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郝东升;李树仙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病变的舒适护理.方法:对45例声带病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包括心理疏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恰当的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舒适护理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适需求,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梅芳;许谦;郑晓燕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作用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作用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7±17.50),(66.03±14.13)]、治疗后[(41.27±9.39),(38.93±7.6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培酮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作用、病程.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周子军;夏克志;杨开颜;许晓明;李松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配合美吡达、二甲双胍等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吡达、二甲双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GB、PBG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HDL-C升高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稍有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作者:程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m=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加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4%)优于对照组(80.85%),临床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副作用未增多.结论: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静;郝东升;李树仙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结论: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可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脏损伤.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震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频电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方法:206例患者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配合中频电疗法.将蒸好的中药袋并置放在颈部,输出电流为8-10 mA,20 min/次,1次/d.再用电脑中频电疗机将电极并置在颈椎部,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20 min/次,1次/d.结果:206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率为89.8%,好转率为7.2%,无效率为2.9%.总有效率达97.0%.结论:中药离子导人配合中频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侯利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人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7-10 d后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治疗.结果:疼痛缓解和改善是本组病例有效的反应,影像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血供状况,血管再通率高,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吕朝阳;李福亮;秦春堂;张铭芳;梁爱梅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现将肝左外叶向肝外生长巨大包虫1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左上腹肿物伴疼痛4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意间发现左上腹有一大小约5 cm×3 cm的包块.质地较硬.后来包块逐渐增大.并出现腹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体检:左上腹可见约6 cm×8 cm局限隆起,其下可触及一约10 cm×6 cm大小质地较硬的肿物,上界触不清,下界平脐,移动度差,有压痛.
作者:杨天照;顾亚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茧症并发肠梗阻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腹茧症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6例诊断为肠梗阻,3例诊断为腹部包块并肠梗阻.9例均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均切除包膜.另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再发肠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缓解.结果:9例均治愈,随访2~3年,全部患者均未再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腹茧症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以肠梗阻表现为主,有肠梗阻表现者宜行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部分或全部包膜切除,肠切除,粘连松解.
作者:马广友;张锦俐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凌国喜;荣阳;凌云;荣根满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不同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小儿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组(Ⅰ组)、氯胺酮伍用丙泊酚(Ⅱ组),观察并记录其平均诱导时间、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无论在诱导时对MAP、HR的影响,还是在小儿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上的影响都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儿全麻时以氯胺酮伍用丙泊酚优于芬太尼.
作者:钱亚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USA方法检测4 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依次为83.78%、74.7%、60.21%.HBeAg阳性模式组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eAg阴性模式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作者:王怀莲;岳枫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踝关节创伤康复器在足踝部深度烧伤患者护理时早期使用对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2~2007年深度烧伤合并踝关节烧伤的住院患者抽样88例,其中,早期使用踝关节康复器护理的68例,对照组20例未使用康复器,仅常规护理,比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使用组半年创面愈合后足跟正常着地,踝关节活动较好,足下垂等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踝关节康复器对足踝部深度烧伤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清华;吕淑珍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收集符合尿道综合征的女性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安定和谷维素片.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8%;对照组痊愈2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0%.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毛晓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疗效分析,探讨保守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静脉高营养及抗感染抑酸等非手术治疗情况,分析疗效.结果:患者为空腹穿孔,腹腔穿刺腹腔渗液不能抽出或较难抽出且少于5ml,住院时急性症状已缓解,无幽门梗阻及出血史,无感染性休克,可以行非手术治疗.结论: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尹殿云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总结20例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肺气肿合并肺炎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例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的X线胸片表现为网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的阴影,内掺有囊状密度减低区,占85%.从患者痰中检测出致病菌14株,其中,G-菌11株.G+菌3株.抗菌药物主要选用针对G-菌的抗生索,占所选用抗生素的68%.结论:认识X线胸片特点及致病菌特点对诊治肺气肿合并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主要选用针对G-菌的抗生素.
作者:谷平认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肝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他成分醇提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挥发油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以人参皂苷Rgl、Re的含量为醇提工艺评价指标.结果:挥发油佳提取条件是陈皮切成0.3-0.5 cm的细丝,当归、郁金粉碎成直径0.3-0.5cm的粗粉,加8倍量水浸泡6 h,回流提取5 h;醇提佳工艺是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本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作者:邓晓文;王淑美;刘毅林;李淑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现将异位于颈管部且不完全穿孔的爱母型IUD取出1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环下移外院取器失败来我中心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8年4月14日.
作者:邹艳;闫学香;王爱芬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小弯浆膜化治疗门脉南压症.结果: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中(择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10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基层医院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操作简单、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作者:唐德钧;袁婷;杨洁员 刊期: 2008年第3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处于医院风口浪尖的急诊工作难度加大,通过对急诊护理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院前出诊认真详细记录呼救电话内容;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强化法律意识,重视护理文书书写;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绿色通道,重视转送患者的安全性;重视医疗收费环节的纠纷,以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效率,增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规避急诊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詹利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