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春;徐波;张春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及应用抗凝剂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 = 16)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n = 16)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第1天、第14天、出院后1个月利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1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发病早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溶栓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A组与B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显效率为50.0%,B组显效率为87.5%,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抗凝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后者疗效更佳.
作者:刘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胜红蓟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胜红蓟中挥发油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 从胜红蓟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早熟素1、2,石竹稀及其氧化物.不同干燥条件对胜红蓟挥发油中不同化合物含量影响大.结论采收胜红蓟时好用晒干法.
作者:郑孝勇;罗格莲;林瑾文;林忠宁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提高对药物相关的暴发性肝衰竭(FLF)的认识,对发热的处理要谨慎用药.方法 总结3例患者服用解热药物后发生FLF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病程中出现发热后,病例1服用尼美舒利、快克胶囊和扑热息痛,病例2服芬必得,病例3服清开灵泡腾片和感冒退烧片,均在1周内出现肝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1例病危抢救后放弃治疗.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中药退热制剂有诱发肝衰竭的危险,不宜盲目用来退热.
作者:苏瑾文;孟丽娜;陈玲;张玉想;解放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与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组(联合治疗组)56例及单纯FOLFOX4方案组(对照组)52例.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24例,有效率为42.86%,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5.71%,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4±0.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5.6个月;对照组可评价疗效52例:CR 1例,PR 18例,SD 21例,有效率为36.54%,CR+PR+SD为76.92%,TTP为(7.9±0.6)个月,MST为14.9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78.57%,对照组提高率为5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复发转移性大肠癌使用FOLFOX4方案化疗时加用艾迪注射液,虽在临床疗效上未见明显提高,但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作者:刘威;钟小溱;王科明;王朝霞;王继荣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旨在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西药处方(不包括毒、麻及精神类处方)1 200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点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273张,不合理率为22.75%,其中包含书写不规范处方167张及用药不适宜处方106张.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工作,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
作者:薛昀;赵熙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的药学专业本科新生,面对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难免会迷茫,新生入学教育能起到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近年来参与我校药学专业本科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我校药学专业本科入学新生的总体情况;围绕思想道德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内容提出了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入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作者:宁俊波;王涛;郭春花;杨金香;郑王巧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27例,其中原发性小肝癌(sHCC)9例,转移性小肝癌(sMHC)18例,共40枚病灶.随访分析术后肿瘤局部消融效果、术后并发症、围术期肝功能变化、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38/40)、90.0%(36/40);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肝功能主要指标14 d内基本恢复.结论 对于sHCC和sMHC,射频消融可以取得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陈宝定;魏金文;薛玉;谢荣;吴新财;邓宏伟;陈德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标准组(n = 100)及优化组(n = 100).标准组给予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72 h,其后氯吡格雷改为150 mg/d.另外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VASP-P、CD62P、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标准组及优化组CR患者药物治疗后的CD62P和P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优化组CR患者PCI术后36 h的CD62P和PR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优化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作者:李勇;杨大成;马文健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 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4 h(T2)、12 h(T3)、24 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浓度.于T1~4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各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T2时点明显高于T1(P < 0.05),IL-10浓度T3、T4时点明显高于T1(P < 0.05).与B组相比,A组T3、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 < 0.05),IL-10浓度较高(P < 0.05);A组T3、T4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 < 0.05);A组患者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地佐辛用于老年开胸手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轻围术期的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平衡,且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战爱玲;李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检测293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组各60例,35~40岁组为113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00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35~40岁组,各50例)的健康非孕女性体检者(健康非孕组)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 孕妇各年龄组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健康非孕妇女(P < 0.051);高龄孕妇的D-二聚体高于适龄孕妇组(P < 0.01);高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P < 0.05).结论 D-二聚体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孕妇的纤溶活性;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对预防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恒;陈秋莉;黄铭燕;吴莉莉;庄庐云;陈清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No.12a组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切除术14例,均行No.12a组淋巴结清扫,其各评价指标(除清扫淋巴结外)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性、安全性、可行性,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需求.
作者:张振翼;秦瑞峰;袁增江;孙广新;霍浩然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莪术醇(Curcumol)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莪术醇溶于无水乙醇中,初始浓度为9 mg/mL,设实验1、2、3、4、5组,莪术醇的浓度分别是7.5、15、30、60、120 μg/mL,并以含1%无水乙醇的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台盼蓝(Trypan blue)、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活性及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抑制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检测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莪术醇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其MMP2的表达情况;NO试剂盒检测莪术醇作用SGC-7901细胞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的NO含量.结果 30 μg/mL的莪术醇在药物浓度与抑制肿瘤生长方面效果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莪术醇实验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莪术醇实验组作用细胞后,其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莪术醇实验组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 μg/mL的莪术醇浓度是佳药效组,它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明显促进肿瘤的细胞凋亡,显著抑制MMP2的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含量,从而发挥系列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莪术醇治疗胃癌可能存在的部分机制,为临床应用莪术醇及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作者:徐立春;陈海燕;文洁;陶亚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以温度敏感型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乌头碱温敏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恒温摇床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5.80)为释放介质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 乌头碱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6.1℃.96 h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9.45%.结论 本实验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乌头碱温敏凝胶缓释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玲玲;李俊丽;刘小平;王蒙;张增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1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0例及对照组10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常规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再次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7 d β-HCG降低率、β-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术后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丽萍;龚敏;李靖;范锡平;陈慧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以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为观察指标,比较24周后两组疗效.结果 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可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大量蛋白尿的改善效果明显.
作者:张勇军;孙永苹;刘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成人深覆合病例中整体压低下前牙段的应用.方法 选择9例成人深覆合患者,不拔牙矫治,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辅以微种植体支抗同时整体压低下前牙段,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下颌平面角轻度增大,但变化不明显;下切牙平均压低6 mm,唇倾约10°,上下切牙角减少约25°,下切牙切端唇向移动4 mm,显示下切牙压低的同时伴有明显的唇倾,但上下后牙没有出现合向升长,下颌并未出现后下旋转.结论 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同时整体压低下前牙段,大限度避免后牙的升高,改善下唇部形态.
作者:符绩文;何晓燕;张阿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在三维多孔支架环境里动态循环压力刺激对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兔软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于1.5 cm×0.5 cm×0.5 cm聚乳酸多孔(polylactic acid,PLA)支架,培养5 d后,施加0.5、1、2 N的正弦动态循环压力,频率0.017 Hz,加压8 h,以无压力组(0 N)作为对照.标本做扫描电镜及组织学切片染色,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及排列的变化.结果 在三维PLA多孔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到,动态压力组细胞的增殖比无压力组更多,排列也更加有序;动态压力为2 N的时候,细胞增殖、形态比1、0.5 N及无压力组更好,贴附细胞计数与1、0.5 N及无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动态循环压力对于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和有序排列的作用,但何种强度的压力更适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建文;张姝江;董伟强;李波;陈艺;李立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确定参肽茶多酚粉剂辅料的佳配方用量.方法 以麦芽糊精、木糖醇、三氯蔗糖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综合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每1 000袋参肽茶多酚粉剂配方中添加麦芽糊精1 300 g、木糖醇340 g、三氯蔗糖10 g时,综合感官评分高.结论 该法配方合理,适于放大生产.
作者:张树丹;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于迎香穴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其迎香穴注射混合药液(含0.9%氯化钠1 mL、2%利多卡因0.5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5 mL),每侧2 mL.比较治疗前和注射1个疗程后和注射后6个月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注射后6个月,显效52例(38.2%),有效72例(52.9%),无效12例(8.8%),总有效率为91.2%.72例随访1年,42例(30.9%)未复发,为临床痊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疗程及6个月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迎香穴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汪琼;陈其国;李浩;孙群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考察溶媒生理盐水和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比较溶媒生理盐水和pH值为4.4的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不同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及两次腹腔注射在成模率、死亡率及成模后空腹血糖值的影响.结果 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低剂量四氧嘧啶给药成模优于同剂量以生理盐水为溶媒四氧嘧啶,但当四氧嘧啶一次性给药剂量高至200 mg/kg,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成模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结论 以pH 4.4柠檬酸缓冲液溶液为溶媒1%四氧嘧啶100、80 mg/kg两次腹腔注射成模率高.
作者:郭莉;王桂华;杨丽娟;马中女 刊期: 2012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