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空心螺钉与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效果比较

李佳;张巍;郝明;梁向党;张立海;唐佩福

关键词:第五跖骨, 撕脱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与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52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患者,其中34例采取经皮空心螺钉手术治疗(空心螺钉组),18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愈合及预后情况(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3)周,美国足踝协会(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为(92.3±4.2)分,VAS疼痛评分为(0.9±0.4)分;保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2)周,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为(89.0±3.2)分,视角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为(1.2±0.4)分;经皮空心螺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P=0.012)及AOFAS评分(P=0.005)方面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佳,功能恢复良好,但部分患者存在腓肠神经刺激症状.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海军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门诊600例脱毛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810 nm半导体激光组)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进行脱毛治疗,每组各300例.其中每组唇部、发际部位、腋部、四肢各75例.激光脱毛间隔6周治疗1次,共治疗6次;第6次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后随访患者3个月,同时记录治疗区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唇部、发际部位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3.33%,90.67%)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2.00%,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部、四肢两组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7.33%和96.00%)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6.00%和9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激光脱毛治疗在唇部、发际、腋部、四肢部位效果相当.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治疗后不良反应低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在腋部、四肢、唇部、发际疗效相当.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比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李雪萍;周阳阳;夏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60例(63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制订个性护理计划,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手术成功率(96.88%)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较术前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改善总计21只眼(67.74%),干预组29只眼(9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71%,干预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肖莲;潘燕英;何洁丽;苏红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x2=7.313)和IUGR(x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x2=15.819)和IUGR(x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x2=10.265)和EUGR(x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x2=22.959)和EUGR(x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作者:徐文英;王军;武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低剂量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 对收集的CT冠状动脉成像图应用噪声添加软件进行处理,模拟出不同球管电流条件下的图像数据,评估出冠状动脉适合的低球管电流.方法 选择2013年4~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42例患者的CTA横断面图像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24 kg/m2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应用噪声添加软件分别模拟出150、250、350、450、550 mA5种低剂量图像.使用秩和检验与x2检验,对不同辐射剂量下的病灶显示情况和影像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得出既能使患者接受小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适球管电流.结果 A组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为350 mA,B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为250 mA,辐射剂量分别为原管电流辐射剂量的49%和33%.结论 在进行CCTA检查中,BMI>24 kg/m2和≤24 kg/m2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分别为350 mA和250 mA,采用减低球管电流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

    作者:李国超;贺敬红;李健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职院校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实验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科研实验平台需在建设思路、规章制度、团队建设、仪器设备工作效率机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加以探索与实践,创造出良好的科研实验工作环境,以带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实验平台”为例,在建设与效率机制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作者:张煜炯;崔山风;吴惠芳;钱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磁敏感加权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 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跃海;孔令伟;高源统;贾庆;王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癌痛规范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提出,癌痛规范化管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规范癌痛管理,能有效控制癌痛,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心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癌痛管理的规范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出发,对癌痛管理的认识、癌痛患者的发展现状、国内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纪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效果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院区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结果 本组100例新诊断2型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胰岛水平及C肽有所改善.治疗2个月及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仅需口服少量降糖药物治疗即能维持良好血糖控制.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胰岛素浓度、C肽,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其总体疗效明显,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燕杰;苗桂珍;曹柏龙;朱学敏;李春桂;缪娟;王立强;王靖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的效果,并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时接受保肝、保胃和止血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生化检测,以判定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放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明显改善率[46.67% (28/60)]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率[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肝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173.2±35.8)pg/m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67.5±37.1)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肝癌放射性肝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有效保护肝脏,并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

    作者:杨光辉;薛涛;马博;李萍;俞雪梅;莫建民;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凝血酶溶液冷藏保存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初步考察分析凝血酶溶液冷藏保存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箱冷藏方法对凝血酶溶液进行保存,定期取出用于蚓激酶效价测定,统计分析其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的影响,并采用药物分析验证方法对冷藏25 d的凝血酶溶液用于蚓激酶效价测定进行相关方法学验证.结果 凝血酶溶液冷藏0~25 d,用于配制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对测定蚓激酶效价无明显影响;凝血酶溶液冷藏至30 d后,用于测定的蚓激酶效价偏低,且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也较差,存在较明显影响;冷藏25 d的凝血酶溶液用于效价测定方法学验证,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凝血酶溶液冷藏0~25 d较为适宜,所配制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不影响蚓激酶效价的测定与判断.

    作者:郭灵燕;熊贤红;陈小荣;李文贵;李贵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市级医院行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3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为(82.5 ±24.8) 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5)mL.3例同时行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血胸1例,经通畅引流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吸入,气管镜吸痰后好转.无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克;王红岩;李简;赵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 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明香;王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并接受Miles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临床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模式.于出院后3、6个月采用自主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在ESCA总分、自主护理技能、自主护理责任感、自主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可提高患者自主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敏;周子英;王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癌确诊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癌(SCLC)组31例和非小细胞癌(NSCLC)组(鳞癌、腺癌、鳞腺癌)8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ACE插入(Ⅰ)、缺失(D)基因分型分析及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7,P=0.037,OR=2.85).小细胞肺癌组(SCLC)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2,P=0.032,OR=2.900);SCLC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SCLC组(x2=5.185,P=0.023,OR=1.967);SCLC组Ⅰ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NSCLC组(x2=5.185,P=0.023,OR=0.508).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各期和NSCL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具有相关性,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易感因素.

    作者:时广利;孙勇;吴恩东;梁子昆;张宝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四种观赏菊不同部位药用成分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7 nm,柱温为25℃.结果 不同品种的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21%~0.40%,黄芩苷的含量为6.62%~8.60%,槲皮素的含量为0.18%~0.25%;不同品种的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18%~1.69%,茎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19%~0.36%.不同品种的叶和茎中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均较少或没有.结论 观赏性菊花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观赏性菊花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浩;袁琦;蒲晓辉;赵辉;孙娜;刘闪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杏香兔耳风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的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HPLC-PDAD)建立杏香兔耳风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缓冲溶液(乙酸-NaH2PO4,0.1 mol/L,pH=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结果 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2批不同品种杏香兔耳风的11个共有峰,其相识度均大于0.9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5%,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邬浩杰;邹盛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测定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后FEV1%和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和PEF%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征和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辉;石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住院的寒湿型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艾灸疗法及常规护理,治疗组予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腰椎功能评定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34±0.57)分,对照组为(3.07±0.83)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RS评分为(3.21±0.87)分,对照组为(4.23±0.89)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冶疗前均得到改善,屈曲伸直比明显减小,中位频率斜率明显增大;腰椎功能评定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尚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