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α硫辛酸的应用

张秋梅

关键词:氧化应激, 2型糖尿病, α-硫辛酸
摘要:2型糖尿病时,活性氧簇产生增加,自由基的产生促使凋亡因子释放,导致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同时线粒体活性氧簇的产生增加会使作用于靶组织骨骼肌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葡萄糖转运子-4的表达减少,导致胰岛素抵抗.α-硫辛酸可以抑制氧化应激,阻断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急诊学》七年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临床七年制中医急诊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中医急救人才的重任,为了全面提高新形势下的临床学习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应以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兴趣与职业意识为中心.特别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有效地促进中医急诊学的发展.

    作者:李雁;李鹏;王光磊;刘清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10与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细胞因子的一种,近年发现血浆中IL-10主要来自Th2分泌,它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在胰岛素敏感组织(脂肪、肌肉、肝脏等)调节着机体糖脂代谢,同时参与机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报道,在几种受损的肝模型,内源性IL-10能减少肝内炎症应答和纤维化.IL-10在T细胞调控的分化与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能显著控制免疫反应与耐受.

    作者:王琴;高继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白癜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1 概述在现代医学中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又是一种难治的顽固病症.至今国内外中西医,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尚无确切的定论.截至目前,尚无一种疗效肯定的药物与疗法能达到很高的治愈率.

    作者:刘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与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比较广泛地用于颅脑检查,尤以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应用较多.DWI对早期缺血改变非常敏感,DWI较常规T2加权图像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PWI能在超急性阶段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在超早期脑缺血性卒中灌注图像改变要先于DWI图像改变.结合DWI和 PWI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脑血流动力学与急性脑缺血发生发展之间的潜在规律,证实缺血半暗带、可逆与不可逆的组织,为溶栓治疗提供早期有效直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朱明;王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起抑制纤溶活性的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血浆PAI-1水平升高,纤溶活性下降,易致大血管病变,故降低血浆PAI-1水平可作为防治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研究方向.文章通过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因、来源、调节因素等多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王光亚;张素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156例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疾病,肥胖者多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笔者自1990~1998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156例,217膝(双膝患病6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全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音乐疗法辅助化疗对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42例)采用音乐疗法(辨证施乐)辅助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对照组(40例)采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评估两组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5羟色胺(5-HT),神经营养因子(BDNF);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测定;生活质量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SDS、SAS、HAMD、HAMA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治疗组5-HT、BDNF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值下降较明显(P<0.05).③治疗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治疗后治疗组比值好于对照组(P>0.05).④生活质量评定:食欲、睡眠、疲乏无力、疼痛、治疗态度、面部表情等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心理状态,减轻化疗副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光蓉;贾立群;魏育林;李佩文;朱世杰;于丽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的研究进展

    无再流现象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后重新恢复血流,却无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的现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而再血管化后心肌组织的充分灌注至关重要,无再流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减少无再流的发生率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发生机制、检测方法、临床相关因素及新治疗方法等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曾凤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与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的研究进展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骨组织构建3个方面,其中种子细胞与细胞支架复合体的体外培养既是骨组织工程的基础,也是其研究的重点.细胞只有有效与支架材料充分的黏附,并在支架中良好的迁移、扩增和分化,才能形成具有骨组织修复功能的细胞-支架复合体.文章对骨组织工程中细胞-支架复合体的体外构建作一综述,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田志逢;秦书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护理及预防对策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出血等并发症早已为临床所重视,但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可能突发急性肺栓塞,常因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误诊、漏诊[2].

    作者:肖竹;郭小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香菇多糖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灌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建立闭式引流,胸水基本干净后,肺复张基础上注入香菇多糖.结果 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9例,无效(NC)6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0%.但少数病例有轻微发热、胸痛、恶心.结论 香菇多糖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沁香;苏文忠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诊断

    血管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预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超声检查技术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巧端;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药新药益糖康胶囊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 为一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新药益糖康胶囊提供慢性毒性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检测大鼠各项生理、生化学指标.观察益糖康胶囊慢性毒理作用.结果 在给药12周实验期间,通过检测大鼠体质量、血常规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结果示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益糖康胶囊临床拟使用剂量安全.

    作者:杨宇峰;石岩;吕悦;杨晓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治疗难题,特别是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然而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然不太清楚,存在争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仍处于摸索阶段,未能真正从病因学上进行有效的治疗.凋亡细胞在坏死股骨头标本内的发现,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细胞凋亡的研究上.仅就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李府;尚希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大多数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亚秒级多层螺旋CT和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多排螺旋CT(MSCT) 冠状动脉成像已成现实,并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因其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完全各向同性和更先进的软件功能,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么恩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基因与消化道病变的关系

    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对正常和肿瘤性的肠上皮有相对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引起肠上皮的分化,对其表型的维持也有重要作用.CDX2的表达对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疾病和病变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综述CDX2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腺瘤之间的关系,CDX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CDX2的表达对Barrett食管早期诊断的价值等问题.

    作者:王伟;王旭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热休克蛋白70 的肺保护作用研究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细胞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由HSP基因编码合成的一类生物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以及分子伴侣作用,HSP对各种刺激还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在许多细胞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中受关注的是HSP70,尽管其在生理状态下,表达量较少,但可通过热预处理、基因转染以及药物等方法诱导其产生,从而发挥脏器保护作用.文章综述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耿桂启;朱也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Y染色体SNP和STR多态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中,Y染色体非重组区多态(特别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短串联重复序列)由于具有许多优势,发挥着其他标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是研究群体起源和迁移的理想工具.通过对Y染色体非重组区多态及其在人类学中应用价值的研究,尤其对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短串联重复序列的特点进行的综合分析,认为Y染色体非重组区多态在鉴别民族的起源和迁移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必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张永科;陈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终末糖基化产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是持续高血糖状态下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现在研究认为AGEs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和受体途径,引起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及与AGEs受体结合后引起慢性细胞活化作用、组织损伤及血管舒张功能的降低等,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肥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形成和血管阻塞等.阿司匹林、赖氨酸、氨基胍等药物能够抑制AGEs的合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作者:张劼;李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炎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标志物.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新的危险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良好的相关性.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干预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学玉;张芳;王修卫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