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护理

白晓凤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康复, 护理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1].由于本病的诸多特点,在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1例报告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危险性较高,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金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完善我国医疗纠纷诉讼调解机制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也由于其具有的种种优点而备受推崇.到目前为止,诉讼仍然是我国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进入到医疗纠纷诉讼中的案件,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失的,这必然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调解的实践,我国应当建立起审前的调解制度,由审理本案法官以外的专业人士组成,对纠纷的解决进行合理的分流.

    作者:周瑶;张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肠重复畸形误诊为盆腔囊性肿块1例分析

    肠重复畸形是较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重复畸形,其发病率低,病理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作者:肖正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两个品牌的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两个品牌的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效果.方法:8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国产和合资生产两个品牌的卡托普利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26%、86.3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成本分别为3.02元、750.60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品成本有显著性差异(P<0.01),国产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经济性较佳.

    作者:张生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硬膜外间断注药和微量泵持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间断注药和微量泵持续给药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但在第一产程结束时及时停止给药.其中,60例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实施无痛分娩者为研究组,25例分次给药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不同产程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第一产程差异无显著性,第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微量泵持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于产程及母婴均无影响,较硬膜外间断注射镇痛效果更完善,满意,副作用更少.

    作者:李鹏;李传定;陈丹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拟解忧安神汤治疗卒中后抑郁72例疗效观察

    卒中后抑郁(post-stri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临床上除脑卒中固有的各种症状外,尚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

    作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护理人员配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摆在了医院护理管理的首要位置.本文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病区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高职称人员少,未能体现按职上岗等问题,提出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增加病区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完善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等措施,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素质,争取在原有护理人员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医疗改革的要求.

    作者:赵敏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体会(附2例报告)

    我院2005年5月~2007年2月共完成活体肾移植手术22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宇程;徐行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993~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我院1993~2007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归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39例ADR涉及中西药品共82个品种,其中,重度15例(6.28%)、中度34例(14.22%1、轻度190例(79.50%).中两药注射剂共64个品种203例,占总例数的84.94%.变态反应142例,占总例数的59.41%.其中严重者11例,占严重例数的73.33%(11/15).结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为ADR总例数的59.41%(142/239).经皮肤试敏阴性后,仍发生变态反应的有31例(青霉素类16例,头孢类14例,维生素B1注射液1例),占总例数的12.97%(31/239),占变态反应例数的21.83%(31/142).提示医生对有变态反应的药物品种,在临床应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可能出现的潜在致敏条件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②注射剂型ADR发生率高,为ADR总例数的84.94%(203/239).反映了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醒医生和患者要慎重使用注射剂,对能用口服和外用制剂治疗的疾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适宜的用药途径,减少ADR的发生.防止患病的机体再受到药物的损害.

    作者:段锡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clrome,ARDS)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对收治的胸外伤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26例并发ARDS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呼吸频率≥28次/min或<10次/min、入院时血压<90/60 mmHg、PaO2<60 mmHg、PaCO2>50 mmHg、有呕吐误吸史、血气胸量≥2 000 ml、肋骨骨折≥5根、有肺部并存病、ISS≥16是胸外伤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呼吸频率、入院时血压、PaO2、PaCO2、呕吐误吸史、血气胸量、肋骨骨折、肺部并存病、ISS值是胸外伤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常清;丁卫忠;王鹏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46例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同时患胆囊炎和阑尾炎的患者46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观察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40~100 min,胃肠功能在5~20 h恢复.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是治疗胆囊炎和阑尾炎的较好手术方式.

    作者:李观华;张慧;许桂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护理部在医院中的作用

    从护理部主任的实践过程和积累经验入手,着重分析新形势下护理部的职能应在培训、考核、监督、指导、控制方面予以加强,发挥护理部的作用,使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康克娟;郑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胶囊治疗,每次5粒,每日3次,疗程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胡文兴;李荣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1].由于本病的诸多特点,在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

    作者:白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应用于妇科附件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妇科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腹壁血管、肠管损伤及尿道等损伤,术后无一例发热.与同期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有较明显的优越性.结论:随着麻醉和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应用于妇科手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晋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发现肝性脑病先兆,通过护理干预,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18例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除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肝昏迷自动出院外,其余16例患者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及时发现诱因,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苗永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临床医学院保障教学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中取胜,已经是高校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本文详尽地介绍了作为医学院如何保障内部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钟亮环;冼绍祥;方熙茹;单丽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谈我院门诊药房微机系统的应用

    医院药房信息系统作为HIS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对医院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门诊药房近几年的实际应用,阐述该系统的科学、便捷、高效的作用,同时就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该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其效.

    作者:赵新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全身免疫功能及各脏器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可以出现各种慢性疾病.20%的老年人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出现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大通气量明显减少,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致肺气肿,甚者发展至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掌握老年人呼吸系统变化,研究对策,加强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晶;刘向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目的:验证一种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检验,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五种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且控制菌检查具有专属性.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可行.

    作者:赵金英;樊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