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鹏;吕肖锋
本文概述了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内容涉及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等,并提出应将作用机制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揭示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整体作用机制.
作者:钟卫干;刘靖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淋巴结显像技术是肿瘤学和外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手术.由于胃淋巴引流复杂、存在跳跃转移以及假阴性率较高,该技术尚未应用于胃癌临床实践,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尚无定论.因此,淋巴结显像技术应用于胃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作者:童朝刚;陈晓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强大的抗氧化系统,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平衡是维持组织细胞功能稳定的条件.早产儿由于胎龄小,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低氧血症,常需氧疗,缺氧缺血引起再灌注和(或)氧疗增加了氧自由基的量,常成为早产儿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本文就早产儿红细胞内抗氧化剂的时序性变化及其对策予以综述.
作者:陈红兵;龙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结构功能与胰岛素类似,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更是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IGF-1对其有保护作用.现就其二者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汉生;梁贵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颈部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因其分布广泛位置表浅临床较常见.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均对其诊断有相当作用,但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应用更加普及.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使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更准确.它不仅能发现有无肿块、肿块位置、大小,而且能根据肿块分布、形态、内部结构、血流形状、多普勒频谱特征等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肿大淋巴结性质如炎症、结核、恶性淋巴瘤、转移瘤进行对比诊断.尤其对良恶性鉴别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临床价值较大.总之,超声检查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巨大作用.
作者:郭成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若炎症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机体抗HBV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感染的结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抗原特异性炎性细胞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病毒自身因素(包括过度表达的病毒蛋白、HBxAg、HBSP)、细胞因子、TRAI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血小板等因素也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孙慧;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国内外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做了大量研究,药物治疗如类固醇灌肠剂、非固醇类抗炎剂、硫糖铝、甲醛等,其他手段有内镜下激光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等,各具优缺点.
作者:李宜放;刘丽坤;王晞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磁共振波谱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测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生化改变的分析技术,是活体神经化学物质代谢信息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在细胞代谢水平反映脑外伤后代谢的异常变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损伤中重要的脑损伤类型,MRS可以检测出患者脑代谢物如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肌酸、谷氨酸等的变化,伤后几天至几周测定的代谢物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海都;郑文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癌症在本质上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基因疾病.目前在基因、蛋白质表达,以及信号转导机制上均有较多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目前已经发现100余种原癌基因和多种抑癌基因,作为肿瘤形成假说中的重要补充内容,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新的研究中心.这篇综述综合了近年来研究的甲基化的肺癌抑癌基因,以及针对甲基化检测技术,治疗以及在血液、痰、支气管等分泌物中检测抑癌基因甲基化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作者:安健;明树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进行性肾损害重要的危险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白蛋白在肾小球滤过屏障中通过增加所致,这不仅仅是肾小球的压力或滤过率的改变,而主要是肾小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丢失可能与此有关,另外活性氧簇、炎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是其关键作用物.
作者:郭庆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它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及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设计、白内障手术的方式、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柳玉霞;李瑞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 的疗效.方法 对89例经Bactec2460法和改良罗氏法痰培养证实的MDR-TB患者采用强化期第1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口服,对氨基水杨酸钠 (P)、左氧氟沙星(V)静脉滴注,第2、3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左氧氟沙星(V)口服,P静脉滴注的冲击疗法,巩固期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V)、力克肺疾(D)口服的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强化期3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口服,对氨基水杨酸钠 (P)静脉滴注,巩固期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力克肺疾(D)口服化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9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恶化率分别为4.44%和20.45%;治疗组X线胸片吸收率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MDR-TB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炜平;许龙;许君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烯醇化酶是参与无氧酵解的关键酶,它是由α、β、γ三条肽链组成的5种二聚体同工酶,其中γγ型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故称之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在脑组织损伤后,NSE从病变的神经细胞中溢出进入脑脊液,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进入血液.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上升,故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估计.本文综述了NSE在急性脑血管病、癫痫、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克雅病和颅内感染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伟;王桂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 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 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作者:李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在神经元损害的标志酶中,NSE与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不同,它不与血或坏死的细胞中易释放,首先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因而进入血液循环,这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中NSE的变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因而从缺化提供了依据.所以目前,NSE不仅作为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病情的监测,而且它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监测中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
作者:邹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和脑、脐动脉血流监测对预测胎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孕37~42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彩超检测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S/D)值,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各项监测指标均正常者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异常者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 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产后正确诊断新生儿窒息,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作者:滕平;郭永;禹志霞;王春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雌激素可通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和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的调节,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调节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亚型间的比例、促进Ang-Ⅱ向舒血管的Ang-(1~7)的转化等,抑制肾内高表达的Ang-Ⅱ;并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不同阶段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本研究对雌激素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肾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金泉华;康乃馨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新近发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婴幼儿因博卡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这是一种无包膜的单链DNA,属细小病毒亚科,多数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家畜并致病.导致人类感染还鲜为人知,由于人博卡病毒发现时间短,因此,对于该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临床检测方法、感染者临床表现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报道资料还很零散.本文对人博卡病毒生物学分类、分子生物学研究、系统发育树分析、流行特征及诊断等方面等资料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作者:何慧;刘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急性肺损伤(ALI)因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至今不明确而成为临床高病死率的常见病.目前的机械通气治疗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其发展,人们对ALI的药物治疗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本文就其药物保护方面的临床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余艳丽;曹殿青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有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和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作为内皮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在成人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新生血管发生/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日益为研究者关注.糖尿病患者在内皮祖细胞的数目,动员、迁移、归巢、分化能力明显减低,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就糖尿病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程千鹏;吕肖锋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