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娟
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学生对生理学有畏学心理及生理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针对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提出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并探讨了该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法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牛淑冬;赵堃;王滨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干燥综合征系一侵犯外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起病多数呈隐匿和慢性进展,在泌尿系的病变常见为间质性肾炎,可呈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以育龄期女性多发.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干燥综合征并发肾损害患者.
作者:万宏霞;吕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智;麦洪珍;蔡春葵;刘宝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GGT采用速率法,AFU、ALP采用酶法,AFP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56例、转移性肝癌组64例、其他肝病组50例与正常对照组77例血清标本中GGT、AFU、ALP及AFP含量,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GGT、AFU、ALP、AF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7.7%、78.9%、85.6%、65.3%和70.3%、45.4%、80.3%、57.3%,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82.6%,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GT、AFU、ALP及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梁伟;陈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固肾化瘀涤痰法予自拟方加减,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高血压有独特的优势,效果优于单纯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作者:潘颖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10例(12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4例62只眼),丝裂霉素C组(56例64只眼),术后随访6至12个月,比较两方法的疗效.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4.8%;丝裂霉素C组11例复发,复发率为17.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昕;崔珊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ADR报告414例,就年龄分布、产生ADR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癌药ADR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感染药、升白细胞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冷、胸闷,其次为骨髓抑制、腰背疼痛、发热.结论:ADR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加强宣传,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蔡晔芬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过敏原点刺试验中患儿不合作所采取的措施--使用过敏原点刺试验手臂固定托对点刺试验影响的观察.方法:采用对照研究,2009年7~8月未使用手臂固定托设为对照组,2009年9~10月使用手臂托设为实验组.评估两组过敏原点刺试验操作所用的时间、操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问题.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操作可行性明显提高.结论:点刺试验手臂固定托使用后能显著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点刺试验结果的误差率和操作失误率.
作者:章国梅;周武军;周红;章军霞;邰贤凤;杨月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2005年8月~2008年5月12 984例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者身份以患者居多,占76.0%;咨询内容以药品名及适应证为主;咨询方式多为窗口咨询;解答方式以直接回答为主.结论: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提高药学人员业务能力,并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作者:汪林;刘晓艳;赵环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麻黄止嗽胶囊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先用阿奇霉素0.5 g和病毒唑0.2 g一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混匀后每天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止嗽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芝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弥漫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复习.20例患者全部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Ⅱ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特点,20例病例均表现为相等、长T1、长T2信号,肿瘤没有明确的肿块形成.可累及1个或多个脑叶,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MR能够明确肿瘤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罡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期间给予戒酒和纠正心衰治疗,1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结论:对酒精性心肌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戒酒和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作者:马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的临床救治情况,结合经验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0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32例出现反跳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有明显先兆症状患者均在立即确认出现反跳后,接受积极治疗,治愈27例,死于肺水肿2例,脑水肿合并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2例.结论: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中应早期彻底清除毒物,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静脉给药以期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危重患者应及时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与怡开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根据患者情况及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实验组采用怡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CR、BP指标,但实验组在降低UAER、CR方面作用更加明显(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应用怡开和厄贝沙坦,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许福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出现毒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ⅪC异常毒性检查法,按照尾静脉注射给药法试验,平行检测不同厂家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和不同浓度的丙二醇溶液的毒性反应.结果: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和其中所含丙二醇的量呈正相关.结论:丙二醇对于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有很大影响.改进铜剂工艺.加强对制剂辅料的监管非常必要.
作者:周永标;潘卫松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3名精神科护士和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培训.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创造性思维测验、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和案例分析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创造性思维测验、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护士案例分析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性思雏训练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志祥;张轶杰;王琦珠;马润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并制定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在我市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外来儿童普查资料进行了解,统计分析儿童计划免疫的具体情况.结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管理方法.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积极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了流动人口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对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方法:HBsAg、HIT(1+2)采用EUSA法,ALT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MOR、MAMP采用胶体金法.结果:726名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不合格194人,不合格率为26.72%.其中,HBsAg阳性59人,不合格率为8.13%;ALT不合格51人,不合格率为7.02%;尿红细胞不合格41人,不合格率为5.65%;尿白细胞不合格27人,不合格率为3.72%;尿蛋白不合格12人,不合格率为1.65%;吗啡(MOP)不合格3人,不合格率为0.41%;尿糖不合格1人,不合格率为0.14%;其中,14人HBsAg和ALT同时不合格,4人尿蛋白和白细胞同时不合格.结论:应征男性青年的健康状况堪忧,应加强防病意识.
作者:李雪兰;余永雄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实施夜间护理二线排班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由4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承担夜间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落实.结果:夜间护理二线排班使夜间护理安全与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护理二线排班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