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月瑶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治疗(简称火针组).结果:火针组临床治愈率为44%,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采用火针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邹婷;艾宙;奚玉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作者:游小梅;曾丽媚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临床观察仲景乌头汤加减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结合辨证论治,运用仲景乌头汤加减治疗痹证138例.结果:临床治愈98例,显效24例,有效例,治愈率71%,总有效率为96.3%.结论:仲景乌头汤是临床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
作者:李晓惠;罗增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护理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也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急诊病人病情急、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不充分,病人及家属的角色转换未到位,心理依赖性强,因此对急诊护理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本文主要针对急诊病人的特点阐述急诊护士应具备的护理道德和这些护理道德对急救病人的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曾燕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汤配合口服降血压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型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例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降压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肝降压汤,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5例中显效26例(57.8%),有效15(33.3%),总有效率91.1%;对照组45例中显效16例(35.6%),有效22(48.8%),总有效率84.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压疗效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疗效比较,治疗组t=5.78,P<0.01,对照组t=2.6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t=3.92,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较对照组好.结论:平肝降压汤配合降压西药(非洛地平、依那普利)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在降低血压,使其达标,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就诊依从性.
作者:黎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在我国有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仅典籍所载,已达三千多种以上,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广民;刘玉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纤支镜病检及痰检证实的48例中央型肺癌与6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排螺旋CT表现,总结各型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48例中央型肺癌中能够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4例,阻塞性肺不张8例:6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中能够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62例,管腔狭窄后扩张36例,阻塞性肺不张16例.结论:支气管管壁增厚的厚度及长度、管腔狭窄后是否有扩张,对中央型肺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范金华;王桂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药学传统药剂工作相继淡化或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临床药学,而临床药学的发展必须由临床药师来完成,因此临床药学、临床药师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作者:董颜凤;王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癌TNM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28例术前经病理活检诊断的乳腺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TNM分期的准确率与术后病理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9%、95.4%,对淋巴结的漏诊率为4.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陈俐莹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与心电图运动试验ST段改变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37例,对照组22例,分别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踏车试验.了解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果:运动试验阳性率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组阳性率为9.2%,无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组为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大体定位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回声增强部位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论:左室心内膜面回声增强提示有相应部位的心肌缺血改变.
作者:董瑾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FE)与甲氨喋呤(MTX)-羟氯喹(HCQ)-柳氮磺吡啶(SSZ)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将58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MTX-LFE与MTX-HCQ-SSZ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ACR20、ACR50,并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MTX-LFE组ACR20改善率为17.24%,ACR50改善率为13.79%;MTX-HCQ-SSZ组ACR20改善率为6.90%,ACR50改善率为6.90%.两组间改善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MTX-LFE组ACR20改善率为41.38%,ACR50改善率为27.59%;MTX-HCQ-SSZ组ACR20改善率为53.57%,ACR50改善率为32.14%.两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TX-LF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8%,MTX-HCQ-SS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MTX-LFE组起效快.
作者:李征寒;王丽娟;黄春萍;李丽波;时利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肛塞用于痛经患者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400例既往有痛经病史的早孕妇女,分为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人流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氯芬酸钠栓肛塞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塞肛用于痛经者无痛人流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华贵;吴世民;欧雪峰;黄雪媚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卫平;朱晓谨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简单快捷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以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抢救成活率高达98.75%.结论: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与窒息抢救方法、宫内缺氧情况、Apgar评分、窒息时间及抢救疗效有着明显的关系,加强围产期保健、产时监护,尤其发生窒息后快速正确地抢救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减少伤残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任淑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作者:刘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和子宫肌瘤声像图特殊病例的分析.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及腹部加压扫查法检查子宫肌瘤100例,了解病灶大小及回声特征.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结果:100例中肌壁问肌瘤40例.浆膜下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25例;高回声型占45%,低回声型占20%,中等回声型占20%,混合回声型占15%.结论:超声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及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靳先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制备特异性高的鸡眼镜王蛇毒卵黄抗体,并对其进行体外和体内保护试验.方法:用眼镜王蛇毒免疫母鸡,在卵黄中产生抗眼镜王蛇毒抗体IgY,用水溶解法提取IgY,进行小鼠体外中和试验和体内保护试验.结果:体外、体内保护试验显示,6 mg/kg的IgY可有效中和小鼠体内低剂量(≤3LD50)的蛇毒,对致死剂量蛇毒有很好的保护效应.结论:从卵黄中制备的抗眼镜王蛇毒IgY可有效地中和眼镜王蛇毒.
作者:黄月玲;丘剑峰;刘寒英;余清声;王桂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上消化道出血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更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出血率可高达16%~47%.
作者:徐建波;张磊;刘岩;于亚男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清蛋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分析治疗前后临床功能.结论:清蛋白可保护受伤神经元,减轻脑水肿.
作者:苏莉娟;韩宁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罗静华;臧达;李富兴;蒋高民;马永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