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48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0例(UA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AMI组检测人院后第1、3、7天的CRP(第1、3、7天的CRP对应CRP1、CRP3、CRP7),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检测1次CRP.根据临床症状体征(Killip分级)和1周后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AMI后心功能状态,以Killip分级将AMI患者分为两个亚组(KillipⅠ级组即心功能正常组和Killip>Ⅰ级组即心功能不全组).结果:血清CRP在冠心病各组均升高,AMI后不同时间的CRP1、CRP3、CRP7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CRP1、CRF3、CRF7升高(3次总体有差异,P<0.05),分别以CRP3高,达峰值.AMI后心功能不全组CRP1、CRP3、CRP7高于AMI后心功能正常组(P<0.01、P<0.01、P<0.05分别对应CRP1、CRP3、CRP7).结论:冠心病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观察CRP水平对于AMI后病情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波涛;来春林;王建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经消化科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使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率、半年后复发率.结果:泮托拉唑组的愈合率为92.0%,奥美拉唑组为88.0%,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半年复发率为10.0%,奥美拉唑组为1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常规用量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方面及在愈后半年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宏然;赵海;岳秀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28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 min记录SBP、D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0 min硬膜外组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和全麻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SpO2较麻醉前和全麻组明显降低(P<0.01).术毕放气后20 min硬膜外组SBP、DBP、HR及SpO2恢复至术前水平,全麻组在气腹和放气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硬膜外组患者气腹后有心悸、气促、腹胀痛等不适症状出现.全麻组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充分,清醒迅速.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安全,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张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颅脑创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接受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施用异丙酚麻醉方案,B组施用异氟醚麻醉方案.观察并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生理指标.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组内和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统计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案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采用异丙酚麻醉方案血压变化稳定,更适合于老年患者,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沛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疗程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及心律失常改善程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发挥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赫军;李海波;孙锐;杨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盐酸阿比朵尔为非核苷类抗病毒药,其抗病毒作用有多种途径,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高效低毒,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评价,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盐酸阿比朵尔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士红;丁爱丽;邹晓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药蜂蜡药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发现蜂蜡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与三十烷醇形成的酯类,还包括部分烷烃类、游离长链脂肪酸类、游离长链脂肪醇类.近10年来研究发现,蜂蜡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其中的长链脂肪醇族(D-002)及长链脂肪酸族(D-003),药理活性包括抗溃疡、抗皮肤炎症、降血脂、抗氧化、抗血栓等.
作者:李光;张宁;雷勇;孙慧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的182名骨科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对骨科卧床的患者早期采取干预及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便秘的发生.结论:进行对证有效的护理治疗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许艾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门诊药房开设合理用药咨询窗口的必要性.方法:解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对医院药事管理的规定以及医院药师的职能,探索开展医院临床药学丁作的实用途径.结果:门诊药房开设用药咨询窗口能够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对药学服务的需要,实现医院药学服务功能的转变.结论:门诊药房开设合理用药咨询窗口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医院应当重视对临床药物咨询师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作者:舒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小儿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脱水纠正时间、止吐和退热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8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无痛苦,护理简单易行.
作者:敖迎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观察与护理在拇指再造术前、术后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1例患者术前、术后采取了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1例患者拇指全部再造成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各阶段病情变化,做到了及时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指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淑娟;余庆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滋阴活血法结合补液对羊水过少患者羊水量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羊水过少患者42例随机分入滋阴活血法结合补液治疗组与补液治疗组,并取13例饮水治疗作为对照,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4周后羊水指数(AFI)及围生期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死亡情况.结果:滋阴活血结合补液组治疗前、治疗1周、4周后AFI分别为(4.67±0.26)、(7.51±0.87)、(6.69±0.70);补液组为(4.65±0.22)、(6.75±0.88)、(5.64±0.71);对照组为(4.68±0.27)、(5.18±0.58)、(5.02±0.42),两治疗组治疗1周、4周后AFI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滋阴活血结合补液组与补液组治疗1周后AFI增加量无差异,但4周后滋阴活血法结合补液组AFI增加量优于补液组.滋阴活血结合补液组胎儿窘迫、剖宫产构成比分别为14.3%、38%,低于补液组的42.8%、71.4%(P<0.05)和对照组的61.5%、76.9%(P<0.05);三组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死亡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滋阴活血法结合补液治疗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可增加其羊水量并减少胎儿窘迫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其机理可能与中医滋阴活血法可改善胎盘功能有关.
作者:曾倩;张红霞;赵新然;崔潇华;孙敬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虽然由于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乳腺癌出现复发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治疗相当困难.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晚期乳腺癌(MBC)的治疗进展,深入探讨MBC的合理治疗策略和手段,以期规范MBC的治疗,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徐兵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EVL)联合思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EVL+思他宁治疗,对照组给予EVL+氨甲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72 h止血率、1个月再出血率、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72 h内止血率为95%,1个月内再出血率为10%,死亡率为5%;对照组患者72 h止血率为80%,1个月内再出血率为15%,死亡率为10%.两组的72 h止血率、1个月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术联合思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效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帅峰;曹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提高烧伤的成功率累积经验.方法:本组44例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术,患者都能迅速平稳地渡过休克期,为医师的早期削痂植皮术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置管的护理.结果:治愈36例,死亡8例.结论:烧伤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桐;李蓉;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10例,对其结节的大小、钙化、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中微钙化、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强者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B超特征有助于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周云萍;邵迎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空肠代胃作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或肠功能障碍,均可缓解.所有患者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清蛋白、总蛋白量均增加.结论: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作者:湛建伟;苏国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08年10月~2009年9月收集到的14 750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2.82%,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为92.45%,静脉给药比例为32.92%.涉及抗菌药物6类,头孢菌素类及复合制剂使用多,占抗菌药物的62.33%.其次大环内酯类占26.33%,青霉素类及复合制剂占10.77%.联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23%,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抗菌原则,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欧阳仲毅;白帆;黄登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MTX)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A组302例术中使用MTX 30 mg 病灶局部注射,术后使用米非司酮口服;B组52例单纯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用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30 min;术中出血1~50 ml,平均10 ml;平均住院4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无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B组发生PEP 2例.A组术后米非司酮大使用剂量1 900mg,除月经复潮时间延迟,月经量稍增多,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康复快、PEP发生率低、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老年TURP患者随机分为等温组和室温组,各7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而室温组术中采用室温5%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毕时等温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室温组的体温和MAP亦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5.827、3.852、4.409,P<0.01);等温组术毕时体温显著高于室温组(t=12.914,P<0.01),而心率、MAP和ET-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温组寒战和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室温组(X2=30.179、5.833,P<0.01或P<0.05).结论: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有助于预防老年TUVP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凤鸣;曾伶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