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作者:汪志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PT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T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艳丽;余杨;刘红彬;何利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 kV,200 mAs;第2组采用120 kV,100 mAs;第3组采用120 kV,50 mAs;第4组采用100 kV,100 mAs;第5组采用100 kV,50 mAs;第6组采用80 kV,100 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χ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 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杨靖逸;陈加源;陶客言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以外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临床分离的19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依据NCCLS(2004版).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升高,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米诺环素以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5%~92%.结论:连续监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袁红萍;周文俊;朱奋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成的瘀浊清颗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高血压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25 mg(bid)+瘀浊清颗粒1包(tid)]和对照组4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25 mg(bid)].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性功能评估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勃起功能、性欲和总体满意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性交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达到性高潮能力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ED的发生率由25.50%增加到3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ED的发生率分别为26.18%和1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浊清颗粒除降压疗效确切外,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德桓;陈文鑫;叶靖;郭伟聪;吴志阳;丘月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反复性流产孕妇4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离心分离出有核细胞及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CMV-DNA和HCMVpp65抗原,分析HCMVpp65抗原阳性与流产的关系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研究组HCMVpp65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研究组中流产次数多的孕妇,HCMVpp65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流产次数相对较少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5).研究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DN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CMVpp65抗原的一致性较好,达92.5%.结论:孕妇习惯性流产与其体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有重要联系,习惯性流产孕妇HCMVpp65抗原检测与HCMV-DNA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习惯性流产的早期判断指标.
作者:宁琳;贾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子宫破裂是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胎儿及产妇死亡,其发生率为0.005%~0.8%[1].我科于2011年3月24日成功抢救1例初产妇分娩期子宫不完全破裂的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贤华;俞丽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健脾益肾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3∶47),检测波长为24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补骨脂素在0.040 10~0.204 8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0.05X+1.452(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00%.异补骨脂素在0.034 22~0.212 0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8.26X+2.653(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8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健脾益肾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俊娥;刘俊红;赵铁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CIMT,并根据CIMT值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62例,CIMT值≥1.0 mm,B组患者53例,CIMT值<1.0 mm,比较两组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并对与2型糖尿病C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LDL-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093、1.088、1.038、1.732,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肥胖、糖尿病病程和LDL-C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曾华锋;赵小林;余红丽;文雯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ATD)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TU),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碘剂复方碘溶液,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如何合理应用这些药物是临床医生应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药物选择的佳方案要从药物的安全性、剂量、给药方式、激素伍用时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查阅文献得出,与PTU相比,MMI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TU,而且MMI的不良反应大多与剂量有关,而PTU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无显著相关性,特别是PTU可能导致致命性肝损害,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甲亢应首选MMI,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甲亢患者,而PTU主要应用于孕妇和甲亢危象;盐酸普萘洛尔可按说明书服用;碘剂用于甲状腺术前准备和甲亢危象;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在严重甲亢、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皮肤过敏时可小剂量应用2~8周.
作者:徐海燕;邵迎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蛋白尿组27例、微量蛋白尿组29例、大量蛋白尿组30例)血清CRP和尿微量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8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RP水平[(5.18±0.59)、(9.87±1.02)mg/L)]、尿IgG[(20.02±1.98)、(36.17±4.01)mg/L]、Alb[(70.46±7.12)、(260.31±24.08)mg/L]、TRF[(4.48±0.51)、(5.61±0.58)mg/L)]、α1-MG[(29.87±2.82)、(55.64±5.70)mg/L]、β2-MG[(2.57±0.31)、(5.28±0.62)mg/L]等各项微量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肾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CRP及各项尿IgG、Alb、TRF、α1-MG、β2-MG等各项微量蛋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r=0.62、0.58、0.54、0.63、0.72、0.49,均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RP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丽琼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CSP患者经过B超检查均能够及时作出早期诊断,采用甲氨蝶呤(MTX)和(或)天花粉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后均保留了子宫,随访的9例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子宫切口妊娠作出诊断,MTX和(或)天花粉进行保守治疗,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且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原玮;曹树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输尿管上段(41例)、中段(109例)、下段结石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中、下段结石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上段结石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及清除率高于上段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7%(8/337).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具有排石容易安全、可靠、有效、排石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更适合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作者:张清荣;廖伟强;陈志权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对哈药包尔胡特枝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法.结果:包尔胡特枝中糖类、鞣质、皂苷、醌类、香豆素内酯类、有机酸、酚类及油脂的系统预试试验结果为阳性.蒽醌类的专项预试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哈药包尔胡特枝中含有糖类、鞣质、皂苷、醌类、香豆素内酯类、有机酸、酚类及油脂等成分.
作者:厉彦翔;阿斯亚·拜山伯;玛依拉·马吾列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6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手术组(62例)和非手术组(48例).手术组行盲肠造瘘、病变肠管切除手术,非手术组行保守治疗.通过对生存率、疾病复发、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分析来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预后在生存率、疾病复发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RR死亡=0.49,P=0.02<0.05;RR复发=0.46,P=0.000 1<0.01;RR生活质量=0.52,P=0.000 1<0.01).两组在并发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并发感染=1.06,P=0.80>0.05).结论:手术治疗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史劲松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以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G[(1.74±0.45)mmol/L vs(2.33±1.02)mmol/L]、CHOL[(6.34±0.58)mmol/L vs(7.57±2.37)mmol/L]、LDL-C[(2.36±0.32)mmol/L vs(2.99±0.79)mmol/L]、Apo-A1[(1.35±0.67)mmol/L vs(1.59±0.78)mmol/L]、Apo-B[(1.57±0.37)mmol/L vs(3.08±1.09)mmol/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具有理想的调节作用,作用确切,恢复较快,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结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综合穿刺模拟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模拟教学新模式.方法:将264名临床系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28名)和实验组(13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授课,实验组使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进行模拟穿刺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穿刺操作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和骨髓穿刺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对模拟穿刺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模拟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进行模拟穿刺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郭莉华;贾亚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在我院首次住院准备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后焦虑、抑郁、血管静脉炎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管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41±7.44)、(44.46±10.45)分,实验组分别为(36.45±9.23)、(41.14±10.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1.2%,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13,P<0.01);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入院和出院时分别为69.77%和76.74%,实验组满意度入院和出院时分别为67.44%和95.35%,两组出院时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指导,可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利于系统性、规范化地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严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B型钠尿肽(BNP)浓度、心功能变化.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BNP浓度、心率、血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大大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浓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曙红;殷容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肠健片的佳醇提工艺.方法:以小檗碱与木香烃内酯的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醇提工艺.结果:确定的佳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用含1%硫酸的65%乙醇溶液提取3次,加溶剂量分别为12﹑10﹑10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0﹑1.5﹑1.5 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控.
作者:李成舰;陈海洋;贺百花;高倩;赵红深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