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种观赏菊不同部位药用成分的含量比较

杨浩;袁琦;蒲晓辉;赵辉;孙娜;刘闪闪

关键词:观赏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黄苓苷, 槲皮素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7 nm,柱温为25℃.结果 不同品种的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21%~0.40%,黄芩苷的含量为6.62%~8.60%,槲皮素的含量为0.18%~0.25%;不同品种的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18%~1.69%,茎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19%~0.36%.不同品种的叶和茎中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均较少或没有.结论 观赏性菊花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观赏性菊花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毗啶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沙拉嗪的缓释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黏膜组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下观察,研究组黏膜组织总改善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美沙拉嗪的缓释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李莉;陈洁;刘春燕;张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锥形束CT与数字化牙片对磨牙根管充填质量评价的比较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CBCT)和牙片两种影像手段评价磨牙根管充填质量,以指导临床医生对影像设备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2名牙体牙髓专科医师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经完善治疗后拍摄数字化牙片,对恰填充填物距根尖0~2mm的患者拍摄CBCT.共收集磨牙50颗,154个根管.数字化牙片和CBCT评价的充填质量以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在数字化牙片上表现为恰填的50颗磨牙在CBCT上显示实际恰填率为70.0%,154个磨牙根管恰填率为87.0%,欠填5.2%,超填7.8%.CBCT与数字化牙片的恰填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数字化牙片的误诊率达30.0%.结论 CBCT评价磨牙根充质量比数字化牙片精确,但临床医师应该衡量利弊地使用CBCT.

    作者:林立群;高萍;林其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海军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门诊600例脱毛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810 nm半导体激光组)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进行脱毛治疗,每组各300例.其中每组唇部、发际部位、腋部、四肢各75例.激光脱毛间隔6周治疗1次,共治疗6次;第6次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后随访患者3个月,同时记录治疗区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唇部、发际部位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3.33%,90.67%)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2.00%,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部、四肢两组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7.33%和96.00%)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6.00%和9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激光脱毛治疗在唇部、发际、腋部、四肢部位效果相当.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治疗后不良反应低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在腋部、四肢、唇部、发际疗效相当.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比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李雪萍;周阳阳;夏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贵重医疗器械纳入医保对医院医保费用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贵重医疗器械纳入医保后医院医保费用变化的原因,为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8家三级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城保患者费用信息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的方法对政策调整前后的医生对待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行为变化进行比较,选取某医院5个科室的医患双方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政策调整后所研究贵重器械的国产化率由35.00%下降至26.26%;65.71%的患者倾向于进口材料,81.25%的医生和62.86%的患者倾向于限价支付;模拟医保限价支付后,提高材料的10%~30%的国产化率可以使患者自负费用由19046.38元逐步下降至2124.80元,而医保支付费用的下降比例为10.19%~38.42%.结论 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限价支付方式的优势,是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作者:钱邻;郭莺;励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杏香兔耳风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的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HPLC-PDAD)建立杏香兔耳风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缓冲溶液(乙酸-NaH2PO4,0.1 mol/L,pH=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结果 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2批不同品种杏香兔耳风的11个共有峰,其相识度均大于0.9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5%,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邬浩杰;邹盛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的效果,并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时接受保肝、保胃和止血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生化检测,以判定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放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明显改善率[46.67% (28/60)]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率[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肝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173.2±35.8)pg/m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67.5±37.1)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肝癌放射性肝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有效保护肝脏,并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

    作者:杨光辉;薛涛;马博;李萍;俞雪梅;莫建民;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四种观赏菊不同部位药用成分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7 nm,柱温为25℃.结果 不同品种的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21%~0.40%,黄芩苷的含量为6.62%~8.60%,槲皮素的含量为0.18%~0.25%;不同品种的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18%~1.69%,茎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19%~0.36%.不同品种的叶和茎中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均较少或没有.结论 观赏性菊花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观赏性菊花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浩;袁琦;蒲晓辉;赵辉;孙娜;刘闪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非手术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医疗体操、手法治疗、矫形支具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3年9月通过特发性脊柱侧弯普查发现及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80例,分为医疗体操组(30例)、手法治疗组(25例)及矫形支具组(25例),医疗体操组采用自编医疗体操进行干预,手法治疗组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综合性手法进行操作;矫形支具组应用矫形支具进行干预;疗程9~12月.观察并比较三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Cobb角分别为:医疗体操组(17.00±8.00)°,手法治疗组(20.15±7.75)°,矫形支具组(11.86±5.07)°.医疗体操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矫形支具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而手法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治疗后医疗体操组与手法治疗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矫形支具组与手法治疗组之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医疗体操组与矫形支具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编医疗体操、矫形支具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刘佳;詹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低剂量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 对收集的CT冠状动脉成像图应用噪声添加软件进行处理,模拟出不同球管电流条件下的图像数据,评估出冠状动脉适合的低球管电流.方法 选择2013年4~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42例患者的CTA横断面图像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24 kg/m2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应用噪声添加软件分别模拟出150、250、350、450、550 mA5种低剂量图像.使用秩和检验与x2检验,对不同辐射剂量下的病灶显示情况和影像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得出既能使患者接受小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适球管电流.结果 A组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为350 mA,B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为250 mA,辐射剂量分别为原管电流辐射剂量的49%和33%.结论 在进行CCTA检查中,BMI>24 kg/m2和≤24 kg/m2的患者适低球管电流分别为350 mA和250 mA,采用减低球管电流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

    作者:李国超;贺敬红;李健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础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成为了主力军,他们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针对高职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将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赵佩瑾;丁玲;苑雅娟;王新颖;于丹丹;刘海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颌骨囊肿手术疗效观察及感染控制分析

    目的 研究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其手术后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防止并发症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70例,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控制及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70例颌骨囊肿手术患者中,4例老年患者因囊肿过大行开窗减压治疗;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痊愈;8例术后并发感染,后经冲洗及碘仿填塞换药后痊愈.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不同手术时间及是否抗生素使用、无菌操作、伤口清创是手术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论 颌骨囊肿手术治疗有感染风险,但可以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冲洗干净,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充分清创来降低其感染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立新;刘希云;倪耀丰;孙玉华;魏世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磁敏感加权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 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跃海;孔令伟;高源统;贾庆;王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皮空心螺钉与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与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52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患者,其中34例采取经皮空心螺钉手术治疗(空心螺钉组),18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愈合及预后情况(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3)周,美国足踝协会(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为(92.3±4.2)分,VAS疼痛评分为(0.9±0.4)分;保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2)周,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为(89.0±3.2)分,视角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为(1.2±0.4)分;经皮空心螺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P=0.012)及AOFAS评分(P=0.005)方面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佳,功能恢复良好,但部分患者存在腓肠神经刺激症状.

    作者:李佳;张巍;郝明;梁向党;张立海;唐佩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60例(63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制订个性护理计划,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手术成功率(96.88%)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较术前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改善总计21只眼(67.74%),干预组29只眼(9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71%,干预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肖莲;潘燕英;何洁丽;苏红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并接受Miles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临床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模式.于出院后3、6个月采用自主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在ESCA总分、自主护理技能、自主护理责任感、自主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可提高患者自主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敏;周子英;王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住院的寒湿型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艾灸疗法及常规护理,治疗组予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腰椎功能评定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34±0.57)分,对照组为(3.07±0.83)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RS评分为(3.21±0.87)分,对照组为(4.23±0.89)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冶疗前均得到改善,屈曲伸直比明显减小,中位频率斜率明显增大;腰椎功能评定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灸联合腰痛散药烫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尚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我院上半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武威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半年门诊抗茵药物的应用情况,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我院2013年1~6月每月5d的处方共20 874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与联合使用率等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序,分析我院上半年抗菌药物的用药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差别较大;门诊患者与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使用率均符合管理,合理处方所占比例达90%以上;儿科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未达90%,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有逐月下降的趋势.结论 药剂科要加强全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培训学习,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张洁花;韩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测定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后FEV1%和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和PEF%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征和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辉;石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