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忠;王俊平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骨组织构建3个方面,其中种子细胞与细胞支架复合体的体外培养既是骨组织工程的基础,也是其研究的重点.细胞只有有效与支架材料充分的黏附,并在支架中良好的迁移、扩增和分化,才能形成具有骨组织修复功能的细胞-支架复合体.文章对骨组织工程中细胞-支架复合体的体外构建作一综述,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田志逢;秦书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普遍较重,治疗上除应于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外,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如抗病毒药,促心肌细胞代谢药物、激素,复方丹参注射液,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等.
作者:谢东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拟探用抗毒免调法治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 用抗毒免调法治AS(治疗组)268例与对照组(MTX+SASP+适络特胶囊)100例进行前瞻性长疗程(1疗程为6个月)治疗.结果 治疗组268例、对照组100(92)例AS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85%、14.13%;99.25%、60.87%,两组控显率、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P<0.001或P<0.01);两组对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寒热错杂、肝肾亏虚,寒湿痹阻、脾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候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22%、13.04%,99.63%、54.3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01);治疗组对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 抗毒免调法治疗AS效果可靠,临床总有效率达99.25%,能明显阻止AS病情发展和改善脊柱关节功能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和(或)控制关节外病症等不良后果的发展,副反应少.
作者:张安林;顾宝新;费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本文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特点,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用药及临床应用时注意事项这几方面探讨了活血化淤法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作者:林晓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细胞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由HSP基因编码合成的一类生物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以及分子伴侣作用,HSP对各种刺激还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在许多细胞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中受关注的是HSP70,尽管其在生理状态下,表达量较少,但可通过热预处理、基因转染以及药物等方法诱导其产生,从而发挥脏器保护作用.文章综述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耿桂启;朱也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症状典型者不难做出诊断,但缺乏典型症状者容易误诊,这种情况约占1/3[1],尤其是老年人,首发症状多无胸痛表现.现对6例老年AMI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者:谢建兴;苏小康;陈铭;崔学教;王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探讨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后正确及时的救治与有效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观察并总结我科2001~2006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92例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护理,包括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病情观察,补充血容量、饮食、心理护理等,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结果 注重基础护理和早期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降低病死率.结论 早期积极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司国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硬化等代谢综合征疾病代谢紊乱的基础,其发病机制除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年龄、肥胖、不同种族)外,胰岛素的靶器官及受体水平机制、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对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其他因素在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智慧;张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血管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预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超声检查技术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巧端;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通过多普勒频移来定量评价心肌运动,它不依赖于反射波的振幅,在二维超声图像不佳时也可以获得心肌运动的信息,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可同步定量多个节段心肌的速度.目前组织多普勒不仅能对心肌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做定量分析,还是更加复杂尖端的技术如心肌应变率检查的基础.现对组织多普勒的概念、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其潜在的发展做一综述.
作者:徐兆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母亲和胎儿都有不利影响.GDM孕妇存在比正常孕妇更强烈的胰岛素抵抗,并且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缺陷.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参与了GDM孕妇慢性炎症的发生.免疫失衡造成细胞毒性因子的释放增加,增加了GDM发生的风险.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可能与GDM有一定的关系,GDM孕妇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频率是增加的.
作者:贺瑜;梁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口腔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其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率低,社会效益不理想.在新形势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通过对中国口腔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学管理、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以有利于其适应社会发展,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
作者:马宁;张莉;张茹慧;高文信;周延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后颅窝颅腔相对狭窄,解剖结构拥挤,涉及的病种较多,几乎所有幕上发生的病变均可见到.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显示病变形态学特征方面具备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特异性较差.功能磁共振成像及波谱成像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影像研究的深度,所提供的局部组织代谢与功能的信息,实现了在活体上以无创形式,从分析细胞代谢状态的分子水平探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跨越.现就目前国内外运用功能磁共振及波谱成像在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郭丽君;刘娜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大多数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亚秒级多层螺旋CT和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多排螺旋CT(MSCT) 冠状动脉成像已成现实,并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因其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完全各向同性和更先进的软件功能,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么恩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近年来HGF基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颇多,其基因转染在动物模型如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外周血管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中有重要的治疗和预后作用,在临床治疗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HG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高血压的预测与诊断中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影;王邦宁;胡泽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出血等并发症早已为临床所重视,但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可能突发急性肺栓塞,常因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误诊、漏诊[2].
作者:肖竹;郭小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2型糖尿病时,活性氧簇产生增加,自由基的产生促使凋亡因子释放,导致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同时线粒体活性氧簇的产生增加会使作用于靶组织骨骼肌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葡萄糖转运子-4的表达减少,导致胰岛素抵抗.α-硫辛酸可以抑制氧化应激,阻断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秋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几经改进后应用于眼科临床.OCT的工作原理类似超声波,但其用光波代替声波.OCT利用低相干光对生物组织进行横截面扫描,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再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提供量化诊断指标.
作者:刘义戈;刘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疾病合并出现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近来有研究表明,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炎性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且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方芳;肖常青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