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春;闵怀伍;任玎;刘亮;王建洲
断层解剖学是目前新兴的一门解剖学,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开展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既提高学生解剖学实验技能,又加强医学生对后继临床课的学习和应用,是我们在断层解剖学实验体系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实践.我教研室采用了一些方法改进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供国内外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姜杨;侯继野;沈雷;李永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来121例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15例;死亡6例.结论:外科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高,死亡率高,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利军;粟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20世纪初至现今,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随着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
作者:张祥云;马洪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1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测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降低胆红素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奕梅;黎燕玲;黄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疗效确切,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应全面、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汪砚雨;董平栓;李转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术前负性情感产生的相关因素,完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调查83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负性情感产生的相关因素,开展有的放矢的护理对策.结果:恐惧、紧张、焦虑、担忧等均超过50%,为患者术前主要负性情感,采取护理对策后患者情绪稳定,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结论:开展针对性的术前护理是保证患者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巨刺加刺络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巨刺加刺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在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巨刺加刺络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罗文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在治疗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磷霉素钠6 g、静脉滴注作为治疗组,与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磷霉素钠的临床治愈率为85.71%,对照组左氧氟沙星临床治愈率为89.71%,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霉素钠可以作为临床有效治疗尿感的可选药物之一.
作者:王志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 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作者:何慧洁;王慧敏;张冬;赵刚;王春娜;马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临产过程中,持续性枕横位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进一步探讨持续性枕横位的l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对临床过程中发生持续枕横位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产程滞缓或阻滞(26.16%)、继发宫缩乏力(28.03%);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6.56%.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降低因产科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黄蓉;洪秀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局部用药治疗炎性肺实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91例炎性肺实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5例,选择病例均经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诊断为炎性肺实变.观察两组患者病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胸部x线或胸部CT下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4周治愈率为95.83%.对照组4周治愈率为7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炎性肺实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康娟;刘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端粒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酶反复扩增法(TRAP)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法检测Hp,两种方法均阳性即可诊断Hp感染.结果:胃癌组织、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43.3%、35.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36.6%、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Hp阳性者发生端粒酶阳性的危险性是Hp阴性者的6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萎缩性胃炎组OR=0.3,差异无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组OR=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与端粒酶阳性检出率随病变加重而增加,Hp感染在诱导端粒酶活性、导致癌变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鹏;于泽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道炎的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在治疗中能加快局部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玉珊;任兰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方法:把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临床上分为心气虚血瘀证、痰浊痹阻证、心阳虚衰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心阴亏损证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针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有效率达到85%以上.结论:此方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8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88例患者均在术后2~4周出院.结论:积极做好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木好;李爱娣;胡玉燕;李敏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4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结石残留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术后15 d内出现梗阻性黄疸,8例经T型管造影发现结石后,经胆道镜取石.22例于术后1年内出现胆绞痛.结论:对残留结石的预防可以通过术前检查,术中多途径探查胆道等,避免胆道二次手术.
作者:马耀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患者用蒙药那如-3治疗66例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截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蒙药那如-3治疗组(B组),每组33例.A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加蒙药那如-3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ASI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减压改善率及检测血SOD、LPO、EGF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B组患者损伤脊髓减压改善率、ASIA评分得分及SOD、EGF、LPO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后手术及营养神经治疗并联合蒙药那如-3治疗效果好.
作者:布林白乙拉;罗利民;陈继铭;宋晓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减少对患者的打扰,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尝试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多媒体进行中医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以患者提出的主诉为中心,通过问与答,引导学生对专科疾病进行诊疗;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直肠指检、肛门镜检等专科检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罗维民;李玉英;詹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眼用微乳含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眼用微乳的含量.同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眼用微乳的含量符合规定,初步稳定性表明该制剂稳定.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眼用微乳符合质量控制要求;HPLC法简便、快捷、灵敏,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铭勇;徐景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出血48 h内行胃镜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新鲜出血、白色血栓或血痂),阳性率为86.5%,其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5例(67.3%),胃溃疡出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5例;另有7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总数的67.3%;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占总数的32.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重要的原因.治疗时更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刘士杰;张凤驰;范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