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晋军;李彦树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治疗效果、手术适应证,以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36例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并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22例作比较.结果:36例子宫肌瘤均成功经阴道剜除,无一例膀胱、直肠及输尿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尢显著性(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均较腹式组短(或轻)(P<0.01).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剜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而经腹手术适应汪更广,剔除肌瘤数目町以更多,直径更大.
作者:周广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为提高医院自制制剂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我们使用FOXBASE语言,独立编写了自制制剂管理软件包,对制剂原材料、成品的购入及使用、消耗实行微机管理.实现了制剂室成本核算及收益情况实时监控的微机化管理.
作者:王红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入院治疗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2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32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20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问没有显著增加.结论: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件血小板减少性紫(immuno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龙珍珠玛;郎涛;王燕;徐全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本文主要从临床药师应具备的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的全程性,与医、护、患多方沟通的深入性,本科室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熟悉掌握的彻底性,临床药学服务质量需要不断提高的长期性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笔者在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和经验,旨在与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同行们进行交流,以更好地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作者:刘颖;张艳华;宁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发现肝性脑病先兆,通过护理干预,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18例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除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肝昏迷自动出院外,其余16例患者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及时发现诱因,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苗永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危险性较高,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金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肥胖人群炎症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0例肥胖人群和160例非肥胖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脂、血糖.结果:肥胖人群血浆CRP和Fg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人群,并与FPG、2hPG、BMI、TG、LDL-C、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肥胖组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肥胖人群已出现炎症表现,CRP和Fg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多,癌性疼痛也越来越多.据资料统计,87%的癌症患者在病程进展到中期以后出现中等程度或剧烈疼痛.
作者:王振友;刘淑清;孟祥光;邱同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本研究对睾丸扭转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拟探讨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张琳郁;赵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2005年5月~2007年2月共完成活体肾移植手术22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宇程;徐行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受到原料药需求量小、价格不断下行、附加值低的限制,原料药企业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成长瓶颈.通过制剂转型,原料药企业打通了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巨大的市场和需求的稳定性解决了原料药企业因为原料药价格波动引发的业绩波动.
作者:兴业证券研究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两个品牌的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效果.方法:8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国产和合资生产两个品牌的卡托普利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26%、86.3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成本分别为3.02元、750.60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品成本有显著性差异(P<0.01),国产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经济性较佳.
作者:张生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及件别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人,患者于发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与患者同步采血.分别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次采血后均在2 h内完成全部指标测定.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减少更为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高血黏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血液黏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紊乱,有可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作者:张艳晨;张晓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方法并观察纤溶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详细分析60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将应用纤溶抗凝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调查28例未用纤溶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核磁共振(MR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早期纤溶抗凝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缓解、体征恢复、痊愈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和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滕国志;李东群;王冶;张月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医院药房信息系统作为HIS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对医院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门诊药房近几年的实际应用,阐述该系统的科学、便捷、高效的作用,同时就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该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其效.
作者:赵新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除对症治疗外,更需要加强护理,尤其是消毒隔离及健康教育,并严密观察用药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俊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对我院1993~2007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归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39例ADR涉及中西药品共82个品种,其中,重度15例(6.28%)、中度34例(14.22%1、轻度190例(79.50%).中两药注射剂共64个品种203例,占总例数的84.94%.变态反应142例,占总例数的59.41%.其中严重者11例,占严重例数的73.33%(11/15).结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为ADR总例数的59.41%(142/239).经皮肤试敏阴性后,仍发生变态反应的有31例(青霉素类16例,头孢类14例,维生素B1注射液1例),占总例数的12.97%(31/239),占变态反应例数的21.83%(31/142).提示医生对有变态反应的药物品种,在临床应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可能出现的潜在致敏条件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②注射剂型ADR发生率高,为ADR总例数的84.94%(203/239).反映了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醒医生和患者要慎重使用注射剂,对能用口服和外用制剂治疗的疾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适宜的用药途径,减少ADR的发生.防止患病的机体再受到药物的损害.
作者:段锡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在乳腺切除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的作用,为围手术期乳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4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在常规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理解显著提高,心理负担明显降低.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周茁;李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1].由于本病的诸多特点,在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
作者:白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