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川苏;何芳
包皮过长、包茎是男童的一种常见病,应用塑料套环切除小儿包皮是近年来的新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无需缝合及术后护理容易等特点.我院门诊手术室2002年6月~2008年10月,接诊塑料套环施行小儿包皮环切术1 180例,门诊随访效果满意,其中2例术后出现阴茎水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川苏;何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例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贫血者输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加重者输血小板,合并感染、发热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部分加用康力龙及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如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则按原发病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7例反复多次住院,死亡11例,其中,5例死于贫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死于全身衰竭,2例转化成急性白血病死亡,病死率为55%.结论:骨髓纤维化简张髓纤是骨髓造血细胞受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和骨质增生,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多见于成人慢性白血病之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独立性疾病.
作者:徐晓燕;翟小琳;吕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将我院肾消耗病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夜尿增多,肾功能异常半月来诊,于2008年8月7日入院.无长期服药、泌尿系感染、眼干燥等病史.家族史:父母体健,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父母双方各有一同胞幼年早夭.
作者:原丽伟;王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将我所收治的以腹泻、瘙痒为早期表现的原发性肝癌1 例报道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反复腹泻、皮肤瘙痒3个月前来我所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泻,为黄色不成形或稀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每日4~5次,偶尔腹痛腹胀,但可自行缓解,无发热及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阵发性难以忍受的顽固性瘙痒,无原发皮肤损害,影响夜间睡眠.
作者:王细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8年的住院病例40例,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上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果:小儿肠套叠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为14.6~34.8 cm,RI为0.48~0.88.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宋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输液按临床应用配伍,考察室温下12 h内溶液的pH值及外观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头孢吡肟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配伍后,6 h内基本稳定;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8 h内含量分别降至96.11%、97.06%和96.51%.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可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用完.
作者:刘诗琼;王文渊;李世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它在治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对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中药的用量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中药不良反应时常发生,给患者健康带来了危害.
作者:杨辉;陶永贞;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性肺结核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00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抗痨凝胶治疗的方法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积极护理,痰菌涂片阴转率基本达1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性肺结核有效可靠,积极的护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藤素片治疗急件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两年来住院和门诊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组是黄藤素片组,对照组是呋喃妥因组.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结论:黄藤素治疗急性膀胱炎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春艳;张艳;史伟;龙彦;魏文会;范玉仙;樊峰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作者:魏雪芳;杨琍琦;邵宜波;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高压氧治疗组每天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每次60 min,20次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加高压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前临床冠心病诊断流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不利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与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新型检测技术的涌现,使得冠心病的诊断向着早期、方便、安全、无创、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等方向发展.2008年的相关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和新的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有可能改善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发现,更科学地指导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吕树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血脂康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36例患者,给予氟伐他汀40 mg/d,服药4周;血脂康胶囊0.6 g/次,2次/d,服药4周.结果: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62%.明显降低了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氟伐他汀、血脂康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的理想用药.
作者:王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难治性溃疡治疗的胃镜下对比观察,了解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对难治性溃疡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件难治性溃疡(无论症状如何)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雷贝拉唑治疗组与奥美拉唑对照组.两组均用四联根除HP法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分别记录胃镜下溃疡面大小及分期,并对其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评价.结果: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为82.2%,奥美拉唑组为4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 9).结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在治疗难治性溃疡上有非常好的前景,如应用早期PPIS治疗效果不佳时,不妨改用雷贝拉唑治疗.
作者:肖云元;艾金刚;高星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59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平;陈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初步了解起搏器的常见故障及原因.方法:对1例WI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功能障碍的分析.结果:两次功能障碍都表现为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但原因及处理方法不同.结论:加强对起搏器的监测,及时准确判断起搏器的故障,及早作出处理.
作者:曲迎军;于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montelukast)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131例CVA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和酮替芬;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总疗程3个月.观察疗效,随访6个月,追踪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复发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1%,复发率为17.62%,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把握护患沟通技巧,通过护士与患者更好的交流,为护士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
作者:袁红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方式.结果:5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5 min;随访6~12个月,肾积水减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我们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免疫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萍;马晓君;牟东珍;梁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