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鼻出血60例临床分析

刘光华

关键词:鼻出血,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难治性鼻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结论:熟悉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运用鼻内镜可准确发现出血部位和局部情况,选择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灵芝药理作用研究

    灵芝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能治疗多种疾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30年来对灵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华;唐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脑性瘫痪(C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CP患者的MRI临床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中MRI显示颅内异常15例(88%),其中轻中度脑萎缩5例,包括弥漫型3例,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有2例脑萎缩病变与其他脑部病变并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3例,其中,1例合并弥漫性脑萎缩,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先天畸形3例,包括灰质异位1例、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5例,其中2例合并脑萎缩,2例与其他的脑实质病灶并存,1例单独出现;脑软化灶2例,其中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1例合并轻度脑萎缩;基底节异常信号3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皮层梗死病灶2例,其中1例合并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患儿MRI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高度的空间及组织分辨率,能了解脑组织精细的解剖结构,为寻找CP的病因,显示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CP的解剖模型提供足够依据.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并具有良好的抗菌后效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的抗生素.但随着近年来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日渐增多.现将近年来在我院出现的以及医药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加以整理研究.方法:选用近年来我院实际出现的几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该药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并总结了数种不同类型的相关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并非人们初认为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少.在实际应用中医药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观察、防范,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兆丽;刘屹;王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100例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设100例为治疗组,即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PaO2、PaCO2及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并影响整个病情的预后,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作者:邹达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藤素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藤素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两年来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组采用黄藤素片,对照组采用复方新诺明.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结论:黄藤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

    作者:吴春艳;张艳;史伟;龙彦;魏文会;范玉仙;樊峰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柴胡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正常组,模型组,柴胡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6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柴胡总皂苷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的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的含量,能明显降低血清HA、LN、PCⅢ含量.结论:柴胡总皂苷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黄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作用.方法:60例上肢手术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为0.375%的罗哌卡因组,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组,行肌间法臂丛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起效时间短于Ⅱ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长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阻滞神经带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阻滞.

    作者:陈壁;邓玫;李剑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吴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2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再障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例,合并低蛋白血症8例,贫血性心脏病1例,产后并发5例产褥感染,1例颅内出血死亡.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再是妊娠的禁忌证,严密的妊娠期治疗方法,密切产程的观察和处理,防止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可以使大部分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得到康复.

    作者:郑学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干预.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阴式剔除术40例(经阴组),经腹手术患者40例(经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疼痛程度.结果:经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20±5.05)h,大于经阴组的(16.25±3.90)h(t=2.445,P<0.05);经腹组住院天数为(9±1)d,高于经阴组的(6±1)d(t=2.341,P<0.05),经阴组疼痛程度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为20例(50.0%)、15例(37.5%)和5例(12.5%),低于经腹组的10例(25.0%)、18例(45.0%)和12例(30.0%)(χ2=3.98,χ2=3.89,χ2=3.86,均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

    作者:谢晓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期处在生物感染、空气污染、辐射、噪声、身心危害的环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结合我院实际,通过总结、分析、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护士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作者:赵希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题式教学的探索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理论体系复杂且实践性强,单纯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课题式教学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苏青;臧志和;钟玲;宋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脑垂体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23例经鼻蝶窦入路行脑垂体瘤切除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23例脑垂体瘤切除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术前症状在术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垂体瘤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及时、准确地配合好术者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韩喜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静点脉络宁引起过敏反应3例临床报道

    近几年临床还常用脉络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四肢急性动脉栓塞症、糖尿病坏疽、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等[1].近年来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心悸,但难以忍受的腰酸腰疼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秋贵;赵新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乳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乳腺切除术患者,其中乳腺肿物患者18例,乳腺小叶增生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和Ⅱ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Ⅰ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Ⅱ组丙泊酚2 mg/kg、氯氨酮1.0 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 mg/kg、氯胺酮2 mg/kg.术中根据体动及MBP、HR、SpO2及RR变化调整丙泊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BP、HR、SpO2及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诱导后Ⅰ组MBP、HR、RR显著降低,Ⅱ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Ⅰ组苏醒躁动,精神障碍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李素梅;王玉宏;徐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1例食管癌胸腔镜下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成功完成30例VATS下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结论: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秋佳;杨宝玉;高英宏;邹娇;高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控制的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控制体重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研究组(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两组显著不同,研究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的控制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掌握控制体重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营养观,以运动和控制饮食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闵丽华;张潇潇;吕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8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改变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与胆囊声像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胆囊声像图改变并进行对比.结果:随着原发病的好转和肝功能的恢复,胆囊病变声像亦逐步转为正常.结论:常见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囊异常声像与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转归相关,不需按细菌性胆囊炎治疗.

    作者:刘艳玮;赵莉;谭枫;庞湃;赵延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方法检测尿隐血和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目的:为临床检测尿红细胞提供简便、准确、客观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尿干化学法、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镜检法三种方法对500例尿样同时进行检测.结果:三者结果不完全相符.结论: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值得临床推广;干化学法适合作为筛选方法;镜检法可作为仪器法和干化学法的有力补充.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