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广利;孙勇;吴恩东;梁子昆;张宝秋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喹对戊四氮(PTZ)慢性致痫大鼠脑内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蟋唑丙酸受体(AMPA-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g/kg)、PTZ致痫组(10只,腹腔注射0.5%PTZ溶液,40 mg/kg)、氯喹不同剂量治疗组(1、2、3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0.5%氯喹溶液20、40、60 mg/kg).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氯喹对各组GluR2表达的影响.结果 PTZ致痫组GluR2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喹可增强GluR2的表达,PTZ致痫组与氯喹治疗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喹能够剂量依赖性地调节GluR2表达,提示氯喹可通过其对GluR2的调节作用达到抗癫痫效应.
作者:荆丽丽;谭宏伟;于静;杨冰;吴淑华;李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了解空气污染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Springer、Elsevier、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查找关于空气污染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影响的文献,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Cross-Sectional.Meta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颗粒物浓度增大与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之间相关[(OR=1.12,95%CI1.03~1.22)、(OR=1.26,95%CI 0.92~1.72)、(OR=1.09,95%CI 1.02~1.17)和(OR=1.03,95%CI 1.01~1.04)].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和空气质量有关,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较高.
作者:向荣;许昱;欧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贵重医疗器械纳入医保后医院医保费用变化的原因,为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8家三级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城保患者费用信息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的方法对政策调整前后的医生对待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行为变化进行比较,选取某医院5个科室的医患双方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政策调整后所研究贵重器械的国产化率由35.00%下降至26.26%;65.71%的患者倾向于进口材料,81.25%的医生和62.86%的患者倾向于限价支付;模拟医保限价支付后,提高材料的10%~30%的国产化率可以使患者自负费用由19046.38元逐步下降至2124.80元,而医保支付费用的下降比例为10.19%~38.42%.结论 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限价支付方式的优势,是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作者:钱邻;郭莺;励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 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明香;王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CBCT)和牙片两种影像手段评价磨牙根管充填质量,以指导临床医生对影像设备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2名牙体牙髓专科医师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经完善治疗后拍摄数字化牙片,对恰填充填物距根尖0~2mm的患者拍摄CBCT.共收集磨牙50颗,154个根管.数字化牙片和CBCT评价的充填质量以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在数字化牙片上表现为恰填的50颗磨牙在CBCT上显示实际恰填率为70.0%,154个磨牙根管恰填率为87.0%,欠填5.2%,超填7.8%.CBCT与数字化牙片的恰填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数字化牙片的误诊率达30.0%.结论 CBCT评价磨牙根充质量比数字化牙片精确,但临床医师应该衡量利弊地使用CBCT.
作者:林立群;高萍;林其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来华留学生诊断学见习带教中全身体格检查的教学方法.方法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留学生具体情况,细化全身体格检查步骤,认真规范示教.严格考核制度,要求留学生在50 min内完成全身体格检查.结果 90.63%的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结论 带教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作者:孙婉玲;孙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癌确诊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癌(SCLC)组31例和非小细胞癌(NSCLC)组(鳞癌、腺癌、鳞腺癌)8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ACE插入(Ⅰ)、缺失(D)基因分型分析及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7,P=0.037,OR=2.85).小细胞肺癌组(SCLC)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2,P=0.032,OR=2.900);SCLC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SCLC组(x2=5.185,P=0.023,OR=1.967);SCLC组Ⅰ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NSCLC组(x2=5.185,P=0.023,OR=0.508).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各期和NSCL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具有相关性,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易感因素.
作者:时广利;孙勇;吴恩东;梁子昆;张宝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早期诊断的价值,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肠道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肠系膜上静脉阻断8 cm组(A组)及肠系膜上静脉阻断4 cm组(B组),3组按不同时间点(2、8、24、36、48、72 h)分为6个亚组,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规律,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肠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A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α-GST术后2h明显升高(P<0.05),36 h后维持在较高水平;LDH、CK-MB升高较晚,术后8h明显升高(P<0.05),但随着肠道组织损伤加重而逐渐升高.B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α-GST、LDH于术后8h明显升高(P<0.05),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CK-MB升高较晚,术后24 h明显升高(P<0.05),亦于术后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肠道损伤情况:A组中肠道损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72 h出现肠道全层损坏;B组术后36 h损伤严重,36 h后随时间逐渐减轻.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趋势有助于SMVT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肠道组织的损伤情况.
作者:贾向博;陈建立;张国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其手术后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防止并发症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70例,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控制及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70例颌骨囊肿手术患者中,4例老年患者因囊肿过大行开窗减压治疗;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痊愈;8例术后并发感染,后经冲洗及碘仿填塞换药后痊愈.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不同手术时间及是否抗生素使用、无菌操作、伤口清创是手术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论 颌骨囊肿手术治疗有感染风险,但可以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冲洗干净,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充分清创来降低其感染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立新;刘希云;倪耀丰;孙玉华;魏世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骨伤科就诊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及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力量评分、疗效、视角模拟尺度评分(VAS)及全身症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忍受评分[(82.19±11.37)、(19.49±4.16)分]高于对照组[(71.39±10.19)、(14.37±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力量评分,研究组为(6.51±1.17)分,对照组为(6.44±1.3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VAS、全身症候积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全身症候积分评分分别为(1.53±0.11)、(8.61±0.37)分,对照组分别为(2.14±0.21)、(13.29±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泽茂;牟明威;孙国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精神抑郁症表现.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组2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RTMS治疗组2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病例适时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氏指数评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测定,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抑郁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3.43±2.35)、(15.16±3.02)分,均较治疗前[(31.90±3.72)、(30.27±3.86)分]降低,实验组及对照组巴氏指数分别为(67.26±3.53)、(63.43±3.24),均较治疗前(51.25±6.51、52.37±6.7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42±0.02)、(0.36±0.03) μmol/L,均高于治疗前[(0.29±0.03)、(0.27±0.0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8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是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玉嘉;韦鹏翔;刘佳霖;王雷;刘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测定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后FEV1%和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和PEF%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征和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辉;石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前随着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提出,癌痛规范化管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规范癌痛管理,能有效控制癌痛,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心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癌痛管理的规范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出发,对癌痛管理的认识、癌痛患者的发展现状、国内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纪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主要从医院内部管理的视角探讨平安医院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出通过加强现代管理工具的培训与应用力度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善就医体验等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加强沟通能力与技巧的培训来逐步改善医务人员在社会舆论上处于弱势的现状等系列平安医院建设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刘晓黎;肖龙华;王津雨;李睿;姜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其中脑出血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又分为3h、6h、12h、1d、2d、3d、5d、7d8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大鼠尾动脉自体不凝血50 μL注入尾状核区建立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开始腹腔内注射3 mg/kg依达拉奉,1次/d.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脑出血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于出血后6h、12h、1d、2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P< 0.05或P<0.01).结论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赵彬;王玉芳;陈桂华;张晋霞;李世英;刘玉玲;张玉芹;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科研实验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科研实验平台需在建设思路、规章制度、团队建设、仪器设备工作效率机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加以探索与实践,创造出良好的科研实验工作环境,以带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实验平台”为例,在建设与效率机制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作者:张煜炯;崔山风;吴惠芳;钱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院区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结果 本组100例新诊断2型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胰岛水平及C肽有所改善.治疗2个月及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仅需口服少量降糖药物治疗即能维持良好血糖控制.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胰岛素浓度、C肽,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其总体疗效明显,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燕杰;苗桂珍;曹柏龙;朱学敏;李春桂;缪娟;王立强;王靖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HPLC-PDAD)建立杏香兔耳风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缓冲溶液(乙酸-NaH2PO4,0.1 mol/L,pH=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结果 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2批不同品种杏香兔耳风的11个共有峰,其相识度均大于0.9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5%,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邬浩杰;邹盛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市级医院行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3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为(82.5 ±24.8) 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5)mL.3例同时行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血胸1例,经通畅引流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吸入,气管镜吸痰后好转.无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克;王红岩;李简;赵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