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艺;张冬英;言纲
目的:探讨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术式特点及母儿预后,控制产科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17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行子宫全切除3例,子宫次切除14例.胎儿死亡5例,存活12例.结论:子宫切除手术是临床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加强围生期保健,可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姜源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以便开展人工流产后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流发生率,保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意外孕娠妇女进行面对面咨询、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原因中有43.75%是未避孕造成的;56.25%为避孕失败情况造成的;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7.04%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她们的避孕知识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晓率低;对人工流产能引起的并发症有34例完全不知道;22.92%的妇女为多次人工流产;21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为她们提供避孕节育服务,20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生殖健康服务;人工流产妇女对在人工流产术后的要求非常高,非常需求安全、无痛、无并发症分别为47例、45例、42例;28例选择咨询交谈的形式来提供服务.结论:积极地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随访,保证节育器的有效性,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
作者:赵娟;卢头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发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小儿感冒颗粒治疗.观察退热、祛痰、止咳和消除咽部疼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恢复天数、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儿宁颗粒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作者:赫淑倩;胡清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治疗的骨科手术围术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20例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治疗的骨科手术围术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达目标血糖的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并发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CSII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使血糖控制更快、更平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是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术期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
作者:梁江声;余楠生;卓超洲;黄必留;谭加群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分析12例以虹膜炎继发青光眼行滤过术后出现前房积脓病例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医生、护师反复询问病史及检查诊断为白塞氏病,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结果:患者前房积脓消失.结论:Behcet病大多数的眼部表现是前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的坏死性血管病变亦常见,而前房积脓是Beheet病眼部的一个特征.
作者:郑锦华;刘国家;贺冰;胡晓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国内外腕舟骨骨不连患者日益增多,治疗的手段也很多.本文就其治疗手段进行了阐述.
作者:滕加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区域灌注疗法对细菌性肝脓肿前期(急性期炎症感染尚未形成液化区)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6例未液化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为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分别观察患者肝区疼痛情况、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及B超检查肝脏局部感染灶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无感染灶液化病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全身加区域灌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新方法,且操作简单、有效,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志;孙杰;桂明亮;姚继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在严密监护下行常规治疗,另外将生大黄加入水煎煮后胃管内注入,3次/d.结果:并发症者占同组总数的26%,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为2~4 d,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3 d,腹胀缓解平均时间为2~6 d,平均住院时间(22±8)d.结论:该疗法明显降低了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并发症,缩短患者腹痛、腹胀和住院时间,且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亚珍;宦迎春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验光配镜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远视性弱视儿童经散瞳检影、复查配戴矫正眼镜,同时行遮盖、红光闪烁治疗以及精细目力训练,定期复查,调整遮盖比例和戴镜度数.结果: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戴镜年龄、戴镜时间、远视和弱视类型有关.结论:早期发现,早期配镜,早期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李丽伟;关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对人丁流产术后月经不调的防治效果.方法:100例手术的育玲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妈富隆,观察人工流产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经量、周期状况、不良反应,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月经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妈富隆,减少术后出血时间,有利于月经恢复和维持正常月经,降低生殖道感染率,可有效避免未转经再次妊娠,降低反复人工流产率.
作者:黄秋连;张菊香;江萍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局部麻醉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在门诊预约的进行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高轶;周文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哑叶酸钙(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L-OHP 130 mg/m2静滴3 h,第1天;CF 200 mg/m2静滴2 h,第1~5天;5-FU 300 mg/m2静滴4~6 h,第1~5天;28 d为1个周期,行4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中,完全缓解(CR)2例(8.6%),部分缓解(PR)9例(39.2%),稳定(SD)10例(43.4%),进展(PD)2例(8.6%),总有效率为47.8%.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L-OHP联合5-FU、CF组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化疗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琨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肠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144株肠球菌鉴定到种,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到的肠球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标本分布以泌尿道标本为主.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喹诺酮类耐药性已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率已达50%以上.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1例和屎肠球菌2例.结论:肠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且呈多重耐药,应定期监测其耐药情况,预防和控制医院肠球菌感染.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DIC患儿随机抽取63例设为治疗组,2004年5月~2006年4月收治的DIC患儿随机抽取60例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抗凝、抗纤溶、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微循环)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瓶),每日2次,静脉滴注.动态观察出血、栓塞等临床表现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45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有效24例,无效36例,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提高DIC患儿抢救的成功率.乌司它丁是治疗DIC的有效方法,有推广应用的必要.
作者:全惜春;靳晓利;刘杨 刊期: 2009年第33期
断肢(指)再植术是通过显微镜外科手术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指)体的血管、骨、神经、肌腱、皮肤整复以恢复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通过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使患者尽可能地保留肢(指)体.
作者:李顺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12 cm×0.1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1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行电生理、肌纤维截面积、肌肉湿重及运动终板面积的检测.结果:桡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传导速度加快,肱三头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值逐渐加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肱三头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侧吻合能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并能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
作者:陆大明;张振文;陆振良;徐雪平;张洪泉;王毓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替加氟、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肠癌的疗效.方法: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注,d1;甲酰四氢叶酸钙100 mg/m2,静脉滴注,d1~5;替加氟20 mg/kg,静脉滴注4~6 h,d1~5,21 d为1个周期.结果:本组患者中,CR 1例,PR 12例,SD 14例,PD 5例,总有效率为40.6%.初治有效率为45.4%,复治有效率为38.1%,胃癌与大肠癌有效率分别为41.7%和37.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草酸铂联合替加氟及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方案疗效肯定,经济实用,毒性可耐受.
作者:康健;杨金龙;张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具有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本文从临床路径的涵义着手,对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分析,并且对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临床路径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作者:高歌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1.7%和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125/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104/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缓解、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作者:童琴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63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介入手术治疗成功61例(96.83%),术后腹膜后血肿和气胸各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护理处理,对心血管介入术的顺利完成,预防或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麦丰 刊期: 200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