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素珍;黄艳莲;陆贻逊;黄桂雄;赵善民;晋玲;黄彦峰
高等中医院校学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文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中医院校在学风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不同角度加强和改进高等中医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方法及对策.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有相关性(r=0.469).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欣;刘力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便性.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猪胰岛素治疗,对两组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使用1~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诺和灵方便、注射剂量准确、出现低血糖反应小、用量小、无副作用等,且血糖控制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优于普通猪胰岛素,而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剂量准确、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席海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6例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需行气管切开外,其余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2%,平均插管时间35 s~4min,无心跳骤停和喉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与专业医师的操作技巧密切相关外,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程观察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倩;叶敏;李秀霞;胡玉燕;何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认识,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治愈27例,死亡5例.行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4例;行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宜行综合措施的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胆道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杨海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金芝;周国平;王清勇;刘玉泉;刘小卫;王敬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数据.结果:丹参川芎嗪的销售金额高.DDDs排序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丹参川芎嗪、苦碟子、灯盏细辛.结论: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中丹参川芎嗪占主要地位.
作者:王伟;梁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淋病性结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淋病性结膜炎的诊断是根据患者眼部临床表现及眼分泌物涂片、培养检查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阳性,局部滴眼药水或局部滴眼药水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淋病性结膜炎有效的方法.结果:126例淋病性膜炎通过眼局部或眼部治疗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疗效满意.结论:局部用青霉素溶液点眼是治疗淋病性结膜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蔡笃儒;林瑞云;招敏华;许少龄;侯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β受体阻滞剂剂量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5月住院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96例,在积极处理诱因,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原β受体阻滞剂剂量减半组(50例)及全停组(46例),观察患者心衰预后.结果:剂量减半组病情进展15例,好转35例;全停组病情进展25例,病情好转21例,剂量减半组较全停组预后好(P<0.05).结论: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减量使用原β受体阻滞剂与停用相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时彦;刘丰;吴剑芸;张韶冈;黄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前银杏达莫注射液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达莫.仅有个别报道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皮肤过敏等反应,一旦停药,患者症状立即消失,而银杏达莫所致过敏性休克甚为罕见.
作者:刘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药材因基源或人为等因素,常常出现用药混淆或掺假现象,为保证中药的准确使用,本文就半夏、白鲜皮、蒲黄、金钱草正品与伪品的性状作了详细比较.
作者:魏桂清;王英燕;栾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管理艺术在护士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相应的管理技巧和方法.结果: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及威信均得到提高,护理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强调管理艺术,可融洽科内人际关系,挖掘护士潜力,增强科室护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黄永红;曾令先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农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6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是农村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提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危险因素中,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居首位.
作者:王丽慧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成功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高渗性昏迷患者除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外,尽早施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血浆渗透压逐渐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意识恢复,救治成功.结论:尽早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救治高渗性昏迷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红英;王建红;倪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健康指导的内容、实施方式方法,使孕产妇正确对待妊娠、分娩及合并症,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产前门诊就诊的37 620人次孕产妇及住院的4 328名孕产妇实施健康指导的情况及体会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指导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及保健知识;减少孕产期合并症的发生;增强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促进母乳喂养.结论:健康指导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围生期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期合并症发生的危险.
作者:孙艳玲;刘继波;李金业;吕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对PC12细胞低氧缺糖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OGD损伤模拟脑缺血损伤模型,依托考昔的给药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 mmol/L,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结果:依托考昔(40~80 mmol/L)能增加OGD损伤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LDH释放(P<0.05).结论: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对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钱晓东;袁玉梅;曹恒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特点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病例60例,对其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根据受精卵着床部位、时间长短的不同有较大变化,早期诊断的关键首先是排除宫内妊娠,其次是双侧卵巢的显示对附件区包块来源的判别有重要作用,需强调动态观察.结论:超声检查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LC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现并发症7例,出血2例,中转开腹5例,置腹腔引流管90例.结论: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白宏治;张银峰;陈飞;高桂霞;翟云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本研究主要论述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应对措施,附子的药理分析以及炮制对附子所含生物碱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笔者对附子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作者:刘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t值分别为6.427、5.888、8.559、4.166,均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和术后镇痛次数明显低于开腹组(X2值分别为11.429、28.475,均P<0.01).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经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符三辉;田海清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