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陈建良;吴耀晨
1 CD44的结构、主要功能及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互相连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这种互相连接的分子基础就是细胞间黏附分子.
作者:孙萍;秦筱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T淋巴细胞起重要作用,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初晓霞;赵春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m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峰;李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多药抗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使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逆转肺癌细胞的MDR是人们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羲;钱桂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均可导致CHF,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HF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HF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世纪70年代初,灰阶二维超声问世以来,在胆系疾病的超声诊断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并为胆系疾病的影像诊断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Weill(1974)、Taylor(1975)等,首先阐明了肝门部胆管和门脉的声像图特征.
作者:殷鸿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有关研究业已证明,端粒酶除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如胚胎细胞、成人男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子宫内膜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等以及永生细胞外,在恶性实体瘤中也有较高的表达,如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中90%患者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增高[1],其中很多在早期就可以发现.
作者:高枫;吴永忠;李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ICE/CED-3蛋白酶家族(以下简称ICE/CED-3或caspase)也叫caspase家族,它们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雪松;陈建良;吴耀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作者:邱维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血压的发病与基因有关,通过影响高血压相关性基因可以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可产生持久的抗高血压效果.现仅就关于高血压的基因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王怀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吞噬[1].
作者:李红喆;范晓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作者:欧三桃;陈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标是拯救可逆性缺血脑组织.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紧急治疗之一,是目前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唯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作者:李永强;张风桥;邵光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的转移是许多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揭示肿瘤转移的机制,预测肿瘤的转移潜能,将有助于判断预后和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肿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清勇;王彦刈;周建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瘦素(leptin)是1994年Zhang等[1]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
作者:谢恺庆;罗佐杰;孙安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肌肥厚(cardiac myocyte hypertrophy)是以心肌细胞肥大为特征的代偿性反应,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
作者:汪明慧;梁文同;曹雪滨;许顶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含有14个氨基酸残基的环状多肽,早在1986年Kmlich等开始发现羊下丘脑有一种抑制生长激素的因子,称之为生长激素抑制素.
作者:韩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谈艳;盛净;杜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已经认识到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1].
作者:赵子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透析治疗没有普及以前,心包炎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随着维持性透析广泛开展,心脏病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主要死亡原因,占透析患者死亡的印%以上[1,2].
作者:戴勇;黄瑞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