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omatin样蛋白2通过PI3K通路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王贞;程玮;张雯

关键词:儿童哮喘, Stomatin样蛋白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气道平滑肌细胞
摘要:目的 研究Stomatin样蛋白2(STOML2)基因表达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4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TOML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STOML2过表达载体并转染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观察STOML2过表达对PI3K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哮喘患儿PBMC中STOML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I3K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TOML2会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生长,并抑制PI3K的表达.结论 STOML2在哮喘患儿中低表达,过表达STOML2抑制ASMC的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活性实现的.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自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106例为脑出血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出血后24 h内,3、7、14 d抽取静脉血,使用高速离心机分离上清液后用于检测CRP及IL-6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h内,3、7d血清CRP与IL-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至14 d时血清CRP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肿量间比较,发现血清CRP与IL-6水平在出血后24h内,3、7d均随着血肿量的增加而升高,在14 d时,不同血肿量间CRP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及IL-6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且CRPIL-6水平对判定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杜宏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局部IL-12水平及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窦局部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及观察其对ACS患者短期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9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冠脉造影无异常的25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窦血液,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12水平.记录ACS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S患者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静脉窦血浆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12水平、年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ACS患者短期内(30 d)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局部血浆IL-12水平每升高10 ng/L,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增加约50%(P=0.031).结论 IL-12在ACS患者静脉窦血液中表达升高,并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选民;王立琴;刘梅讯;党书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氧疗对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COPD缓解期患者184例,根据肺功能分为Ⅰ级39例(1组)、Ⅱ级52例(2组)、Ⅲ级49例(3组)及Ⅳ级44例(4组),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每天至少吸氧12 h,1周后再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四组患者氧疗前随COPD级别加重,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315.64±26.50)、(406.22±99.61)、(523.76±155.47)、(597.05± 192.53) 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氧疗后,2、3、4组血尿酸水平较吸氧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2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406.22±99.61)比(364.55± 102.36)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23.76±155.47)比(473.16±123.47)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4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97.05±192.53)比(507.65±202.43)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315.64±26.50)比(302.58±32.14)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OPD病情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氧疗可降低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

    作者:柯媛媛;伍增龙;瞿珍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下段食管癌Sweet式中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Sweet式中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横膈放射状切口组(n=30)和横膈边缘切开组(n=30).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情况、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与横膈放射状切口组比较,横膈边缘切开组患者术后28 d大跨膈压显著增高[(113.93±32.24)比(138.23±33.38)cmH2O,P=0.00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肺不张、膈疝、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大出血、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膈边缘切口新路径显著改善了患者大跨膈压,在安全性方面与横膈放射状切口相当.

    作者:郭建峰;李喆;许瑞彬;马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Stomatin样蛋白2通过PI3K通路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目的 研究Stomatin样蛋白2(STOML2)基因表达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4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TOML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STOML2过表达载体并转染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观察STOML2过表达对PI3K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哮喘患儿PBMC中STOML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I3K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TOML2会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生长,并抑制PI3K的表达.结论 STOML2在哮喘患儿中低表达,过表达STOML2抑制ASMC的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活性实现的.

    作者:王贞;程玮;张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肯尼迪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检查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S-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7.38±1.74)分比(3.24±0.43)分](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35±0.8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脑干及右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5个波(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对患者促醒有一定作用.

    作者:吕超;费舟;胡学安;罗鹏;张磊;李三中;胡世颉;李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蓝光照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凋亡的机制

    目的 观察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细胞株分为蓝光照射组和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利用35 W白色冷光灯加用蓝色滤光片建立蓝光损伤体外培养的RPE细胞模型,蓝光控制波长范围470~520 nm,光照强度在2000 lx左右,光照时间24~96 h,实验过程中保证光照在细胞培养孵箱内密进行.对照组为常规避光孵箱培养细胞,除无光线照射外,各培养条件相同.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的凋亡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蓝光照射组的RPE细胞凋亡增加(P<0.05);照射组的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P<0.05);通过特异性抑制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功能降低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蓝光引起的RPE细胞凋亡.结论 蓝光可以通过增加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促进RPE细胞的凋亡,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有望成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新靶点.

    作者:朱红娜;乔瑛;苏安乐;张婷;柏凌;梁厚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miR-146a、miR-663的表达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miR-146a和miR-663表达水平差异,探讨miR-146a和miR-663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8~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3~5月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卫生防疫站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5名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血清miR-146a和miR-663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R-146a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iR-663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146a、miR-663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诊断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作者:尚丹;刘晓鹏;丁红玉;黄晶;孙绍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名为HD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比较H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甲状腺功能,以及不同透析时间H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①HD组T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D组与对照组比较,低T3综合征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时间>72个月患者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较一般人群高,因此甲状腺功能的筛查是有必要的.

    作者:袁志娟;程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连续性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7月~2015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胸腰椎骨折连续护理,包括院内围术期护理、出院指导、康复护理指导、家庭护理指导等,对比两组心理状态采用世界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项目,观察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腹胀、尿潴留、便秘.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各项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68.25±6.59)分]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55.16±5.67)分](P< 0.05).干预组腹胀、尿潴留、便秘发生率(1.82%、0%、3.64%)明显低于对照组(9.09%、7.27%、14.55%)(P< 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27%比47.27%) (P< 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萍萍;原泉;徐丽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对军校医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对某军医院校学员体质的影响.方法 从某军医大学2014级593名入学新生中随机抽取300人,比较12周时间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前后的相关体质指标.结果 12周强化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男学员的体重、BMI、台阶指数和胸围增加,腰围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和肺体指数增加,脉搏次数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100m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撑、立位体前屈、3000 m成绩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强化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女学员的身高、BMI、胸围和肺活量提高,脉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前后腰围、肺体指数、台阶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化训练前相比,训练后100m、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撑、立位体前屈、3000 m成绩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周基础体能强化训练后男、女学员体质指标均有较大提高,男生提高幅度更大,女生体质的提高幅度可能受到身体发育的影响;训练内容直接影响着相应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发展状况.

    作者:杨晓清;黄文砚;朱俊东;张乾勇;郎和东;杨杰;杨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发作(急性发作组)患者59例,非急性发作(非急性发作组)患者47例,同时以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研究对象进行肺活量(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对急性发作期患者CD4+、CD8+T细胞、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偏低(P<0.05).②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患者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上升(P<0.05).③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47、0.50、0.45,P<0.05);CD8+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r=-0.54、-0.49、-0.56,P<0.05);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39、0.42、0.40,P<0.05).结论 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用来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莹;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广泛地分布于外周血、唾液、尿液、腹水、胸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大量功能性蛋白质、mRNA、miRNA、DNA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之间穿梭并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与信息交流,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相关纤维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以及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调控,进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作者:徐敏;戈伟;尹竺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配合中药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术后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控式低负压引流球,两组术后均口服中药.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及舒适满意度,随访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和/或腋下积液,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皮瓣和/或腋下积液,发生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满意度(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333.34±94.8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55.44±3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胸壁拔管时间为(5.24±1.49)d,平均腋下拔管时间为(8.48±1.3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8.20±1.12)、(15.34±1.8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日常活动、社会家庭生活、情绪方面、活动能力、其他附加关注及总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的应用能缩短乳腺癌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雄升;谢洪泼;税晓容;陈小东;李建文;黄水传;丁洪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造影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肿瘤内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或复发转移性肝癌患者50例,行CEUS引导下MWA术,随访以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64枚病灶接受MWA治疗,成功率为100.0%.术后1个月复查CEUS,总有效率为85.9%(55/64).患者体力状况改善率为68.0%(34/50).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2±3.7)个月,1年生存率为20.0%.术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心率下降、少量出血,均未影响治疗.术后常见有肝区疼痛、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发热、肝包膜下血肿,积极治疗后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WA对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李劲松;娄可新;韩亮;孙三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3~2014年我院局部用滴眼液药物的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4年北京积水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局部用滴眼液药物的利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计算机药品数据库资料,将局部用滴眼液的药品数据按销售金额、出库数量进行分类、排序,统计我院局部用滴眼液的总体销售情况、进口用药销售金额及占比.结果 2013年全部销售额为158.64万元,2014年全部销售额为237.9万元,2014年销售总额较2013年增加了79.30万元,增长率为50.0%;2013、2014年的销售额前3类均分别为缓解眼干燥及视疲劳、抗炎抗感染、抗青光眼药物;两年间销售金额多的滴眼液为进口、合资产品,国产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4年我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人群主要诊断为炎症、青光眼、眼干燥症等,进口及合资药物使用较多.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YC、Bcl-2的阳性表达;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布等临床特征;观察比较MYC/Bcl-2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观察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结外受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或MYC阳性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相关,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作者:糜公仆;王劲;周旭;余昌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上海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就诊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就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改善门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为例,采用德尔菲法对医院专家组进行就诊影响因素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各种就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医院专家组调查结果和患者调查结果不完全一致;就诊患者年龄对医疗特色影响因素、就诊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整体医疗水平影响因素、就诊患者文化程度对医疗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工作的改善中,要明确患者的真实需求,着力于提供更多样、便捷的就诊流程,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门诊患者.

    作者:阎仲珩;陈国强;盛红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RNA干扰下调CD98hc表达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转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调CD98hc对胶质瘤U251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应用siRNA技术干涉U251胶质瘤细胞CD98hc的表达,筛选并获得CD98hc低表达的U251细胞株(U251KD)及阴性对照细胞(U251NC).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鉴定CD98hc的表达下调情况.应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mblot检测MMP-2、MMP-9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U251NC组相比,U251KD细胞中CD98hc水平明显下调(P< 0.01),U251K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受抑(P<0.05),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下调CD98hc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MMP-2、MMP-9的下调相关.CD98hc分子可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苗锐;赵耀;杨荣军;高兴春;郭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早期左侧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早期急诊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69例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失语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大部分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69.6%(48/69)比44.8%(26/58)],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7/69)比31.0%(18/58)],观察组患者未见完全失语者,无失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0%(49/69)比3.5%(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44/69)比32.8%(1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人路,其具有血肿清除效果好、止血方便、对脑组织损伤小、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强;彭国毅;杨金华;肖哲;张子衡;罗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