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梦山
目的:研究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后续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43例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75例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患者中,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普通静脉输液患者,而平均住院天数、住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患者.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操作技术.
作者:杨慧;高建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开展的影像辅助的小切口直视(VATS)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1例,女2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3例.Ⅰ期26例,Ⅱ期21例,Ⅲa期5例.全部患者创口Ⅰ期愈合出院.结论:VATS肺癌手术能为基层医院开展全腔镜肺叶手术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但传统开胸手术技巧仍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随手术潮流,而更应该加强传统开胸手术训练,在一定的技术成熟基础上逐步开始腔镜手术训练,熟练完成影像辅助的小切口直视手术后,有选择性地过渡到全腔镜肺癌手术.
作者:龚军;钟琰;曾庆武;李志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10例,在上颌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观察第一磨牙的位置改变.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果: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成功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正侧貌改善明显,第一磨牙位置稳定.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可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
作者:房凌云;冯伟;宫兆宇;王道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宫颈刮片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及各年龄段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为女职工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取648例宫颈刮片,染色、分级,并对可疑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为35~45岁与35岁以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37,P<0.05);>45岁与<35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362,P<0.05);而35~45岁与>45岁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5岁以后为宫颈癌高发年龄,随年龄增大癌变几率增多,妇科检查是保证妇女健康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期检查对及时诊治妇科疾病是必要的.
作者:刘春灵;黄月丽;杨旭;孙春旭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技术及硬化剂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加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爱志;高立卉;陈雁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58例的急救患者经应用呼吸机人工气道通气治疗.结果: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气道感染及损伤的发生,使抢救成功率达到82%.结论: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规范化气道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作者:孙君红;刘喜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本刊讯 8月12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表示,目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工作进展顺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结果:98例患者中,死亡10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原性休克5例,心力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提高患者对AMI的认识,丰富临床医师的经验,及时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测血清心肌酶学,密切记录观察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小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69例(73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6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共有73个动脉瘤,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5.8%.术中10例破裂出血,占13.7%.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作者:崔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0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在随访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在正常范围(<4μg/L),8例存活至今,1例死于骨转移,1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肿瘤的体积和分化程度等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张盼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总结性分析72例ADEM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72例ADEM患儿经住院期治疗后,临床治愈20例;症状明显好转26例;10例经住院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经治疗逐渐恢复正常:16例昏迷患儿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ADEM临床表现多样,致残率高,应早诊断,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郭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干缺血发作与梗死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常见的多发血管狭窄部位及其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6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DSA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的患者.分析后循环病变常见的血管狭窄部位、侧支代偿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干梗死患者12例,均行内科治疗,死亡3例,1例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其余患者均残留轻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4例,9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行内科治疗;1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患者发展为脑干梗死,终死亡;2例单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及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仍反复头昏发作;1例基底动脉尖狭窄者出现中脑梗死,面积较小,终遗留一侧动眼麻痹.结论:单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及后交通动脉开放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双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与基底动脉狭窄者临床表现较重,尤其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者,单纯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玉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我们对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特色融入到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牵引及体位护理以及伤区及引流管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结果: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规范治疗和以上方法护理后,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复查拍片也均显示断端对位对线及力线良好,内固定牢固无移位,骨折局部稳定.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使并发症和后遗症大大减少,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的不同阶段对体检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宣教、重点宣教、群体宣教,从而引入健康教育的理念.结果:体检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结论:科学地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预防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体检中心的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周贵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颗粒溶出度的方法.方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转速为75 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量,检测波长为255 nm.结果:在5~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RSD为0.21%(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头孢拉定颗粒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程红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2008年外科住院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分别给予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随访0.5~1.0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传统疝修补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结论:传统疝修补术将正常解剖部位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不符合外科手术的原则.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蒋仁锋;曾凡勇;曾庆志;田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了我院16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讨论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征象.总结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及诊断方法.结果: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为常见.结论: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结合X线和(或)CT检查征象等可以对作出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可尽快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曾令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0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患者中,眼球摘除11眼,无光感18眼,视力<0.05者5眼,0.05~0.30者66眼,0,40~0.50者25眼,0.60~1.00者85眼.视力<0.05和眼球摘除者主要原因是眼球破裂、严重的视神经损伤、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穿通伤、球内异物、眼球萎缩、角膜白斑等.结论:一旦发生眼外伤,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延误治疗将使眼外伤危害加深.
作者:吴睿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结果:全膀胱切除时间7~11 h,术中出血1300~2500 ml,5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安庆市1~3月散发的139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虽然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夏季,但安庆市冬、春季仍有散发病例,发病人群以小于3岁儿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皮疹,重症病例罕见.结论:早发现、早治疗、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陈斌;李晓春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