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杨大成;马文健
目的 提高对药物相关的暴发性肝衰竭(FLF)的认识,对发热的处理要谨慎用药.方法 总结3例患者服用解热药物后发生FLF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病程中出现发热后,病例1服用尼美舒利、快克胶囊和扑热息痛,病例2服芬必得,病例3服清开灵泡腾片和感冒退烧片,均在1周内出现肝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1例病危抢救后放弃治疗.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中药退热制剂有诱发肝衰竭的危险,不宜盲目用来退热.
作者:苏瑾文;孟丽娜;陈玲;张玉想;解放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标准组(n = 100)及优化组(n = 100).标准组给予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72 h,其后氯吡格雷改为150 mg/d.另外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VASP-P、CD62P、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标准组及优化组CR患者药物治疗后的CD62P和P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优化组CR患者PCI术后36 h的CD62P和PR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优化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作者:李勇;杨大成;马文健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干预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本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以及在紧急的情况下提供住院的绿色通道.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社区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出院前3 d,由病房护士提供出院前准备和干预,出院后由社区护士执行为期12周的随访.以健康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评价干预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情况,以成人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价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后3个月时,干预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和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社区延续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作者:高国贞;王丽姿;李桂芬;陈汉英;杨春玉;曾小红;暨铭坚;陈晓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分为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的Di组和以收缩功能异常为主的Co组,对照组选择体健老年人30例,检测三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峰速度比值(E/A)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i组及Co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 = -0.677,P = 0.018),与E/A亦呈负相关(r = -0.240,P = 0.024).结论 血清NT-proBNP可用于判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
作者:马文杰;何秀兰;罗良贤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变化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及抗抑郁药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 35分,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安静闭眼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分析抑郁症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关联维数(correlation dimension,D2)值的变化规律;分析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3周前后D2值变化规律.结果 安静闭眼状态下,抑郁组患者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区域,如双侧前额、额部,右中央,左侧顶、枕、前颞、中颞,左、右后颞的D2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抑郁症患者经药物治疗3周后大脑皮质的部分区域,如左右前额、左前颞、右后颞的D2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大部分脑区脑电信号D2值增高,治疗3周后部分脑区D2值降低,提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可以客观地观测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皮质电活动,可能成为一种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瞿祥;王艺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老姜茶颗粒的发汗、镇痛、肠推进作用,探讨其防治空调病的药效机制.方法 通过汗液着色实验观察药物对正常小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通过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和15 min内的扭体次数;通过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其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 老姜茶颗粒高剂量可显著增加小鼠足跖部汗点密度(P < 0.05),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 < 0.05),高、中、低各剂量对小鼠的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或P < 0.01).结论 老姜茶颗粒具有促进汗液分泌和肠运动、镇痛的作用,与其防治空调病的中医治则相符.
作者:张玲玲;廖慧丽;刘明平;黄海洋;张炜华;陈斯泰;单丽囡;李耿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旨在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西药处方(不包括毒、麻及精神类处方)1 200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点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273张,不合理率为22.75%,其中包含书写不规范处方167张及用药不适宜处方106张.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工作,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
作者:薛昀;赵熙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观察组),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对策.同时选取150例行传统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随访1年期间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150例观察组患者中30例(20.00%)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1例发生与人工气腹相关的并发症,4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发生腹腔出血.对照组患者24例(16.00%)发生并发症,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观察组患者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30例患者中仅1例(3.33%)再次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5例(3.33%)复发,对照组2例(1.33%)复发,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术相比传统的直肠癌术而言,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可因建立人工气腹、患者年老体弱及用力咳嗽等因素发生各种并发症,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敏;张安会;刘莉;魏永刚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莪术醇(Curcumol)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莪术醇溶于无水乙醇中,初始浓度为9 mg/mL,设实验1、2、3、4、5组,莪术醇的浓度分别是7.5、15、30、60、120 μg/mL,并以含1%无水乙醇的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台盼蓝(Trypan blue)、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活性及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抑制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检测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莪术醇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其MMP2的表达情况;NO试剂盒检测莪术醇作用SGC-7901细胞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的NO含量.结果 30 μg/mL的莪术醇在药物浓度与抑制肿瘤生长方面效果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莪术醇实验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莪术醇实验组作用细胞后,其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莪术醇实验组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 μg/mL的莪术醇浓度是佳药效组,它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明显促进肿瘤的细胞凋亡,显著抑制MMP2的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含量,从而发挥系列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莪术醇治疗胃癌可能存在的部分机制,为临床应用莪术醇及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作者:徐立春;陈海燕;文洁;陶亚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多发性硬化(MS)大鼠髓鞘碱性蛋白检测的动态变化及影响.方法 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予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生理盐水组;研究组(12只)在EAE诱导的第1~7天,每日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 mg/kg的FK506,其中急性发作期8只,缓解期 4只.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周围血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MBP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两组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中MBP水平(P < 0.05).研究组大鼠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及脑脊液中MB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大鼠急性发作期MBP水平血清及脑脊液中均分别显著高于MS缓解期(P < 0.01).且大鼠脑脊液MBP和血清MBP水平呈正相关(r = 0.562,P < 0.01).12只大鼠予以他克莫司腹腔注射后,治疗后的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和脑脊液M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脑脊液MBP 水平较血清MBP水平降低更明显(P < 0.01).结论 通过检测周围血和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MBP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对判断MS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可能为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复发提供一种有效的新药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赵丽波;张健莉;付宏娟;黄月萍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于迎香穴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其迎香穴注射混合药液(含0.9%氯化钠1 mL、2%利多卡因0.5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5 mL),每侧2 mL.比较治疗前和注射1个疗程后和注射后6个月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注射后6个月,显效52例(38.2%),有效72例(52.9%),无效12例(8.8%),总有效率为91.2%.72例随访1年,42例(30.9%)未复发,为临床痊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疗程及6个月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迎香穴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汪琼;陈其国;李浩;孙群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及应用抗凝剂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 = 16)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n = 16)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第1天、第14天、出院后1个月利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1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发病早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溶栓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A组与B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显效率为50.0%,B组显效率为87.5%,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抗凝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后者疗效更佳.
作者:刘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住院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晔;王东 刊期: 2012年第34期
医疗纠纷发生和持续过程中,都有患方当事者和围观群众,他们对其他人进行传播的方式和时间是对医院形象损害的主要体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233例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院的评价及其传播行为,研究医疗纠纷中患方传播因素对医院外在和内在形象的负面影响,并就这些影响和涉及到的医院危机管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吴卫青;江一峰;许翔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以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为观察指标,比较24周后两组疗效.结果 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可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大量蛋白尿的改善效果明显.
作者:张勇军;孙永苹;刘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 = 74)和对照组(n = 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作者:徐晓峰;吴敏魁;徐展;许秀娟;吴升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生脉饮载药血清与TNF-α处理体外培养的CFs,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处理组羟脯氨酸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与TNF-α组比较,生脉饮口服液血清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组MMP1和TIMP1 mRNA表达上调;生脉饮载药血清组MMP1较TNF-α组显著升高,而TIPM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生脉饮对TNF-α诱导的CFs 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下调MMP1和上调TIPM1 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敬春;徐波;张春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No.12a组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切除术14例,均行No.12a组淋巴结清扫,其各评价指标(除清扫淋巴结外)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性、安全性、可行性,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需求.
作者:张振翼;秦瑞峰;袁增江;孙广新;霍浩然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检测293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组各60例,35~40岁组为113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00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35~40岁组,各50例)的健康非孕女性体检者(健康非孕组)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 孕妇各年龄组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健康非孕妇女(P < 0.051);高龄孕妇的D-二聚体高于适龄孕妇组(P < 0.01);高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P < 0.05).结论 D-二聚体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孕妇的纤溶活性;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对预防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恒;陈秋莉;黄铭燕;吴莉莉;庄庐云;陈清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MPCN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MPCNL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状况、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各领域舒适度和整体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焦虑率为26.7%(24/90),对照组为66.7%(60/9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5/90),对照组为18.89%(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MPCNL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璐;王飞杰;张晓利;郭梅闪;薛玉泉 刊期: 2012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