周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Graves'病临床应用及进展

    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亚范;韦智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系统的保护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造血生长因子,有着造血作用以外的重要生物学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受缺氧诱导,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是通过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祖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而实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强大神经保护潜力的发现,开辟了神经系统疾病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刘小玲;汤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肥胖病因在瘦素方面的研究

    肥胖症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瘦素作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与瘦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体质量的作用.大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多种因素有关.揭示瘦素抵抗的机制将对肥胖病因的研究有所突破.

    作者:彭惠;温天莲;赵红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ei指数评价儿童心血管疾病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可综合反映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受其他因素影响较传统指标小.心功能受损时,Tei指数升高,伴随原发病的好转心功能较前恢复时Tei指数降低.文章对Tei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与传统指标的比较、在评价儿童常见心脏疾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及Tei指数局限性予以综述.

    作者:齐悦;贡欣;徐兆峰;刘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方面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得以充分肯定.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利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仅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徐全晓;吴广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正逐渐被临床认识和应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正确认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秦愿军;张战和;商宇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 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作者: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胃吻合垂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贲门癌切除后行食管胃黏膜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而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困扰患者.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国内处学者不断地探索,推出了多种手术术式.

    作者:方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症与自由基损伤机制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继发炎性反应与自由基损伤.近几年来有些资料表明自由基损伤也参与脑出血后的继发损伤,而炎性反应与自由基损伤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多渠道、多环节,产生一系列级联式反应,加重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文章从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释放、补体激活几方面简单阐述血肿周围继发炎性反应损伤的机制.

    作者:孙媛娇;王桂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otch 信号通路与肝癌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种进化上相对保守的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维持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扩大并固化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Notch蛋白的基本结构、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方式、其主要相关分子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肪因子Apelin研究进展

    Apelin是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样蛋白J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人体内有广泛的分布.新的研究表明,Apel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胰岛素、体质量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明显相关.此外,Apelin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进食活动、神经内分泌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梅聪;宋滇平;严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该病发生的病因与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肠道运动、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等因素有关.指出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条件,并对近年应用中医药辨证分型以及针灸等中西结合治疗该病的方法,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组进行疗效对照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红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