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牵引正脊疗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董海涛

关键词:三维牵引, 正脊疗法, 补阳还五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经常规骨科查体结合CT片、X线平片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A组),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0~70 mm,屈曲角度±(15°~25°),旋转角度±(8°~25°)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100例(B组),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结果 A组中牵引1次93例,2次7例;B组中1次77例,2次23例.两组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4.84,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翻身困难、腰部压痛、直腿抬高及加强验试验等症状体征的积分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程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这是一种计算机和中医正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在规范化操作下,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实用、容易量化控制等特点.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对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的13例解剖困难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无一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手术时间50~160 min,平均用时(105.5±25.5)min;腹腔引流2~5 d后拔除,平均(3.2±1.0)d.所有患者住院3~9 d,平均(5.3±1.2)d.结论 将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用于治疗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明显,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伟;邱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开展研讨式生物化学论坛,培养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形成一定的科研思维体系,对医学八年制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笔者在医学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以理论课所教授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讨式论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科研思维体系,为今后全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龚薇;连继勤;黄刚;何凤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三维牵引正脊疗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经常规骨科查体结合CT片、X线平片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A组),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0~70 mm,屈曲角度±(15°~25°),旋转角度±(8°~25°)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100例(B组),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结果 A组中牵引1次93例,2次7例;B组中1次77例,2次23例.两组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4.84,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翻身困难、腰部压痛、直腿抬高及加强验试验等症状体征的积分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程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这是一种计算机和中医正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在规范化操作下,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实用、容易量化控制等特点.

    作者:董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中医古籍图像数据平台构建方案探讨

    本文拟探讨一个集中医古籍图像管理与应用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平台构建方案.从而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海量古籍图像的高效管理;并且利用该平台对图像资源进行标引,从而为古籍图像的分类、关联等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丁侃;胡晓峰;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糖链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糖链抗原199、炎性因子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链抗原199(CA199)、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丹那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卵巢功能及血清CA125、HE4、CA199、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卵巢功能检测项目血清CA125、HE4、CA199、炎性因子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卵巢功能检测项目波动幅度则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CA125、HE4、CA199、炎性因子的影响较明显,对于疾病的治疗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调查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狭窄患者40例(研究组),行脑动脉造影血管内支架治疗,选择同期行脑动脉造影无血管异常的患者40例(对照组),全部患者脑血管造影后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对于研究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周后行第2次SCL-90测定,比较研究组干预前后、对照组以及常模组的心理状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前强迫、焦虑、抑郁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干预后,研究组各项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模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敌对、偏执、强迫仍高于常模组(P<0.05).结论 脑动脉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状况问题,有必要在支架植入前后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西玲;王宇;余玲;邓琪;边杰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清肾浓缩丸成型生产工艺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清肾浓缩丸自动化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 从丸剂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连贯性、生产能力、丸粒性状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水分、溶散时限和重量差异等方面考察该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选择以出条片和切刀直径尺寸分别为5.3 mm和5.5 mm,在推料速度为25 r/min、切丸速度为28 r/min的条件下,以浓缩药液、10%淀粉浆和纯化水为粘合剂,与药粉混合制成含水量约为41%的软材后进行制丸(其中药粉:10%淀粉浆=2:1).结论 该制备工艺合理,生产效率高,可以取代传统手工生产方式.

    作者:崔恩忠;陆崟;唐安福;王曙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凤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52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中医骨伤传统之复位、固定、药物、练功等四大疗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1.92%),对照组死亡2例(3.84%),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为(11.5±2.8)d,对照组卧床时间为(9.8±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达到手术治疗同样的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其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疗法.

    作者:陆羽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在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1.5 mg/kg)和MM两组(咪唑安定0.05 mg/kg+哌替啶1.5 m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插镜时、睁眼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各时相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肠镜检查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VAS评分低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均可很好地完成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而丙泊酚相对来说更具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力;王玉顺;肖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环磷酰胺在动物模型体内抗肿瘤影响及抑瘤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在动物模型体内抗肿瘤影响及抑瘤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和腹水瘤模型:分别在昆明系小鼠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腹腔接种鼠源性H22肝癌细胞,同时给予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其后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大小,小鼠存活率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抑癌基因P53及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环磷酰胺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抑瘤率为88.55%;小鼠存活天数均较模型组长,其生命延长率为57.73%;环磷酰胺町明显诱导P53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P21没有作用;对瘤体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亦有抑制作用.结论 环磷酰胺可通过激活抑癌基因P53,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动物模型尤其为调节抗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阳性药物对照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迟淑萍;白冰珂;谢进;陈红鸽;杜丽;由莉越;程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的特点,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PD患者50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50例,均采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测定其运动神经传导、F波、感觉神经传导(SCV)和SSR.结果 正常对照组SSR全部引出,50例PD患者中,上肢5例波形缺失,下肢16例波形缺失.SSR潜伏期:正常对照组上肢(1.33±0.04)s,下肢(1.99±0.38)s,PD组上肢(1.50±0.11)s,下肢(2.16±0.17)s,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SR波幅:正常对照组上肢(3.31±2.15)mv,下肢(1.73±0.98)mv,PD组上肢(1.23±0.67)mv,下肢(0.72±0.45)mv,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50例PD患者中,SSR异常35例(70%),其中上肢异常10例,下肢异常35例,上肢SR异常的患者,其下肢SSR均有异常.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SSR异常主要表现在:波形消失16例,潜伏期延长7例,波幅下降19例.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SSR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结论 PD患者可出现SSR的异常,SSR能为PD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提供依据.

    作者:冯新红;尹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特点及意义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糖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易发生急性高血糖反应,对疾病的预后不利.

    作者:林武洲;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膜联蛋白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Ⅰ(Annexin Ⅰ)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nnexin 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7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40例为Annexin Ⅰ高表达(50.6%),鳞癌为包膜表达,腺癌为包膜表达或包膜与胞浆均有表达,但以包膜表达为主.Annexin Ⅰ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受侵相关(P=0.022,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Annexin Ⅰ阳性表达患者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 Ⅰ在肺鳞癌,肺腺癌中的表达均上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治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波;张华;卢康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型精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帮助,3个月为1个监测段,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及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个体化运动处方实施后,观察组在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个体化运动处方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

    作者:万珍英;涂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一组能多克隆免疫球蛋白,能与磷脂进行特异性结合,是一种自身抗体,它与许多免疫介导的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ACA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现将近年来ACA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潘丹红;管阳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对我院263临床部护理人员采用集中上课及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进行护理风险培训,以问卷考试及个人考核方法进行考核,对培训前及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到98.92%;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9例,较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39例明显减少,两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9.26%,较2009年的95.87%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李玉青;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单纯放疗与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肿瘤科住院食管癌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给予放射治疗的同时,第1天开始给予注射用奈达铂40mg静脉滴注,每周用药1次,共6次.治疗结束评价近期疗效,同时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1.25%,而观察组则达96.88%(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较为多见,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经相应处理均可恢复.结论 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学军;崔林;张志胜;刘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杀伤效应

    目的 探索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作用,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BEL-7402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TT检测表明:绿脓杆菌制剂为10×107/mL、5×107mL、2.5×107mL时对肝癌细胞生长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肝癌细胞BEL-7402于12、24 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40 h形态学表现为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 绿脓杆菌制剂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可能是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林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黑大蒜和鲜大蒜提取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黑大蒜提取物和鲜大蒜提取物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分别连续5 d给予小鼠腹腔注射黑大蒜提取物溶液与鲜大蒜提取物溶液.从第6天开始处死小鼠,分离培养脾细胞,生物学方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Griess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17和IL-4的水平.结果 黑大蒜提取物较鲜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NK细胞杀伤活性和促NO、IL-2、IFN-γ、IL-17、TNF-α分泌的刺激作用.二者对IL-4的分泌水平无影响.结论 黑大蒜提取物较鲜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Th1/Th17型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作用.

    作者:张鑫;陈浏丹;侯颖;王大南;王欢;吕昌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