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平
目的 探索一种较好的肥胖患者饮食教育形式.方法 把符合条件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完成研究的人数分别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都进行肥胖饮食理论教育,对照组使用资料、图片,研究组除使用资料、图片外另加食物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比较,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等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肥胖饮食理论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1或P<0.05);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人体脂肪百分比(BF,%)、体重(W)等指标研究组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TC、HDL-C、W等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TG有下降(P<0.05),研究组的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食物模型利于肥胖患者对饮食要求把握,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苏惠崧;卢桂好;张秀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一组能多克隆免疫球蛋白,能与磷脂进行特异性结合,是一种自身抗体,它与许多免疫介导的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ACA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现将近年来ACA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潘丹红;管阳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 46例急性创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常规清创、抗感染等处理,B组在常规清创、抗感染等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8、IL-10水平.同时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结果 治疗前A、B两组血清TNF-α、IL-8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B组血清中TNF-α、IL-8浓度明显低于A组(均P<0.05),且B组血清中IL-10浓度第3、5天明显高于A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创伤患者血清中TNF-α、IL-8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有效降低创伤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万少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注射液,57例)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53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LVE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负荷,降低血BNP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静;陈光辉;蒋博;杨晓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作用,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BEL-7402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TT检测表明:绿脓杆菌制剂为10×107/mL、5×107mL、2.5×107mL时对肝癌细胞生长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肝癌细胞BEL-7402于12、24 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40 h形态学表现为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 绿脓杆菌制剂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可能是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林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护理监测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老年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监控,主要内容包括患者血糖、血钠、血钾的监测,进而控制机体补液量、利尿药用量、血糖水平,动态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患者护理监测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监测干预后患者血浆渗透压[(301.3±10.5)mmol/L]、血钠[(138.2±5.4)mmol/L]、血糖[(7.9±1.8)mmol/L]、血尿素氮[(7.4±2.3)mmol/L]均明显低于护理监测干预前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9.8±17.6)mmol/L、血钠(147.9±8.0)mmol/L、血糖(8.7±2.5)mmol/L、血尿素氮(9.6±3.1)mmol/L.护理监测干预后患者血钾(4.9±0.7)mmol/L明显高于护理监测干预前患者血钾(4.1±0.6)mmol/L.护理监测干预成功患者住院病死率(22.7%)明显低于护理监测干预不成功患者住院病死率(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监测措施,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进而改善患者重症脑血管病病情,降低住院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晨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综述桡骨头骨折的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桡骨头骨折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术式的选择主要依据Mason分型.Mason 1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Mason 2型患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主要包括克氏针、螺钉或钢板等;Mason 3型患者选择桡骨头切除术;Mason 4型患者选择桡骨头置换术.结论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骨折.依据Mason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宁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糖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易发生急性高血糖反应,对疾病的预后不利.
作者:林武洲;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缺血性肠病的伴随疾病、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内镜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7例中有9例误诊,误诊率为33.3%,25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手术和肠系膜血管溶栓治疗各1例,均治愈和缓解.结论 缺血性肠病以腹痛、便血、腹泻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在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房颤及糖尿病时发病率高.及时完善肠系膜血管造影及结肠镜检查,早期诊断,及时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娟;侯学忠;关斌;王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耐正常(NGT)者、糖耐量受损(IGT)者、糖尿病(DM)患者各4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分析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GT组白细胞计数较N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组白细胞计数较I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与餐后2 h 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正相关(r=0.332,P<0.01和r=0.250,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何冰;齐艳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以期为关节内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 选择42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22例(观察组),普通钢板内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术前与术后患足Bohler角、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o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恢复Bohler角,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飚;邹三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MTT法检测MMC(丝裂霉素)、5-Fu(5-氟脲嘧啶)、DDP(顺铂)化疗药物对30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抑制率,探讨其与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MC大抑制率为85.5%,小抑制率为6.3%,平均抑制率为42.2%;5-Fu大抑制率为81.2%,小抑制率为4.4%,平均抑制率为35.6%;DDP大抑制率为58.7%,小抑制率为0,平均抑制率为31.2%.各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可以判定各化疗药对肿瘤组织的敏感性,可为临床标准化化疗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对消化道肿瘤的辅助化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云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舍曲林片50 mg/次,1次/d;对照组(37例)予以盐酸氯丙咪嗪片,初始剂量为25 mg/次,2次/d,1周内根据病情增量,大剂量为150 mg/d,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63.1%,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TESS评分为(1.8±0.5)分,对照组为(4.0±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舍曲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抑郁疗效好,且能克服氯丙咪嗪不良反应多、剂量大、耐受性差等缺点.
作者:刘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应激条件下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了加强开展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提高军事训练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某部队在参加军事训练的982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激官兵与官兵常模、不同军龄应激官兵、不同兵种应激官兵受军事训练的影响程度进行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应激官兵和官兵常模的SCL-90各因子(抑郁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军龄应激官兵的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与1年军龄官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军龄应激官兵的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总均分与2年军龄官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兵应激官兵SCL-90评分与炮兵和侦查兵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侦察兵应激官兵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与炮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军事训练应激下官兵的心理特点,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姜文;熊俊;李俊强;肖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涿州市医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以同期未采用依达拉奉和规范康复治疗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为(37.2±11.4)分,下肢为(16.3±6.7)分,对照组分别为(30.1±13.3)分和(14.2±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79、4.832;P=0.022、0.031).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为(50.7±8.3)分,下肢为(25.2±4.4)分,对照组分别为(41.6±12.7)分和(20.9±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467、8.409;P=0、0.016).观察组患者QOL-35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QOL-35评分总分为(52±12)分,对照组为(47±1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P=0.004).结论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规范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作者:王悦之;张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酞普兰口服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干预后4周及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HAMD评分及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谢新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现代医学进步,高危儿存活率大幅提高,但发育偏离以及后遗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早期干预能有效纠正发育偏离和减轻后遗症.医教结合是目前公认的佳干预模式,但如何将医疗、教育、康复等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直没有较好的平台.宝山区妇幼保健所、早教中心、康复医院联合开发设计了高危儿网络干预数据库,实现了医教结合的网络化、信息化.该数据库包括高危儿基本信息、保健干预信息、教育干预信息、康复干预信息等.通过数据库,各干预方能及时获知高危儿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干预机制,使高危儿能得到及时、全面的干预,达到干预效果优化.
作者:崔倩;王婷;沈良英;丁玉;杨芳红;徐伟健;王新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10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 d,同时给予降纤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4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降纤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5、15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段瑞生;张慧平;齐亚超;肖向建;刘昌林;刘慧卿;岳月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评估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有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31例,口服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采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变化进行评估,分别测量以下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收缩末容积(LA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E/A值,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Em,Am)、Em/Am、E/Em,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HCM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HCM患者LAd、LAV明显增大,EDT延长,Em、Em/Am明显下降,E/Em增加,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HCM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组织多普勒超声是有效、敏感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研究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峻松;徐勇;智光;欧书林;杨波;周肖;陈光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