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柯媛媛;伍增龙;瞿珍清

关键词: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尿酸,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氧疗对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COPD缓解期患者184例,根据肺功能分为Ⅰ级39例(1组)、Ⅱ级52例(2组)、Ⅲ级49例(3组)及Ⅳ级44例(4组),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每天至少吸氧12 h,1周后再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四组患者氧疗前随COPD级别加重,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315.64±26.50)、(406.22±99.61)、(523.76±155.47)、(597.05± 192.53) 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氧疗后,2、3、4组血尿酸水平较吸氧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2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406.22±99.61)比(364.55± 102.36)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23.76±155.47)比(473.16±123.47)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4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97.05±192.53)比(507.65±202.43)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315.64±26.50)比(302.58±32.14)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OPD病情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氧疗可降低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2015年2~5月北京佑安医院CT强化扫描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为常规护理组(400例)和循证护理组(400例).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循证护理组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赵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发作(急性发作组)患者59例,非急性发作(非急性发作组)患者47例,同时以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研究对象进行肺活量(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对急性发作期患者CD4+、CD8+T细胞、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偏低(P<0.05).②非急性发作组及急性发作组患者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急性发作组比较,急性发作组CD4+T细胞水平、CD4+CD25+Treg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T细胞水平、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上升(P<0.05).③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47、0.50、0.45,P<0.05);CD8+T细胞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r=-0.54、-0.49、-0.56,P<0.05);CD4+CD25+Treg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39、0.42、0.40,P<0.05).结论 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用来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莹;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氧疗对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COPD缓解期患者184例,根据肺功能分为Ⅰ级39例(1组)、Ⅱ级52例(2组)、Ⅲ级49例(3组)及Ⅳ级44例(4组),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每天至少吸氧12 h,1周后再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四组患者氧疗前随COPD级别加重,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315.64±26.50)、(406.22±99.61)、(523.76±155.47)、(597.05± 192.53) 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氧疗后,2、3、4组血尿酸水平较吸氧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2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406.22±99.61)比(364.55± 102.36)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23.76±155.47)比(473.16±123.47)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4组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597.05±192.53)比(507.65±202.43) μ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组患者氧疗前后血尿酸水平[(315.64±26.50)比(302.58±32.14)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OPD病情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氧疗可降低COPD患者血尿酸水平.

    作者:柯媛媛;伍增龙;瞿珍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在轻中度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治的128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外用NSAIDs治疗,B组单独外用NSAIDs治疗.分别采用麦克马斯特大学西安大略关节炎指数(WOMAC)、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总改善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进而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纳入的128例患者中,10例失去随访,1例局部出现皮疹,其余完成12周治疗,终A组59例,B组58例.治疗8、12周后,A组和B组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A组WOMAC疼痛、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停药后2周A组WOMAC、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2周A组总改善率(86.2%)显著高于B组(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外用NSAIDs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效果良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卢宏伟;罗飞;侯天勇;周强;何清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配合中药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术后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控式低负压引流球,两组术后均口服中药.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及舒适满意度,随访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和/或腋下积液,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皮瓣和/或腋下积液,发生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满意度(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333.34±94.8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55.44±3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胸壁拔管时间为(5.24±1.49)d,平均腋下拔管时间为(8.48±1.3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8.20±1.12)、(15.34±1.8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日常活动、社会家庭生活、情绪方面、活动能力、其他附加关注及总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的应用能缩短乳腺癌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雄升;谢洪泼;税晓容;陈小东;李建文;黄水传;丁洪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GMT和galectin-3异常调控在结肠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MGMT作为一种DNA修复酶能够修复DNA烷化剂诱导的损伤,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MGMT在结肠组织中高度表达,在结肠腺癌中MGMT表达的缺失.Galectin-3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凝集素,其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凋亡,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在结肠腺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GMT和Galectin-3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有关,其异常调控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成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新热点.

    作者:苏赓;梁科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肯尼迪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检查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S-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7.38±1.74)分比(3.24±0.43)分](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35±0.8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脑干及右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5个波(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对患者促醒有一定作用.

    作者:吕超;费舟;胡学安;罗鹏;张磊;李三中;胡世颉;李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YC、Bcl-2的阳性表达;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布等临床特征;观察比较MYC/Bcl-2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观察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结外受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或MYC阳性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相关,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作者:糜公仆;王劲;周旭;余昌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低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以“Zea Longa线栓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川芎赤芍组给予川芎赤芍提取液,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ng-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ng-1显示:给药3、7、14d,模型组Ang-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7、14 d,模型组Ang-1水平显著低于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 mRNA显示:给药3、7、14 d,模型组HIF-1α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7、14 d,模型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赤芍可显著升高血清中Ang-1水平及脑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其治疗脑梗死可能与促进脑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马进;甘雨;袁媛;黄赫;乔铁;刘曼玉;褚丽;田淼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常规组采用硝酸盐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他汀类药物、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通过比较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综合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常规组(6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7.5%、5.0%)明显低于常规组(17.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7.0±4.2)次/d]明显少于常规组[(21.3±13.1)次/d],疼痛持续时间[(6.8±0.9)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3±3.7)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柱;施泳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温输液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与分析加温输液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输液护理组与加温输液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较低,加温输液护理组较常规输液护理组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输液护理组较常规输液护理组相比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相比E、NE及R水平均升高,常规输液护理组较加温输液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上升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相比IL-1、TNF-α水平均升高,常规输液护理组较加温输液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上升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输液护理组与常规输液护理组比较,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加温输液护理可显著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抑制炎性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于聪;吴红男;齐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100例.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格拉斯哥(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护理前.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实施后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因子分析的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0月对230名消费者、医疗机构工作者、卫生政策研究者与制订者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以及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结果 通过分析,共提取6个药价虚高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大小依次为政府管制、医院管理、企业成本、药品生产流通、消费者药品购买、药品固有属性.结论 政府、医院、企业需制订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作者:许龄木;官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抑郁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中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确切,且对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文涛;李雷俊;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ITP并行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难治性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前后的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谭玉婷;许琼;王君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上海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就诊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就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改善门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为例,采用德尔菲法对医院专家组进行就诊影响因素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各种就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医院专家组调查结果和患者调查结果不完全一致;就诊患者年龄对医疗特色影响因素、就诊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整体医疗水平影响因素、就诊患者文化程度对医疗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工作的改善中,要明确患者的真实需求,着力于提供更多样、便捷的就诊流程,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门诊患者.

    作者:阎仲珩;陈国强;盛红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临床决策思维模式设计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内容

    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难点.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过程包含若干连续的决策环节;每个决策环节解决一个特定临床决策问题,具有独特的临床决策思维模式(CDTM).针对肝癌临床检查、病情评估及治疗选择决策环节的CDTM分别是优选匹配、多项评估和多方案择优的模式.根据CDTM中决策规则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如何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方案、系统分析决策条件和深刻理解决策指数,并结合临床病例讨论理解决策逻辑.这种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的CDMT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悦华;郑亚民;赵菁;刘文清;赵鸿宇;姚建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HBsAg滴度反映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滴度的动态变化反映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学应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接受ETV (0.5 mg/d)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随访48周.治疗12周,按照患者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病毒应答组和非病毒应答组,其中,病毒应答组40例,非病毒应答组22例.比较抗病毒治疗24、36、48周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谷丙转氨酶(ALT)和HBV DNA的变化情况.ROC曲线预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确定佳临界值.结果 治疗24周时,病毒应答组患者血清HBsAg低于非病毒应答组(P<0.05);治疗36、48周,病毒应答组与非病毒应答组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36、48周,病毒应答组ALT与非病毒应答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36、48周,病毒应答组HBVDNA低于非病毒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为3.42 lg U/mL时(佳临界值),对应的约登(Youden)指数(0.631)大,可以作为预测48周病毒学应答的指标,其诊断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78.1%.结论 HbsAg可以作为ETV治疗48周发生病毒学应答的判断指标.

    作者:申恩华;杜娟;王立红;张晶芬;袁静;付广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蓝光照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凋亡的机制

    目的 观察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细胞株分为蓝光照射组和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利用35 W白色冷光灯加用蓝色滤光片建立蓝光损伤体外培养的RPE细胞模型,蓝光控制波长范围470~520 nm,光照强度在2000 lx左右,光照时间24~96 h,实验过程中保证光照在细胞培养孵箱内密进行.对照组为常规避光孵箱培养细胞,除无光线照射外,各培养条件相同.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的凋亡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蓝光照射组的RPE细胞凋亡增加(P<0.05);照射组的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P<0.05);通过特异性抑制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功能降低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蓝光引起的RPE细胞凋亡.结论 蓝光可以通过增加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促进RPE细胞的凋亡,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有望成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新靶点.

    作者:朱红娜;乔瑛;苏安乐;张婷;柏凌;梁厚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广泛地分布于外周血、唾液、尿液、腹水、胸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大量功能性蛋白质、mRNA、miRNA、DNA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之间穿梭并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与信息交流,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相关纤维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以及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调控,进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作者:徐敏;戈伟;尹竺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