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吕超;费舟;胡学安;罗鹏;张磊;李三中;胡世颉;李兵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颅脑损伤, 植物状态, 促醒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肯尼迪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检查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S-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7.38±1.74)分比(3.24±0.43)分](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35±0.8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脑干及右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5个波(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对患者促醒有一定作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Stomatin样蛋白2通过PI3K通路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目的 研究Stomatin样蛋白2(STOML2)基因表达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4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TOML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STOML2过表达载体并转染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观察STOML2过表达对PI3K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哮喘患儿PBMC中STOML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I3K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TOML2会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生长,并抑制PI3K的表达.结论 STOML2在哮喘患儿中低表达,过表达STOML2抑制ASMC的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活性实现的.

    作者:王贞;程玮;张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内毒素血症模型组(24只)和黏附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24只).建模成功后6h及1、4、7d,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剖杀,生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肠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肠道ICAM-1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MDA、MPO、ICAM-1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黏附素预处理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MPO、I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氧化损伤在内毒素血症肠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可减轻肠道的氧化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李淑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自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106例为脑出血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出血后24 h内,3、7、14 d抽取静脉血,使用高速离心机分离上清液后用于检测CRP及IL-6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h内,3、7d血清CRP与IL-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至14 d时血清CRP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肿量间比较,发现血清CRP与IL-6水平在出血后24h内,3、7d均随着血肿量的增加而升高,在14 d时,不同血肿量间CRP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及IL-6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且CRPIL-6水平对判定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杜宏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早期左侧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早期急诊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69例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失语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大部分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69.6%(48/69)比44.8%(26/58)],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7/69)比31.0%(18/58)],观察组患者未见完全失语者,无失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0%(49/69)比3.5%(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44/69)比32.8%(1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人路,其具有血肿清除效果好、止血方便、对脑组织损伤小、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强;彭国毅;杨金华;肖哲;张子衡;罗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抑郁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中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确切,且对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文涛;李雷俊;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100例.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格拉斯哥(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护理前.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实施后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因子分析的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0月对230名消费者、医疗机构工作者、卫生政策研究者与制订者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以及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结果 通过分析,共提取6个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大小依次为政府管制、医院管理、企业成本、药品生产流通、消费者药品购买、药品固有属性.结论 政府、医院、企业需制订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作者:许龄木;官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观察其对心脏结构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心脏代偿功能患者60例为代偿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壁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LVMW),观察各组Hcy水平,并分析其与LVPWT、IVST、LVDd和LVMW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Hcy水平显著高于代偿组和对照组(P<0.05),且心衰组随着病情加重Hcy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不:LVPWT、LVDd、LVMW与Hcy呈正相关(r=0.845、0.874、0.782,均P<0.05),IVST与Hcy无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血清Hcy会明显升高,与LVPWT、LVDd、LVMW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彭友;莫炯灵;李华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因一切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减少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法具有明显优势,目前以颈内静脉置管研究多.但不同的穿刺方法有其优势及缺陷,因操作技能问题亦可出现如误穿动脉、血肿、增加感染等风险.现综合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现状、方法、并发症、国内应用困境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雪敏;李大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广泛地分布于外周血、唾液、尿液、腹水、胸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大量功能性蛋白质、mRNA、miRNA、DNA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之间穿梭并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与信息交流,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相关纤维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以及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调控,进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作者:徐敏;戈伟;尹竺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和联合护理组(10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体重变化、黄疸指数变化、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常规护理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体重[(4.50±0.58)kg]高于护理前[(3.33±0.52)kg],且高于护理后常规护理组[(3.39±0.53)kg];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黄疸指数[(89.59±22.46)、(54.66±15.37) p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156.79±30.18)、(130.69±24.45)μmol/L]均低于护理前[(172.35±40.65)、(169.89±38.78) pmol/L,(306.58±32.45)、(305.46±33.09)μmol/L],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7.12±1.81)h]、胎便转黄时间[(37.52±5.21)h]、黄疸消退时间[(6.82±1.05)h]均短于常规护理组[(9.9l±2.10)、(56.83±5.42)、(8.93±1.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可以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利于新生儿生长和发育.

    作者:张苏红;徐晓妮;王亚萍;王卫华;王引侠;马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GMT和galectin-3异常调控在结肠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MGMT作为一种DNA修复酶能够修复DNA烷化剂诱导的损伤,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MGMT在结肠组织中高度表达,在结肠腺癌中MGMT表达的缺失.Galectin-3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凝集素,其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凋亡,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在结肠腺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GMT和Galectin-3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有关,其异常调控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成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新热点.

    作者:苏赓;梁科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肯尼迪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检查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S-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7.38±1.74)分比(3.24±0.43)分](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35±0.8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脑干及右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5个波(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对患者促醒有一定作用.

    作者:吕超;费舟;胡学安;罗鹏;张磊;李三中;胡世颉;李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发作(急性发作组)患者59例,非急性发作(非急性发作组)患者47例,同时以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研究对象进行肺活量(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对急性发作期患者CD4+、CD8+T细胞、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偏低(P<0.05).②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患者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上升(P<0.05).③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47、0.50、0.45,P<0.05);CD8+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r=-0.54、-0.49、-0.56,P<0.05);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39、0.42、0.40,P<0.05).结论 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用来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莹;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2015年2~5月北京佑安医院CT强化扫描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为常规护理组(400例)和循证护理组(400例).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循证护理组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赵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下段食管癌Sweet式中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Sweet式中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横膈放射状切口组(n=30)和横膈边缘切开组(n=30).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情况、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与横膈放射状切口组比较,横膈边缘切开组患者术后28 d大跨膈压显著增高[(113.93±32.24)比(138.23±33.38)cmH2O,P=0.00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肺不张、膈疝、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大出血、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显著改善了患者大跨膈压,在安全性方面与横膈放射状切口相当.

    作者:郭建峰;李喆;许瑞彬;马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对军校医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对某军医院校学员体质的影响.方法 从某军医大学2014级593名入学新生中随机抽取300人,比较12周时间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前后的相关体质指标.结果 12周强化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男学员的体重、BMI、台阶指数和胸围增加,腰围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和肺体指数增加,脉搏次数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100m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撑、立位体前屈、3000 m成绩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强化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女学员的身高、BMI、胸围和肺活量提高,脉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前后腰围、肺体指数、台阶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化训练前相比,训练后100m、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撑、立位体前屈、3000 m成绩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周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后男、女学员体质指标均有较大提高,男生提高幅度更大,女生体质的提高幅度可能受到身体发育的影响;训练内容直接影响着相应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发展状况.

    作者:杨晓清;黄文砚;朱俊东;张乾勇;郎和东;杨杰;杨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常规组采用硝酸盐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他汀类药物、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通过比较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综合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常规组(6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7.5%、5.0%)明显低于常规组(17.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7.0±4.2)次/d]明显少于常规组[(21.3±13.1)次/d],疼痛持续时间[(6.8±0.9)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3±3.7)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柱;施泳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血清三酰甘油控制目标值的研究

    目的 探索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血清三酰甘油的控制目标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12 883例健康体检资料,其中男性受检者8773例,女性受检者411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未见明显异常组(n=7585)、内中膜增厚组(n=886)、斑块形成组(n=4412)三组.分析比较不同性别的各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差异,推断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血清三酰甘油控制目标值.结果 男性受检者中,颈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组、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1.92±1.67)、(1.93±1.24)、(2.03±1.86)mmol/L;女性患者中,颈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组、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1.22±0.82)、(1.37±0.76)、(1.44±0.81)mmol/L;无论男女,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三酰甘油水平与未见明显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内中膜增厚组男性受检者三酰甘油水平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性受检者内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水平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女不同颈动脉超声表现者间三酰甘油水平各有差异.三酰甘油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有一定影响.从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角度,建议中国汉族男性的三酰甘油水平控制在<1.93 mmol/L,女性控制在<1.44 mmol/L.

    作者:赵丽娟;赵润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局部IL-12水平及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窦局部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及观察其对ACS患者短期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9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冠脉造影无异常的25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窦血液,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12水平.记录ACS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S患者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静脉窦血浆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12水平、年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ACS患者短期内(30 d)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局部血浆IL-12水平每升高10 ng/L,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增加约50%(P=0.031).结论 IL-12在ACS患者静脉窦血液中表达升高,并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选民;王立琴;刘梅讯;党书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