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护理干预疗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刘允;宋敏

关键词:全髋置换, 失血量, 疼痛,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早期不同护理干预疗法在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90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B两组分别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对伤口采用单纯加压包扎或单纯冰袋冷敷;C组在加压包扎冰敷的基础上,定时夹闭伤口引流.三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 h引流量及术后6h疼痛程度,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术后4h引流量A、B、C组分别为(150±11)、(120±8)、(60±10)mL,术后8h引流量A、B、C组分别为(225±13)、(170±10)、(80±12)mL,术后12 h引流量A、B、C组分别为(260±18)、(190±12)、(100±21)mL,术后24 h引流量A、B、C组分别为(310±16)、(210±13)、(120±15)mL,三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C组在4、8、12、24 h引流量均小于A、B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A、B、C三组术后6h长海痛尺评分1~4分例数分别为6、19、23例,5~7分例数分别为18、8、6例,8~10分例数分别为6、3、1例,数据采用x2独立性检验,C组刀口疼痛程度明显比A、B两组轻,三组术后6h长海痛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THR术后早期行加压包扎冰敷并定时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减少切口术后渗血,减轻疼痛及患肢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癌确诊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癌(SCLC)组31例和非小细胞癌(NSCLC)组(鳞癌、腺癌、鳞腺癌)8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ACE插入(Ⅰ)、缺失(D)基因分型分析及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7,P=0.037,OR=2.85).小细胞肺癌组(SCLC)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2,P=0.032,OR=2.900);SCLC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SCLC组(x2=5.185,P=0.023,OR=1.967);SCLC组Ⅰ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NSCLC组(x2=5.185,P=0.023,OR=0.508).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各期和NSCL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具有相关性,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易感因素.

    作者:时广利;孙勇;吴恩东;梁子昆;张宝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延胡索乙素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体外研究

    目的 建立延胡索乙素经皮给药微透析采样的体外回收率测定方法.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透析体外透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分别计算探针的回收率,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流速、浓度、温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增量法和减量法所测得的探针体外回收率在相同的条件下近似相等;相同的条件下,探针体外回收率在流速为1~3 μL/min范围内随着流速增加而降低,在温度为25~47℃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而明显增加;同一流速下,探针体外回收率与延胡索乙素浓度无关.结论 建立了延胡索乙素经皮给药的微透析采样方法,终选择了流速为1.5 μL/min,取样时间间隔为20 min,温度为37℃,可用于延胡索乙素穴位及非穴位皮肤给药后皮肤药动学研究.

    作者:叶秀波;黄雨威;兰小群;巴文强;王玎;王利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杏香兔耳风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的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法(HPLC-PDAD)建立杏香兔耳风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缓冲溶液(乙酸-NaH2PO4,0.1 mol/L,pH=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结果 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2批不同品种杏香兔耳风的11个共有峰,其相识度均大于0.9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5%,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杏香兔耳风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邬浩杰;邹盛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凝血酶溶液冷藏保存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初步考察分析凝血酶溶液冷藏保存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箱冷藏方法对凝血酶溶液进行保存,定期取出用于蚓激酶效价测定,统计分析其对蚓激酶效价测定的影响,并采用药物分析验证方法对冷藏25 d的凝血酶溶液用于蚓激酶效价测定进行相关方法学验证.结果 凝血酶溶液冷藏0~25 d,用于配制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对测定蚓激酶效价无明显影响;凝血酶溶液冷藏至30 d后,用于测定的蚓激酶效价偏低,且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也较差,存在较明显影响;冷藏25 d的凝血酶溶液用于效价测定方法学验证,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凝血酶溶液冷藏0~25 d较为适宜,所配制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不影响蚓激酶效价的测定与判断.

    作者:郭灵燕;熊贤红;陈小荣;李文贵;李贵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市级医院行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3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为(82.5 ±24.8) 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5)mL.3例同时行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血胸1例,经通畅引流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吸入,气管镜吸痰后好转.无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克;王红岩;李简;赵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早期诊断的价值,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肠道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肠系膜上静脉阻断8 cm组(A组)及肠系膜上静脉阻断4 cm组(B组),3组按不同时间点(2、8、24、36、48、72 h)分为6个亚组,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规律,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肠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A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α-GST术后2h明显升高(P<0.05),36 h后维持在较高水平;LDH、CK-MB升高较晚,术后8h明显升高(P<0.05),但随着肠道组织损伤加重而逐渐升高.B组IFABP于术后2h即明显升高(P<0.05);α-GST、LDH于术后8h明显升高(P<0.05),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CK-MB升高较晚,术后24 h明显升高(P<0.05),亦于术后36 h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肠道损伤情况:A组中肠道损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72 h出现肠道全层损坏;B组术后36 h损伤严重,36 h后随时间逐渐减轻.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中IFABP、α-GST、LDH和CK-MB的活性及变化趋势有助于SMVT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肠道组织的损伤情况.

    作者:贾向博;陈建立;张国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院内部管理视角下平安医院建设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医院内部管理的视角探讨平安医院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出通过加强现代管理工具的培训与应用力度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善就医体验等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加强沟通能力与技巧的培训来逐步改善医务人员在社会舆论上处于弱势的现状等系列平安医院建设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刘晓黎;肖龙华;王津雨;李睿;姜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x2=7.313)和IUGR(x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x2=15.819)和IUGR(x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x2=10.265)和EUGR(x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x2=22.959)和EUGR(x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作者:徐文英;王军;武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我院上半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武威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半年门诊抗茵药物的应用情况,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我院2013年1~6月每月5d的处方共20 874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与联合使用率等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序,分析我院上半年抗菌药物的用药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差别较大;门诊患者与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使用率均符合管理,合理处方所占比例达90%以上;儿科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未达90%,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有逐月下降的趋势.结论 药剂科要加强全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培训学习,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张洁花;韩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效果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院区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结果 本组100例新诊断2型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胰岛水平及C肽有所改善.治疗2个月及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仅需口服少量降糖药物治疗即能维持良好血糖控制.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胰岛素浓度、C肽,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其总体疗效明显,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燕杰;苗桂珍;曹柏龙;朱学敏;李春桂;缪娟;王立强;王靖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职院校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实验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科研实验平台需在建设思路、规章制度、团队建设、仪器设备工作效率机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加以探索与实践,创造出良好的科研实验工作环境,以带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实验平台”为例,在建设与效率机制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作者:张煜炯;崔山风;吴惠芳;钱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磁敏感加权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 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跃海;孔令伟;高源统;贾庆;王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癌痛规范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提出,癌痛规范化管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规范癌痛管理,能有效控制癌痛,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心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癌痛管理的规范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出发,对癌痛管理的认识、癌痛患者的发展现状、国内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纪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其中脑出血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又分为3h、6h、12h、1d、2d、3d、5d、7d8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大鼠尾动脉自体不凝血50 μL注入尾状核区建立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开始腹腔内注射3 mg/kg依达拉奉,1次/d.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脑出血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于出血后6h、12h、1d、2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P< 0.05或P<0.01).结论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赵彬;王玉芳;陈桂华;张晋霞;李世英;刘玉玲;张玉芹;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的效果,并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时接受保肝、保胃和止血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生化检测,以判定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放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明显改善率[46.67% (28/60)]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率[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肝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173.2±35.8)pg/m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67.5±37.1)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肝癌放射性肝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有效保护肝脏,并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

    作者:杨光辉;薛涛;马博;李萍;俞雪梅;莫建民;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骨伤科就诊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及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力量评分、疗效、视角模拟尺度评分(VAS)及全身症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忍受评分[(82.19±11.37)、(19.49±4.16)分]高于对照组[(71.39±10.19)、(14.37±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力量评分,研究组为(6.51±1.17)分,对照组为(6.44±1.3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VAS、全身症候积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全身症候积分评分分别为(1.53±0.11)、(8.61±0.37)分,对照组分别为(2.14±0.21)、(13.29±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泽茂;牟明威;孙国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来华留学生体格检查见习带教与考评实践

    目的 探讨来华留学生诊断学见习带教中全身体格检查的教学方法.方法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留学生具体情况,细化全身体格检查步骤,认真规范示教.严格考核制度,要求留学生在50 min内完成全身体格检查.结果 90.63%的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结论 带教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作者:孙婉玲;孙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 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明香;王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