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本研究对近年来中医古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文献进行了回顾.由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十分重视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等治法的运用,顾及了脑卒中后抑郁症气机郁滞,又同时存在瘀、痰等致病因素的病机,因此能够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
作者:郭超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HA)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至种的水平.方法:以分枝杆菌rpoβ基因编码序列为靶基因,应用PCR-RDBHA检测126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PCR-DNA测序为对照,对经PCR-RDBHA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分离株进行PCR-DNA测序.结果:126株临床分离株中,经鉴定115株(91.3%)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11株(8.7%)为NTM.NTM中,4株胞内分枝杆菌,1株堪萨斯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2株瘰疬分枝杆菌,3株脓肿分枝杆菌.11株NTM PCR-RDBHA与PCR-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PCR-RDBHA能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至种的水平,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后,提高了输液质量.结论: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及时解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有效保证静脉输液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尹相华;袁晓英;姜翠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赛庚啶、氯雷他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8.0%;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0%、84.0%.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收治的60例腹股沟复发疝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降低复发率.方法:局麻6例,硬膜外麻醉49例,全麻5例.复发疝嵌顿急诊手术8例,前入路手术39例,后入路手术12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1例.单纯缝合修补8例,单层轻质网片修补35例(41侧),重质网片修补8例,单侧巨大补片7例(8侧).结果:60例痊愈出院,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导尿11例,阴囊积液13例,经穿刺抽液后吸收,腹股沟区不适3例,随访3个月~8年再次复发2例.结论:再次手术是治愈复发疝的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中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接触可疑食物--猪肉的苫布和案板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分别从呕吐物、粪便、苫布和案板样本中检测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结论:根据本次食物中毒暴发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食物中毒暴发是因为猪肉被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所污染引起的.
作者:牛春荣;朱洪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淋巴囊肿诊断的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29个经囊液穿刺证实的淋巴囊肿超声声像图进行总结.结果:10个囊肿的囊壁显示清晰,壁薄,内壁光滑,可见线状强回声突起;19个囊肿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部分内可见带状分隔.结论: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对淋巴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成功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高渗性昏迷患者除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外,尽早施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血浆渗透压逐渐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意识恢复,救治成功.结论:尽早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救治高渗性昏迷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红英;王建红;倪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便性.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猪胰岛素治疗,对两组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使用1~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诺和灵方便、注射剂量准确、出现低血糖反应小、用量小、无副作用等,且血糖控制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优于普通猪胰岛素,而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剂量准确、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席海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β受体阻滞剂剂量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5月住院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96例,在积极处理诱因,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原β受体阻滞剂剂量减半组(50例)及全停组(46例),观察患者心衰预后.结果:剂量减半组病情进展15例,好转35例;全停组病情进展25例,病情好转21例,剂量减半组较全停组预后好(P<0.05).结论: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减量使用原β受体阻滞剂与停用相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时彦;刘丰;吴剑芸;张韶冈;黄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临床综合征,此病具有高热、关节痛、皮疹、咽痛、白细胞增高、肝损害、抗核抗体阴性、血沉加快、血培养阴性、血清铁蛋白阳性等特点,且常并发心包炎、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等.此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胡春英;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A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5例.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25 mg,2次/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脏功能、心脏事件及药物耐受性.结果:A组治疗后LVESVI、LVEDVI、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t=2.231,t=2.311,t=2.351,均P<0.05);A组治疗后LVESVI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t=2.312,P<0.05);两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t=2.345,P<0.05);A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较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312,P<0.05);A组和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10.2%和12.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郭乃火;亓华云;唐滔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HSP70在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SP70呈高表达.结论:HSP70的激活参与了早期流产的发病.
作者:李亮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招聘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形象,本文从医院形象对求职者的影响、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医院信息、招聘人员行为对求职者的影响、医院管理形象对求职者的影响、招聘环境对求职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招聘过程与医院形象的关系,提出招聘中常见的问题,后探讨了在招聘过程中树立医院形象的措施,建议转变意识、重视招聘人员的培训、尊重每一位求职者、努力美化可见形象.
作者:刘红阳;孙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对PC12细胞低氧缺糖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OGD损伤模拟脑缺血损伤模型,依托考昔的给药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 mmol/L,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结果:依托考昔(40~80 mmol/L)能增加OGD损伤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LDH释放(P<0.05).结论: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对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钱晓东;袁玉梅;曹恒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方案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结果: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1%、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4%、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时辰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显著,毒性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古扎努尔·尼牙孜;杨磊;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a1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B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2例).治疗组给予胸腺肽a1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疗程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和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等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a1联合阿德福韦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徐立昌;夏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胰岛素泵置入前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置泵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从治疗前的15.8~18.1 mmol/L下降至5.2~8.6 mmol/L,餐后2 h为6.5~12.3 mmol/L,效果明显.结论: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做好相应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彩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农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6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是农村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提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危险因素中,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居首位.
作者:王丽慧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