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进展

刘兵

关键词:老年人, 舒张性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一组具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或轻度受损而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本文着重对老年DHF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目前的治疗状况进行探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环境污染和皮肤疾病

    探讨环境污染如何造成皮肤疾病.首先,概要阐明皮肤解剖学以及污染物渗入方式.其次,罗列了环境污染中三种主要的污染源:物理性的(包括臭氧和紫外线)、化学性的(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多环芳香烃)及重金属污染源,并阐述其导致的常见皮肤疾病.后,介绍了环境污染诱导的皮肤病变机制和各国相关的实验室的技术方法.旨在为有效和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柯冰;胡康洪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相关性疾病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影响雌激素合成酶及非激素样作用机制缓解绝经期症状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植物雌激素作为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的一种选择,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和肿瘤等相关动物实验及新的临床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韩华兰;赵树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副肿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副肿瘤综合征是指某些癌肿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癌肿对神经组织并无直接侵犯,症状不局限于神经系统,但往往累及神经系统.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上各种类型的综合征均有相应的特殊肿瘤,诊断分确诊和疑似两种.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免疫抑制剂可能有效.

    作者:王水平;陶沂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诊断进展

    胃癌的预后较差,胃裸区受累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CT检查对于判断胃裸区是否受胃癌侵犯具有重要价值,术前CT扫描及时发现胃裸区受累,使胃裸区受侵的胃癌病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诊断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程鑫;张仕状;韩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TSG-6研究进展

    TSG-6(TSG-6)基因是一个保护性的炎性反应性基因,在多种炎症性疾病或类似炎症的过程中呈高表达,通过与透明质酸、间-α-蛋白酶抑制剂结合介导炎性细胞的迁移、黏附,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调节蛋白酶网络.在多种关节炎中,TSG-6具有使炎症局限,保护软骨的效果,另外,TSG-6还参与正常的排卵过程,并可能与肥胖的发生相关.

    作者:赵亚萍;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合并症,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贫血,但许多透析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无反应或疗效差,主要是铁缺乏,适当补充铁剂对取得rhEPO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彭爱民;郭玲;杨林;夏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不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而且是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高C-反应蛋白的心血管危险可经某些药物治疗而减少.因此有效的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将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与预防的又一手段.

    作者:张玉莲;郭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红细胞平均体积在疾病检测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平均体积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和形状的指标之一.近年来,缺氧血流动力学、血液流交学,尤其是缺血缺氧对红细胞的损伤以及损伤后对机体的影响等研究,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主要包括:贫血的诊断与鉴别、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检测慢性乙肝病情和肝脏损害、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在鉴别血尿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宫春勇;胡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率高,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复杂多样,不易与正常青春期表现进行区分,故青春期PCOS的诊治经常受到忽视,而对青春期PCOS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也许能阻止日后发生的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故青春期PCOS的诊治十分重要.

    作者:覃友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眼压下降,是手术的目的,也是手术成功的标志,但是眼压过低,持续于正常眼压的下限,就成为病理性低眼压.近年来,随着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代谢药物的联合使用,使青光眼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的同时,术后低眼压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鉴于目前丝裂霉素C广泛使用,低眼压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巳明显增多,为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对这类并发症作系统的了解.

    作者:杨小慧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检测新技术——应变和应变率成像

    应变率成像是从组织多普勒显像中衍生出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研究局部心功能的无创的新方法.应交和应变率则是从组织追踪衍生而来的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和室壁运动的新参数.因其克服了正常节段心肌对异常节段牵拉效应的影响,为心肌缺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从而更加准确的评估心功能.

    作者:衣晓蕾;张玉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体内损伤修复过程中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重要病理机制.自1960年Jennings首次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以来,人们已经证实,在脑、肾、肝、胃肠道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并且缺血再灌注不仅使再灌注器官本身的损伤加重,还可以累及远隔器官,严重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乃田;刘晋;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对难治性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促进了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难治性癫瘸的定义,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为抗癫痫药物的更新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韩冬;韩艺;甘彦峰;刘广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8是新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在免疫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IL-1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达华;高潮;韩玉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肠黏膜通透性的研究进展

    肠黏膜通透性是指肠黏膜上皮容易被某些分子物质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的特性,是反映肠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从肠黏膜通透性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面对肠黏膜通透性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的综述,以期为医疗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秋伟;贾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凋亡与MIRI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有Fas/FasL途径和线粒体途径等,其中Caspase-3的激活是两种凋亡信号转导路径中共同的关键环节.由于MIRI中细胞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对细胞凋亡调控和防治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心肌保护课题的热点.现就对细胞凋亡与MIRI的关系以及细胞凋亡的途径、调控因素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明;陈锁成;郑世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主要功能是将血浆中的大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裂解成小分子片段,以调节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连接血管下胶原和血小板并诱导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用,从而防止微循环内血小板血栓形成.该酶活性的缺陷导致血浆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质与量发生改变,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园子裂解酶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对于探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发全;黎肇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Cyclin/CDK——复制前复合物途径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复制前复合物(Pre-RC)是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分子,三者形成cyclin/CDK-Pre-RC调控途径,在细胞周期中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细胞周期的精密调控.通过对这一途径的阐释,将会推动临床研究并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文川;万伍卿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与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是神经科学领域内一道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是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必不可少的成分,研究它们在SCI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有利于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从而大程度地提高SCI后的功能恢复.本文对神经生长园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因子和促进或抑制轴突再生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SCI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贾小力;陈少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进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而常见的类型,其特征及临床诊断为符合1992年安徽会议修订的原发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且具备以下任何情况之一:激素抵抗、激素依赖者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在治疗上较为棘手.近些年,一些学者在对其治疗上总结出一些非常规治疗的成功治疗经验,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来氟米特等治疗、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及联合治疗等措施,临床上有着较好疗效,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及减轻肾功能损害.

    作者:周万洪;唐吉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